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教案模板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教案模板


难点分析:⑴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是难点。尽管初中教材没有象高 中教材那样直接设置这样一个子目标题,但在清朝中期政局的动荡和英国向 中国输出鸦片的两个子目中明显的分别介绍了鸦片战争前夕衰落的中国和以 英国为代表的迅速崛起的资本主义世界,是教师上课必须要涉及的问题。但 由于学生年龄小,在中学还没有学习到世界历史的知识,再加上这是一个非 常宏观的命题,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作为鸦片战争的时代背景,我们只 有了解国情,并把中国和世界形势进行分析对比,将中国置于世界历史大背 景中去考察,才能深刻理解和揭示战争爆发的必然性。⑵鸦片走私的历史背 景是难点。需要学生理解一些专用名词,如:出超、入超、贸易顺差、贸易 逆差;同时还需要学生清楚中国的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以及掌握一些外贸 方面的常识。才能使学生理解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急于开拓中国 市场,但它们的工业品很难获得广泛的销路。中国出口的茶、丝,远远超过 英国输入的工业品。于是,贸易逆差的英国竭力发展对中国的鸦片贸易,利 用鸦片作为打开中国大门的手段。 对学生发展的影响:⑴通过分析 19 世纪前期,中国社会状况和面临的国际 时局,使学生学会认识国情并能养成将中国置于世界历史大背景中去考察的 思维习惯,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揭示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2)通过讲述鸦 片走私对中国社会的危害,使学生认清英国鸦片贸易的卑劣用心并了解毒品 对人的危害。(3)通过分析林则徐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 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知识分析:从 17 世纪开始,东方文明古国中国已经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的 潮流。鸦片战争前夕,欧亚大陆两端的中英两国的兴衰局势已形成了鲜明的 对照。当清朝开始衰落的时候,英国试图用鸦片贸易的办法来改变对华贸易 的不利局面,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直接引发了东西文明之间的 第一次撞击。 地位分析:本单元(第 5 课第 9 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 国运动,是中国近代最初 20 多年的历史。本节课如果严格从时间上来界定, 所述事件均发生在 1840 年之前,但由于其承上启下的特殊地位,所以既是中 国古代史的最后一课,更是中国近代史的第一课。 重点分析:⑴鸦片走私对中国社会的危害是重点。因为鸦片的大量输入, 流毒极为严重。不仅损害吸食者的健康,造成白银外流,而且引起银贵钱 贱,直接破坏社会生产统治的危机。从学生来看,认清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可以 深刻的揭露英国殖民者的灭绝人性;同时可以对学生进行远离毒品的教育。⑵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是重点。禁烟运动维护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在此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历 史责任感。
B.中国:国共内战停止,共产党的军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国民党军队:由不抵抗”转为坚决抵抗”。 D.结论: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战是局部的,七七事变后的抗战是全国性的。) 禁烟运动 教学目标 清朝嘉庆帝统治时国势衰落的具体情况;白莲教起义;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 其危害;林则徐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通过了解封建的清王朝自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逐步走向衰败,政局动荡, 危机四伏;英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掠夺原料,把侵略矛头指向了闭关自守的 中国。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鸦片战争的爆发 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向外扩张侵略的必然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鸦片战争爆 发的根本原因和必然性。 通过对英国走私鸦片和中国禁烟的分析,使学生认识:英国为扭转贸易逆 差而进行的鸦片贸易是可耻的行径,绝不是正当的商务,而是贩毒和掠夺。 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正义举动,林则徐是永载史册的民族英雄,激发 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爱国情感 国共两党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不惜流血牺牲,英勇抗击日寇,体 现了炎黄子孙强烈的爱国传统,是抗战胜利的重要因素. 思想意识 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 中共七大起了承抗战胜利之果、启建立新国家之端的作用. 教学重点 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教学难点 中共七大的召开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七七事变发生时和九一八事变发生时的时局有什幺变化? A.日军:已由进攻东北发展为准备进攻华北乃至整个中国。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 16 课教案模板
血肉筑长城 教学目标 了 解: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掌 握: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和中共七大等重要史实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识图列表复述战役 根据图例符号意思,识别战役空间分布情况,了解进程;配合列表,捋顺知 识要素;通过复述,习得论从史出方法. 重现情景体验情感 讨论探索 多角度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边板书示意草图,一边介绍战争态势)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了北平、 天津,向西进攻山西,共产党的八路军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取得平型关大 捷。不久,另一路日军从山东南下,在台儿庄北国民党的军队歼灭了。后来 八路军在华北 2000 多公里战线上,发动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这三次 战役的具体情况,请大家进一步学习教材有关内容。 (布置学生阅读 7984 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时间、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 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 1.组织学生通过列表,回答平型关大捷的知识点: 战役名称 时间 地点 中国军队 意 义 平型关大捷 1937.9 山西太原附近 八路军 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2.组织学生通过列表,回答台儿庄战役的知识点: 战役名称 时间 地点 中国军队: 意 义: 台儿庄战役 1938.春 山东台儿庄 第五战区国民党军队 抗战以来最重大的 胜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