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火电建设公司作业文件小ZS05 -2006 国电小龙潭电厂三期2⨯300MW机组扩建工程管道对接焊缝射线探伤通用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射线探伤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无损检测手段,常常成为当今电力建设工程焊接质量检验的首选方法。
但透照质量的优劣,又决定着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为使国电小龙潭电厂三期2⨯300MW扩建工程#8机组大、中直径钢管射线探伤规范化、标准化,以稳定和提高检验质量,保证施工安全,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大、中直径钢管(公称直径大于89mm)对接焊接接头(以下简称焊缝)的射线探伤方法及探伤结果评定要求。
适用于国电小龙潭电厂三期2⨯300MW扩建工程#8机组安装范围内以及为完成本工程而进行的焊工考试、焊工仿样、焊接工艺评定中直径大于89mm,壁厚≤20mm的钢管焊缝的射线探伤以及壁厚≥70mm 管道焊缝的中间检验。
设备的入场检验以及公司中心试验室承担的其它工程中条件相同或相似的管道焊缝射线探伤工作也可参照本作业指导书执行。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DL647-2004 《电站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DL869-2004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T821-2002 《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GB3323-87《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JB4730-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DL5009.1-2002《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份)国电电源[2002]49号《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GB4792-84《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3 编制依据《云南省火电建设公司企业标准.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及程序文件》《国电小龙潭电厂三期2⨯300MW扩建工程#8机组金属检验/试验施工组织专业设计》及《云南省火电建设公司中心试验室质量管理手册》云南省火电建设公司小龙潭三期扩建工程项目部 2006年01月07日批准 2006年01月07日实施4 定义4.1 单壁单影外透法:射线源置于管道外,胶片放置在射源另一侧管道内壁相应焊缝区域上并与其贴紧,利用射线对管道焊缝进行探伤的方法。
4.2单壁单影内透法:射线源置于管道内部,胶片放置在管道焊缝外表面上并与其贴紧,利用射线对管道焊缝探伤的方法。
其中将射源置于管道焊缝径向中心的检验方法,称为中心管道透照法。
4.3 双壁单影外透法:射线源置于管道外部,胶片放置在远离射线一侧管道外表面相应焊缝区上并与其贴紧,使射线穿过两层管壁对胶片侧焊缝进行探伤的方法。
5工程概况及工作量国电小龙潭电厂三期2 300MW#8机组扩建工程,采用循环流化床锅炉,为上海锅炉厂生产的亚临界参数自然循环汽包炉,燃用褐煤。
汽轮机为上海汽轮机厂生产的N300-16.7/538/538型,型式为亚临界、双缸双排汽凝汽式汽轮机。
本工程#8机组受监焊口达25000余个,其中大、中直径管道焊口4000余个,主要对象为锅炉和汽机部份的汽水连通管。
规程规定对壁厚≤20mm的焊口进行不小于20%检验量的射线探伤,壁厚≥70mm的焊口进行100%的射线中间检验。
本工程开工伊始,公司就提出争创鲁班奖工程的要求,因此,最终检验比例(特别是射线探伤比例)可能会大大高于标准要求。
由于绝大部分焊缝需在高空焊接产生和检验,工作位置或狭小或临空,雨、大风天气作业机会较多,作业条件恶劣,使检验工作中危险因素增多。
因此,在工作过程中,必须有比较完善的透照工艺并严格执行,以保证工作按质按量圆满完成;必须有行之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以保证工作过程的安全。
6 对人员的要求及其权限6.1 从事射线检验人员应按照GB4792的规定进行身体检查并符合要求,校正视力不低于1.0。
6.2 从事射线探伤的人员,均应经过电力部门或国家技术监督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并对相应的职责范围内工作负责。
同时还须经过由国家卫生防疫部门组织的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取得国家卫生防疫部门颁发的放射性工作人员许可证。
6.3 从事射线检验人员须经三级安全教育并考试合格,遵守并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电力建设职工安全施工手册》以及国家、行业和公司、工地有关安全、文明施工的有关规定,保证探伤工作过程安全、文明、有序地进行。
6.4 有关作业过程和相关人员已进行工序交接手续且参加作业人员已进行技术交底。
6.5 检验报告必须持由持有RT-Ⅱ或RT-Ⅲ证书有的人员签发。
6.5 当工作环境不符合工艺要求和安全防护规定时,检验人员有权拒绝透照检验,待条件改善符合要求后再进行检验。
6.6 检验人员有权拒绝违章指挥,有权制止违章作业。
7 焊缝表面要求及探伤时机7.1 焊缝表面要求焊缝及热影响区的表面质量(主要是余高、飞溅)应经外观检查合格,表面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影像应不掩盖焊缝中的缺陷或与之相混淆,否则应进行适当的修磨。
7.2 透照时机焊缝表面经外观检查合格,需进行热处理的焊缝,应在热处理后进行探伤;有淬硬倾向的焊接接头应在焊接完成24小时后进行射线透照。
8 资源配置8.1 人员配置根据各段时间的具体工作量分作若干小组,每一小组的人员数量和熟练程度必须满足安全和工作量要求。
8.2 设备、材料配置8.2.1 射源选择能满足要求的射源有X射线机和γ射线机,根据工件厚度、现场条件、工作量大小进行选择。
射源选择应符合DL/T 821-2002规程第4.8条规定。
8.2.1.1 对于薄工件可选用X射线或者γ射线进行探伤,工件厚度较大X射线不能穿透时只能选用穿透能力强的γ射线进行探伤8.2.1.2 对于两种射源都能满足穿透要求,但工作条件不好,如高度太高或位置狭窄等情况下,只能选用γ射线进行探伤。
8.2.1.3工作量小时两种射源都能满足要求,工作量大时则γ射线显著提高工作效率。
8.2.1.4工作中综合考虑三种因数的影响后选择最佳者。
8.2.2 胶片的选择配备选用中粒度类型胶片,如天津Ⅲ型、乐凯KX221型或富士100型等。
选择胶片根据需要裁减成合适大小(360mm ×80mm 或240mm ×80mm )。
8.2.3 增感屏的选择配备增感屏按下表1选择配备表1 增感屏的选择8.2.4 象质计的选择配备根据被检工件的规格按照表2计算(或查阅本作业指导书附录E)出透照厚度后,选取符合表3规定的R ’10系列象质计。
表2 透照厚度表3 象质计选择透照中需要用铅质英文和阿拉伯数字编排出工件代号、焊工代号、焊口编号、位置号,透照部位还应有中心标记( )和搭接标记(↑),根据检验需要准备足够使用的以上铅字和标记。
8.2.6 屏蔽材料选择配备选用长、宽尺寸大于暗袋相应尺寸、厚度为2mm~3mm的铅板作为后屏蔽铅板。
8.2.7 其它材料及用具选择、制备8.2.7.1 为便于贴片、作标记、划线、量焦距还须配备磁性贴片器、橡胶带、胶布、油性记号笔、钢卷尺等。
8.2.7.2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可根据受检部件位置及其特点制备探伤架及其它专用工具。
8.2.8 根据所选择的胶片、增感屏选择合适的暗袋并装片,装片时遵照暗室处理作业指导书(小ZS11-2006)执行。
9 作业前准备和条件9.1 已接到委托并具备探伤条件(照明、电源、必要的脚手架等满足要求)。
9.2 详细了解被检工件材质、规格、焊接位置,确定热处理状况、焊接区表面状况符合检验要求。
9.3根据管壁厚度、位置特点、焊缝距离管道端口的位置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透照方式(常用于大、中径钢管透照方法有双壁单影法、单壁单影法和中心全周透照法),制定符合标准的探伤工艺、编制探伤工艺卡,已有合适工艺卡的可参照执行。
作业前让所有参检人员充分熟悉探伤工艺。
9.3.1双壁单影法双壁单影法是使用最频繁的一种透照方法,如图一所示。
其特点是将射源图一双壁单影外透法示意图置于钢管外,胶片放置在射线源对侧钢管外表面相应对接接头的区域上并与其紧贴。
操作要点是:最少透片张数在底片Ug值满足要求的前提下通过计算确定;若使用X射线机透照,在Ug值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尽量使射线机窗口贴近管壁以减小最少透照次数从而节约胶片。
透照工艺参数遵照附录B计算确定。
9.3.2单壁单影法单壁单影透照法如图二所示。
管径在219mm~325mm,焊缝距离管口在400 mm以内且关口未封闭的工件可采用此种透照方式。
其特点是将射源置于钢管外,胶片放置在射线源侧钢管内表面相应对接接头的区域上并与其紧贴。
其缺憾在于在管子规格和Ug值相同的条件下,同一焊缝的透照次数较双壁单影透照法多,从而胶片消耗量增大。
操作要点是:最少透片张数在底片Ug值满足要求的前提下通过计算确定;在Ug值相同的前提下,在一定范围内增大焦距可减小最少透照次数从而节约胶片。
透照工艺参数遵照附录C计算确定。
图二单壁单影外透法9.3.3中心全周透照法中心全周透照法如图三所示。
管径≥273mm且能够把射源方便地固定于管子中心的工件可选用此透照法。
其特点是将射源置于钢管环缝纵向切面中心位置(使用X射线机则使X射线机的管中心与钢管中心重合),胶片放置在钢管外表面对接接头上并与其紧贴。
中心全周透照法的优点是能进行全周一次曝光,特别对于管径≥400mm的工件,能显著提高工作效率。
9.4 根据工艺要求选择仪器、设备。
所选用的仪器、设备完好率应在100%,计量器具应经过计量部门检定合格,在检定有效期内。
射源12图三中心全周透照法9.4 根据工艺要求选择仪器、设备。
所选用的仪器、设备完好率应在100%,计量器具应经过计量部门检定合格,在检定有效期内。
9.5 探伤用附件(包括胶片、增感屏、铅字、像质计、铅板、贴片夹、电源线等)配备齐全。
9.6 布置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曝光场所并悬挂足够的警告标志。
10 作业程序、方法和要求10.1 作业程序详见附录A《作业程序流程图》10.2工艺要求10.2.1工件上如有妨碍射线穿透或妨碍贴片的附加物,如设备附件、保温材料等,应尽可能去除。
焊缝表面质量应经外观检查合格,如表面不规则状态,可能在底片上产生掩盖焊缝中缺陷的影像时,应对表面进行适当修磨。
10.2.3按透照工艺卡规定的一次透照长度进行划线。
10.2.4运用铅质英文和阿拉伯数字组合编排出能准确识别底片并具有唯一性的图四布片示意图标记,布置在相应的透照位置上。
标记摆放应整齐、齐全、准确,标记的铅字应距离焊缝边缘≥5mm。
为了能准确识别被检焊缝,在底片上有效区域内应清晰显示的标记有:工件代号、焊口编号、焊工代号、底片编号、透照部位号、中心标记、搭接标记等,返工、加倍检验焊缝应有返修、加倍标记R1、R2、R3、“JB”(其中数码1,2,3指返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