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信息系统(1)

管理信息系统(1)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2001年7月修订一、开设系(部):信息管理系二、教学对象:信息管理系本科专业、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三、教学目的:《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又是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功能,培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以后课程及今后在工作中应用它去解决MIS的问题奠定基础。

通过本门课的教与学,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功能。

(2)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以及与管理信息系统的联系。

(3)掌握和运用管理系统的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

(4)能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和思想去分析管理信息系统。

(5)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实施和系统评价的原理。

(6)了解信息系统管理和信息系统发展趋势。

四、教学要求:在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按以下的要求进行具体的教与学:(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本课程基本概念、原则方法基本思想的介绍。

(2)学生在学习(预习、听课和复习)过程中应重点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基本思想。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理论与实证结合,尽可能使用实例教学。

(4)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上注重启发式教学方式,同时应注意运用课堂提问和课堂讨论的方式。

(5)在本门课的教学过程中,应安排案例教学,重视与现实联系。

五、教学课时及其分配本门课的教学课时及其分配如下表所示:《管理信息系统》教学课时安排表注意:其他为总复习或机动课时六、考核形式:《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信息管理系专业主干课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其考核形式一般采用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和口试的形式,试卷采用统一命题,其试题类型又:套试卷库中予体现,题量以两个小时为准,分值分配如下:名词解释:10分选择题:10分填空题:30分简答题:30-40分论述题:10-20分口试由任课老师负责命题,教研室主任审查,系分管主任批准。

七、教材:本门课指定教材为:《管理信息系统》黄梯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2)八、主要参考书目:1、《管理信息系统》薛华成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5)2、《管理信息系统》陈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9)3、《数据库系统原理》李建中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4)4、《现代计算机网络教程》陶世群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1)5、《信息经济教程》陈禹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3)6、《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应试指导与强化练习》锯生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11)7、《管理信息系统》杂志(1999年各期)管理信息系统杂志社8、《管理信息系统》杂志(2000年各期)管理信息系统杂志社9、《管理信息系统》杂志(2001年1—7期)管理信息系统杂志社九、《管理信息系统》讲授大纲第一章 MIS基础理论§1 信息与系统一、信息1.信息概念2.区分易混淆概念(如信息与数据,信息与情报)3.信息分类4.信息的性质5.管理信息定义二、系统与信息系统1.系统①系统定义②基本组成③特征:整体性、目的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④确定一个系统应从哪些方面入手2.信息系统①信息流②信息系统定义③信息系统功能:进行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传递、提供等④信息系统类型⑤信息系统发展 EDPS—MIS—DSS (并分别简要介绍各信息系统特点与用途)此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DSS与其相结合形成了诸如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群体决策支持系统(GDSS),以及信息系统在商贸中的应用电子商贸系统(EBPS)等一些信息系统的发展新动态。

(举例)有关EDI(电子数据交换)的内容。

§2 信息系统与管理一、管理环境的变化:信息的广泛使用给管理活动带来巨大变化,同时这一管理环境的改变使得一企业必须依靠信息系统——支持。

二、信息系统与管理关系1.信息系统促进、支持管理活动:归根到底是对决策的支持(举例)“决策科学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方式的发展”(实例1)“利润计划工作中的反复计算”,说明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使得先进管理理论方法应用于科学决策领域成为可能。

2.科学管理水平是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的基础管理信息系统是决策科学化,科学管理的先进工具之一。

MIS服务于管理,由人来开发设计。

若建好一具合理MIS来提高管理水平,追根求源,从管理上找原因。

开发MIS 的失效80%原因在于管理的落后。

因此:只有科学的管理水平为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注意:在建MIS过程中,企业管理层要利用这一机会,重新审视调查其内部管理机制,重新划分组织结构,功能结构,调查业务流程,重新划分管理职权,督促企业管理模式本身更趋于标准化,合理化,这将引起企业管理内外一系列的变革。

因此,面置论述思考题作业:“MIS的推进引起了企业管理模式的巨大变革,甚至引起一场社会变革。

案例1 “克莱斯勒公司实施EDI战略规划“设置问题:①EDI使用后会给供应商带来哪些压力?进行讨论:②一方实施EDI规划后给供需双方管理方式带来哪些变化?通过讨论,使学生们从实例中认识到信息系统对实际生活中的企业管理带来的真真切切的影响。

§3 MIS概念一、定义:究其起源,管理信息系统(MIS)一词的出现出发点源于“管理”,强调信息支持决策,(如70年代,凯利文定义)A.1985 Gordon B.Davis从计算机角度定义MIS,全面说明MIS目标,功能与组成。

B.我国《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定义MIS,指出这一人机系统实现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并从企业全局出发辅助企业决策,控制企业行为,帮助企业实现规划目标。

二、内涵:①计算机并不一定是MIS的必要条件②人机系统是一个和协有效的系统③面向管理决策④综合性⑤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结合的系统⑥不仅是技术系统,而且是个社会系统§4 MIS结构一、基于管理任务的系统层次结构:战略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控制信息系统、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二、基于管理职能的系统结构:生产子系统、物资供应子系统、销售与市场子系统、财务与会计子系统、人事子系统、顶层管理子系统三、MIS结构的综合:实际上,MIS结构是从管理任务和组织功能两方面总的综合,完全一体化的系统。

(图示表示):“MIS概念结构图”以说明现代MIS的概念框架。

)§5 MIS分类一、按层次分:业务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信息系统二、按系统功能和服务对象分:国家经济信息系统、企业MIS、事务型MIS、行政机关MIS、专业型MIS、综合型MISA.国家经济信息系统:a.含义b.主要功能§6 MIS与现代管理方法一、MIS目的:使各级管理人员在计算机系统支持下,从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以便更好地投入决策工作中。

二、有关现代管理方法介绍(一)MPR(制造资源计划)1.定义2.管理目标:制定计划,在保证按期提货前提下,减少在制品和库存资金占用。

(二)JIT(准时制生产)1.定义2.追求目标:零库存,实现准时制生产。

(举例)日本50年代起,研究的看板管理方式(KAMBAN)3.实行JIT需要的条件(三)OPT(最优化生产技术)1.主旨:强调物流的优化,强调瓶颈环节决策系统的产出与库存。

强调通过瓶颈环节的物流优化,才能提高系统的制造效率。

(四)敏捷制造(Agile制造)1.概念:它是现代市场竞争与信息技术发达到一定程序的产物作为制造哲理:作为管理思想:2.精髓:实行企业的虚拟化,提高企业的市场一半的适应性。

3.企业的虚拟化(它是敏捷制造的基本要求)a.特点b.功能:在internet intranet支持下实现分散资源的整合,最终实现适应市场的经营目标。

总之,在建设MIS时,为了真正达到MIS服务管理的目的,提高管理层次,就必须不断地将现代管理思想与方法融入到MIS开发的思想中去,这时,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对企业管理状况进行认真分析基础上,选择适合企业所需要的管理方法,这才是MIS成功应用的先决条件。

三、一个典型的MIS——制造资源计划(MRPⅡ系统)(一)生产管理系统的目标:(MRPⅡ系统是一个典型的管理系统)(二)MRPⅡ系统1.起源:由生产管理中“物料资源与和生计划”的矛盾引起的物料需求计划(MRP)新思想。

2.三个发展阶段 MRP(物料需求计划)→闭环物料需求计划→MRPⅡ系统分别介绍其解决的问题,主旨。

3. MRPⅡ系统概念(三)MRPⅡ系统的工作原理1.工作原理:2.MRPⅡ系统核心工作:各级计划系统(图示)五个层次的计划,集中反映三个核心问题。

3.MRPⅡ系统目的:实例1:“美国SSA公司的BPCS系统结构”实例2:“北京利玛公司的CAPMS系统结构”反映了不同企业目前所选择的合适自身管理的不同的MRPⅡ系统结构。

第二章 MIS的技术基础(前言)MIS的出现,强调信息系统功能的集成和一个集成的数据库,而且有一个中心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系统是MIS的重要标志。

因此,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是MIS 的基本使能技术。

这一章着重介绍这两种技术。

§1 数据处理一、数据处理1.概念2.步骤及考虑的问题数据处理的核心——数据管理二、数据管理发展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管理阶段→数据库存管理阶段分别介绍其发展的背景,特点及用途。

§2 数据库技术一、数据库系统概念二、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数据集合(数据库)、硬件(计算机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用户(三类)三、数据库系统主要特点四、数据库设计(一)“三个世界”与“两种模型”假设1.三个世界假设现实世界、信息世界、数据模型2.两种模型假设实体联系模型(E—R模型)、数据模型分别介绍其概念,表示法,分类(二)关系数据库1.关系模式2.关系数据库的存储结构3.关系数据库设计内容4.微机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简介§3 计算机网络一、计算机网络概念:(包括一些基本概念;如网络协议,网络介质,分布式系统等)二、计算机网络组成物理组成:主机系统、终端设备、通信处理装置、通信线路组成逻辑组成:资源子网、通信子网,按通信信道分类不同,分为点一点信道通信子网、共享信道通信子网(图示说明)三、计算机网络分类局域网(LAN)、广域网(WAN)、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INTERNETA.局域网(LAN)在信息系统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1.局域网体系结构文件服务器/工作站结构—客户/服务器——分布式处理阶段2.简介一些局域网类型:以太网、令牌环网,FDDI等四、网际互联(网络技术发展的主要方面,也是为了满足企业间更广泛的信息联系的应用趋势)1.概念2.条件—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举例internet)(实例“安庆石化总厂计算机网络系统”)第三章 MIS的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1 战略规划概念一、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论——诺兰模型1.概念2.六个阶段3.总结:根据其发展阶段特征来指导MIS的建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