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局食品安全监管调研报告
一、基层工商所食品市场监管的难点
(一)工商所人少事多, 监管难度大。
以僰望山工商所为例, 全所工商干部共5人, 辖区的个体工商户总数达1500余户, 其中食品经营户300余户。
食品经营户主要分散在辖区乡镇所在的公路沿线, 而且多数经营户的经营规模较小且非常分散。
尤其在农村地区, 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相对较少, 主要是一些小卖部、小吃店、果蔬小贩、流动货郎等, 呈现分布范围广、驻地偏远、交通不便等特点。
(二)经营者的能力水平和食品安全意识偏低。
农村食品经营者及消费者由于文化层次偏低, 接受食品安全、卫生宣传少, 大都食品安全意识欠缺, 对正规食品的商标、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日期等行业标准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分不清产品质量的好坏。
当前, 在农民朋友的消费过程中, 消费取向主要还是“价格优先”。
价格低廉、销路较好的食品, 通常会成为农村小卖店的常备商品。
(三)检测设备性能差, 导致监管手段落后档次低监管内容较为单一。
就目前工商所的人力和监管水平而言, 要完全对每一户食品经营户都实施相当有效的监管, 存在较大的难度。
为了完成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任务, 监管干部一般都只能对预包装食品的保质期限、是否有霉变腐烂等明显变质、经营户票据索取等易见的问题进行检查, 对于
散装食品、食品内在质量等重点内容, 往往由于多种原因反而疏于监管。
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 说起来容易, 具体操作起来却非常困难。
虽然有上级配发的“简易式食品检测箱”, 但受其功能单一、检测性能差等局限, 对部分假冒伪劣食品不能有效检测。
日常监管中, 执法人员判断“问题”食品大都还是用“一看、二闻、三触摸”等传统原始手段, 加之人力、交通等因素的制约, 基层工商部门对流通领域“问题”食品很难做到令其销声匿迹。
二、解决问题的措施对策
(一)以提高工商所执法人员素质为目标, 全方位打造高素质的监管执法队伍。
提高工商所执法人员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认识, 重点学习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工商部门应该履行的职责、执法人员应承担的责任, 提高对食品监管风险点的认识, 进而更好地推动食品监管工作任务的落实。
整合有限的人力资源, 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 各基层工商所之间也应该加强交流, 互相学习、借鉴、探讨先进的监管理念和方式。
提升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食品监管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二)强化执法, 严惩违法。
近年来各类食品安全事件屡禁不止, 其原因, 一是利益驱使, 二是法律法规的打击效力不强。
对于一般的食品经营违法行为, 基层工商所一般都本着和谐执法、教育与处罚相
结合的原则, 基于当事人的承受能力作适当处理, 但是很多经营户在受到简单处理后, 并未真正提高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 在以后的检查中依然会发现有过期食品销售等违法行为。
对于此类行为, 应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从重处理, 不但对当事人更能对周边的经营户起到警示作用, 切实提高经营户的食品安全意识。
(三)提高工商部门监管技术手段。
工商部门应增加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专业技术机构、编制和专业技术人才, 同时, 适当配备快速、高效、简便的检测设备, 以改变仅靠眼看、手摸、鼻闻、询问等手段判断产品质量的经验作法, 使其有真正具备承担流通领域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