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第1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空气的成分》是鲁教版九年级第四单元的第一节内容。
本单元选择空气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的开端,不仅因为小学对空气的知识已有过介绍,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通过对它的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
选择以空气为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
(二)教材主要内容
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采用实验探究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二、教学对象分析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从定性向定量的分析和推理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设计思想
1.运用化学史实创设问题情境,既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教育;同时通过对拉瓦锡实验的深入思考,为实验探究奠定基础。
2.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通过问题组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装置和步骤,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在思维的引导下进行实验探究,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维。
3.引导学生超越具体知识的学习,通过概括提炼,上升为基本思路和方法。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含量。
初步体验简单的实验设计、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探究,让学生学会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并了解如何分析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化学史实,明确严谨的科学态度是探究实验成功的基础,体会科学发展的艰难和曲折。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探究过程
难点:引导学生设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探究方法、探究原理
六、教学过程
教
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时
间
安
排
情景引入
用谜语引入,同学们深吸
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比一
比看谁坚持的时间长!你能坚
持多长时间?
学生体会空气对生命
活动的重要性。
使学生感受到空气
的客观存在,从而激发学
习兴趣。
2
分
钟
人类认识空气成分的历史探究【复习提问】在小学《科学》
中我们已经学过了空气的组
成,同学们还记得空气中含有
哪些成分吗?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74页空
气的组成示意图,识记空气的
组成。
学生回忆、观察、思
考,了解空气的主要组成。
要强调是体积分数。
在学生已有知识经
验的基础上获得新的知
识,丰富、完善学生的知
识结构。
10
分
钟【过渡】人类对空气成分的认
识过程。
讲述科学家探究空气的实
验装置。
介绍拉瓦锡探究空气
成分的实验过程。
学生阅读教材76页
多识一点,学生学习科学
家探索空气成分的历史画
面,思考、体会其中的科
学方法。
运用化学史实创设
问题情境,既对学生进行
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教
育;同时通过对拉瓦锡实
验的深入思考,为下面的
实验探究奠定基础。
【提出问题】1、拉瓦锡实验为
什么要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
2、在拉瓦锡实验中,减少的
1/5气体到哪里去了?3、生成
的红色粉末氧化汞是什么状
态?
学生根据拉瓦锡实验
装置,分组讨论、交流,
认识拉瓦锡定量测定空气
成分的实验原理及方法。
分析思路:1、除去空气
中的氧气,测其余气体的
体积。
2、除去其余的气体,测
氧气的体积。
3、汞能否换成磷、木炭、
铜丝、硫、石蜡等其他物质?
【提供信息】提供磷、木炭、
铜丝、硫、石蜡与氧气发生化
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提出问题:要想除去氧气,且
不产生新的气体,什么样的物
质合适?
【小结】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
的实验原理。
分析思考
得出结论
分析得出物质需要
满足的条件:1、能与氧
气发生反应2、不能与氧
气之外的气体反应3、生
成物不能有气体
【布置作业】 “假如世上没有氧气”写一篇小论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学生很容易理解。
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化学实验的验证方法。
在通过对实验的充足准备,课前的问题设计已基本达到。
本节课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同学间合作的互助精神。
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从而认识空气的组成,学习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使学生获得了知识,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
实 验 探 究 空 气 中 氧 气 的 含 量
【引导探究】现在我们模仿拉瓦锡实验的原理,亲自设计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把燃烧红磷与教材上灼热铜粉除氧装置的原理和操作方法比较,说明改用燃烧红磷测氧气含量的理由。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两个装置,弄懂各自的反应原理及操作方法(安排讨论交流),从中选择最简单易行的装置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时尽可能简易的意识 5 分 钟 分组开展实验,并完成学案上的课堂展示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指导探究】强调实验操作规范,提示学生准确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阅读学案中的实验内容步骤提示动手实验
理解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15 分 钟
【提出问题】
思考1: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而在我们的实验中,为什么进入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体积的1/5?
思考2:若剩余气体是氮气,你能推知氮气具有哪些性质? 【分析数据】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数据,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实验结果?
深层次的思考
通过问题思考,加深实验原理的理解,培养小心谨慎的操作习惯和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
反 思 总 结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投影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培养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知识的系统化和结构化。
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3 分 钟
课堂延伸
展示学案上或教师另选的习题 拓展延伸
学以致用
七、 板书设计
第一节、空气的组成 一、空气的组成 1、 空气的成分
2、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定量实验
铜 + 氧气−−→−加热
氧化铜 磷 + 氧气−−→−点燃
五氧化二磷 Cu O 2 CuO P O 2 P 2O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