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展社会学第二章

发展社会学第二章

▪ 现代化理论产生后,很快为西方的发达国家所接受,并很快地 扩展到许多非西方不发达国家
▪ 三、理论来源
▪ 1、理论前提: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滕尼斯、韦伯等人对 社会变迁与社会进化的研究。
▪ 2、方法论基础:帕森斯利用其结构——功能分析方法对社会进 化的研究。
▪ 迪尔凯姆(涂尔干)《社会分工论》两种基本社会类型:“机械团 结”与“有机团结”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 咨文,要求美国援助“受到共产主义威胁的 希腊和土耳其”,并公开宣称,美国要在一 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这就是“杜 鲁门主义”。它的出台,表明美国公开放弃 同苏联合作的政策,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 始。
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演说
铁幕 1946年,英
第二章 以“传统-现代”为核心概念 的社会发展理论
发展社会学理论
现代化理论
依附理论
转型理论
第一节 现代化理论
• 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兴盛于60年代。 • “现代化”(modernization)是一个外来词。所谓现
代,是指欧洲中世纪结束以来延续至今的时间过程和新时 代的特征。现代化主要是指西方社会18世纪前后开始的经 济、政治、技术和社会的急剧变革过程。 • 代表人物:拉扎斯菲尔德、韦伯斯特、英格尔斯、列维、 麦克莱兰、艾森斯塔德,等 • 认为:发展中国家由于自身内部原因,而未能实现从传统 到现代的转化,仍处于传统社会阶段;而要实现这种转化, 必须引进西方文化价值观。 • 出发点: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对立与转化
(2)在经济全球化下成员国多是亚洲和 太平洋地区的亚太经合组织加快发展。
(3)东盟2001年在东南亚建立了自由贸 易区。
(4) 2002年,非洲联盟成立
(5)南方共同体市场力量不断壮大,已 成为拉美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龙头。
1、战后发展中国家经济取得的成就经济实力有所增强。 2、逐步改变了过去殖民主义遗留下来的畸形的经济结构,经济自主性 明显增强
统一定义现代化
• 我们对各派学者们给“现代化”下的定义求同存 异,共同点主要有二:
• 一是指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 变过程;
• 二是认为现代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工程, 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社会结构、科教文化等 多方面相互影响,同时出现深刻变化。
• “现代化”,作为一个新的历史范畴和社会科学 范畴,就是用来概括比“工业革命”、“工业化 ”、“经济发展”这些概念涉及面更广,更为持 久的一个长过程而提出来的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金融货币)
布雷顿
(国际贸易)
关贸
森林体
总协


国际货 世界

银行
基金组
织 三大支柱
新的经济秩序应由谁来主导建立?
新的经济秩序应由谁来主导建立?
经济实力决定国家 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
美国实力空前强大 --物质基础
布雷顿森林体系最基本特征是什么?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 三、社会的类型
▪ 斯宾塞以社会内部的管理形式为基础,将社会区分为军事社会和工业社 会两种类型。
▪ 1、军事社会:最突出的特点是强制。是一种强制性的合作。
▪ 2、工业社会:建立在志愿合作和个人自我节制的基础上。
▪ 斯宾塞认为,从军事社会到工业社会是一种社会进化,但这种进化并不 是阶段性向前的,而是交叉发展的。
▪ 斯宾塞:军事社会-工业社会
▪ 滕尼斯:社区-社会
▪ 韦伯:传统和情感-理性;“韦伯命题”
▪ 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 1820-1903):实证主义者 ,英国社会学的奠基人,主张人类的知识不能超出经验的范围。 以社会有机体学说著称。被视为“维多利亚英国的亚里士多德”。
▪ 代表性的著作有: 《社会静力学》 、《社会学原理》 、《第一 原理》 ,等等。
▪ (2)相异
▪ 其一,生物有机体是一个各部分结合紧密的整体;而社 会有机体则是一个松散的整体。
▪ 地球缺了谁都会转。 ▪ 其二,在生物有机体中,意识集中于机体的一定部位;
而在社会中,意识遍布于组成它的各个分子即每一个个 人身上。 ▪ 其三,在生物有机体中,部分是为整体而存在;而在社 会中,社会整体是为其部分即成员的幸福服务,而不是 相反。 ▪ 在这一点上,斯宾塞的社会有机论思想与孔德的社会有 机论思想不同。孔德主张个人服从社会整体,而斯宾塞 则与此相反。
体。
• 同一区域的一些国家在维护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加 强经济合作,通过某种形式(如条约、协约)组成 贸易集团。其目的是巩固和扩大集团内部市场, 增强经济实力,加强对外部世界竞争。
二战后为什么要建立新的世界经济体系?
二战后为什么要建立新的世界经济体系?
1929年经济危机 关税壁垒 以邻为壑 利己主义 资源自给率较低 金融力量相对薄弱 德意日法西斯联盟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国前首相丘吉尔 访问美国,在富 尔敦发表演说, 称苏联进行扩张,“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 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后面,座落着中欧 和东欧古国的都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 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1949年,美国等12国 的代表在华盛顿集会,签 订了《北大西洋公约》, 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 织。图为12国代表集会签 约。
1955年,苏联和东欧 社会主义国家在华沙签订 《友好合作条约》,被通 称为“华沙条约”,根据这 个条约建立了华沙条约组 织。
▪ 发展中的第三世界国家急需改变自己的贫穷落后状况,发展经济以 缩短和消除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1)不结盟运动国家第十次部长会议上决定
将不结盟运动的侧重点从政治转向经济上 的南南合作,将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问题 重新提上议事日程。
—西方资本主义连续高速经济增长 (美国) ▪ 2、二战后国际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冷战形成 ▪ 3、战后独立国家开始自己的现代化进程。
马歇尔计划
1947年6月5日,美国国

务卿马歇尔借出席哈佛大学
毕业典礼并接受名誉学位的
机会,提出美国帮助欧洲复
兴的建议,即“马歇尔计划”。
讨论马歇尔计划的经济会议
于7月12日至15日在巴黎举行,
• 一、现代化理论的兴起和发展 • (一)兴起的原因 • 1st.广大新兴独立民族国家的发展问题; • 2nd.西方工业化国家经济持续增长以及社会结构出现的新
变化。
经济全球化
• 经济全球化:

指世界各国、各地区通过密切的经济交往与
合作,在经济上相互联系和依存、相互竞争和制
约达到很高的程度,使全球经济形成一个有机整
英格尔斯的现代化观点(续)
• 5. 识字人口的比重80%以上; • 6. 适龄年龄组中大学生的比重15%以上;7. 每名医生服
务的人数1000人以下; • 8. 平均预期寿命70岁以上; • 9.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50%以上; • 10. 人口自然增长率1%以下。
罗荣渠的现代化观点
• “新兴国家的政治家们多着眼于增强国力,在现代世界中 求生存与发展来考虑现代化;经济学家则从工业发展与经 济增长的观点来看现代化;社会学家偏爱从社会机体的分 化与功能方面来谈现代化;而历史学家则把现代化视为一 个统一的世界发展过程。”
▪ 2、成熟时期的进化思想
▪ (1)社会进化在总体上是前进的,但不排除在具体的社会中可能出现 暂时的倒退。
▪ 袁世凯复辟帝制 ▪ (2)社会的进步(化)不是直线的,而是以一种分散的方式进行。 ▪ 曲线或多线进化。 ▪ (3)社会的进化过程部分地为先前社会生活所决定,部分地受新环境
的影响和制约。 ▪ 鄂伦春族
美国总统哈瑞·杜鲁门
“美国今天是一 个强大的国家,没 有任何一个国家比 它强大。……这意 味着,我们拥有这 样的力量,就得挑 起领导的担子并承 担责任。”
——杜鲁门
“二战”后,美国拥
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
与军事力量。军事上,
美国不但垄断了原子弹,
还拥有1200多万军队,
美国白宫
30艘航空母舰和1000多 艘其他战舰;在世界各
世界银 行W
B
IMF
WB

1947年运 1946年营业

长期贷款
短期贷款 恢复经济
稳定秩序
同 美元中心 美国霸权
都是1945年成立;
都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总部都设在美国华盛顿;
在战后初期都由美国人
控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最基本特征是什么?
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 二、现实背景 ▪ 1、二战后西方社会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 二战后新科技革命的产生与兴起和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的转化—
社会分层的结构 等级、职业的不变 等级、职业的可变
性,地位继承
性,地位的流动性
▪ 案例分析:
▪ 吴小平:私营经济已完成协助公有经济发展 应逐渐离场
原文:在中国伟大的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私营经济已经初步完成了协助公有经济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阶段性历史重任。下一步,私营经济不宜继续盲目扩大,一种全 新形态、更加集中、更加团结、更加规模化的公私混合制经济,将可能在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社会的新发展中,呈现越来越大的比重。
▪ 二、社会进化论 ▪ 1、早期进化思想 ▪ (1)普遍进化论:“宇宙间一切都在进化”;进化是
恒久的、普遍的。进化法则不仅适用于自然界,也 适用于社会。 ▪ (2)把社会进化看作是一个持续的没有倒退的和 不间断的过程。 ▪ (3)社会进化是从同质性社会向异质性社会的变 化,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 ▪ 人类的社会分工。 ▪ (4)进化的原动力:适者生存,优胜劣汰。
▪ 因为在斯宾塞看来,社会与生物有机体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二者 在生长过程、结构进化、功能分化、相互依赖等方面相似。
▪ 2、社会有机体与生物有机体的相似与相异
▪ (1)相似 ▪ 生长过程:社会规模由小到大的变化。 ▪ 结构的进化:社会组织形式由简单到复杂的改变。 ▪ 功能分化:是伴随着社会结构进化而产生的一种必然想象。 ▪ 相互依赖:是指执行各种不同功能的社会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和制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