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人教版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学习目标】
知道平型关大捷及影响;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情况;百团大战的基本情况和历史影响;正确分敌后战场的抗战。

【学习重点】
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
【学习难点】
正确分敌后战场的抗战。

【名词解释】
正面战场:
是中国人控制的连片国土与日军侵华推进线上日控区对峙交战而形成的战场。

由于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的军队,因此一般也称其为国民党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是指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深入到日本占领区而开辟的战场。

一般特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依靠有利地形在日本军队占领区所形成的有一定军事控制范围地区。

由于这些地区是在日本占领军所控制的后方,相对于抗日战争初期,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日本军队和国民党政府军队正面交锋的战场而言,叫敌后战场。

【课文解读】
知识点一:平型关大捷
1、背景: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入侵山西,企图占领太原。

1937年9月,日军向太原的重要门户——平型关进发,一场伏击战即将开始。

2、概况:
时间:1937年9月
地点:山西东北平型关
部队:林彪115师
歼敌人数:歼灭日军1000多人
意义: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粹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知识点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1、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1)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根据地。

(2)先后建立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陕甘宁等抗日根据地。

(3)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4)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干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各方力量,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

采取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

2、抗日根据地的发展
(1)措施: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

(2)目的: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

(3)影响: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础。

3、敌后战场的地位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知识点三:百团大战
1、背景: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蚕食。

2、时间:1940年
3、指挥:彭德怀
彭德怀(1898年10月24日-1974年11月29日),名清宗,后改德怀,字得华,号石穿,小名钟伢子、石穿,湖南湘潭人,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毕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抗日战争中发动百团大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重大胜利。

朝鲜战争中,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与麦克阿瑟和李奇微对决,迫使联合国军撤退至北纬38度线以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第一任国防部部长,中共第六至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50年7月31日,彭德怀被授予“朝鲜英雄”称号。

4、目的: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5、主要目标: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6、经过:八路军总部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进攻,史称“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形势图
7、意义: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知识归纳】
【线索梳理】
【练一练】
1.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指的是哪次战役()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淞沪会战
2.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是()
A.上海
B.瑞金
C.北京
D.延安
3.以下对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叙述正确的有()
①两个战场指国民政府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②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由国民政府统一领导
③在敌后战场共产党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④在正面战场国民政府的军队没有继续抗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下列英雄人物与敌后抗战有关的是()
A.赵登禹
B.狼牙山五壮士
C.李宗仁
D.邓世昌
5.“1940年整个华北地区,都成了战场。

战斗日以继夜,一连厮杀了3个半月。

他们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

材料描述的是()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平津战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