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泥塑》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与种类,着重认识湛江本地民间美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图片、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发表看法等互动式的探究学习,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积极探索的精神。
同时,让学生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讨论问题、发表看法,获得艺术的陶冶和情感的交流,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和热爱艺术的高尚情操。
课堂嘉宾:班里的吴川籍学生(要求其课前准备好吴川泥塑的有资料)。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维目标的准确把握与完成,师生互动的形成。
2、教学难点:成功引发学生深入讨论民间美术与民俗活动的关系。
【教学方法】:引导、启迪、欣赏、讨论、交流、发展【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民间美术实物样品若干。
3.报道“吴川杯”泥塑邀请赛的《湛江日报》、《湛江晚报》各一份。
课时安排:1课时【课堂实录】: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教师提问:掐指一算,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过去将近两个月了,但是特别令人难以忘怀,这是为什么?学生1回答:可以收到红包。
学生2回答:平时在各个地方工作的亲人都聚在了一起,很热闹。
学生3回答:有表演看,比如舞狮舞龙。
教师看法:同学们回答得很好。
本人认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人们利用民间美术营造了喜庆热烈的节日气氛。
比如,春节粘春联,贴年画,挂灯笼。
(拿出报道“吴川杯”泥塑邀请赛的报纸)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同学有没有经常看报纸。
今年元宵节,被称为“中国泥塑之乡”的吴川市,举办的“吴川杯”泥塑邀请赛营造了浓烈的节日气氛,吸引了八方来客,热闹非凡。
客人探亲访友的同时,又能够欣赏多姿多彩的泥塑,其乐无穷,对于主人客人都是难忘的记忆。
在本节课,我要跟大家一起来领略中国民间美术光芒四射的魅力(屏幕出示、板书:中国民间美术)。
(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在第一时间紧紧“抓住”学生的心。
)三、讲授新课(一)民间美术的概念与种类教师设疑:哪位同学来告诉我,什么是民间美术?学生1回答:剪纸,年画。
学生2回答:农民在传统节日使用的一些美术作品。
教师明确:作为民间美术,应包括两点(屏幕出示文字):第一,是广大农村劳动人民为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作的;第二,在广大农村劳动人民当中应用和广泛流传的美术作品。
因此,民间美术是以农民为主的劳动者的美术。
在古代,相对于“宫廷美术”和“文人士大夫美术”而言,在现代,是相对于职业、专业艺术家的美术。
下面,请大家来欣赏图片,注意判断哪些属于民间美术,哪些不属于民间美术。
(屏幕出示民间美术图片与非民间美术图片)教师设疑:我国地大物博,民间美术品种繁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民间美术有哪些呢?学生回答:剪纸、年画、刺绣、玩具、雕塑教师明确:刚刚很多同学提到了,(屏幕出示文字)剪纸、年画、刺绣、玩具、雕塑是我国民间美术当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
我们经常可以见到的有:大红双喜字,门神,绣花鞋,风筝。
(教师边讲述边展示民间美术实物和图片)教师设疑:其实,在我们的家乡湛江,就有一些全国闻名的民间美术样式,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湛江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有哪些吗?学生1回答:人龙舞,飘色。
学生2回答:雷州石狗,吴川泥塑教师明确:同学们都积极发言,表现得很好!湛江特色的民间美术,玩具有面人,编织有花席;雕塑有雷州石狗,吴川泥塑。
有人说,吴川泥塑甲天下,称吴川为“小敦煌”。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吴川看泥塑吧。
(让学生在总体上对民间美术的概念和种类有了大致的了解后,进而转到湛江本土民间美术中来,有远而近,始终紧紧“抓住”学生的心。
)(二)吴川泥塑(重点)1、吴川泥塑的起源、发展与现状(屏幕展示“吴川杯”泥塑赛实况图片,引导学生产生疑问:那些著名的民间艺术家为什么相聚到吴川而不到湛江市区来?)教师设疑:同学们,你们是否觉得奇怪?元宵节是我们全国性的传统节日,湛江县区11个,为什么惟独吴川把元宵节办得特别隆重?请来了著名民间艺术家28位同场竞技,请来了中央电视台第7频道现场报道。
下面,我要请一位嘉宾为大家介绍吴川泥塑的起源、发展和现状,这位嘉宾就是来自吴川梅菉的A同学,大家掌声鼓励!课堂嘉宾:谢谢大家!我家在吴川,元宵节可以说是我家乡那里最最最热闹的节日。
以往就觉得元宵节特别热闹,特别好玩,对于泥塑的起源之类的问题,只是听一些长辈说起过,前两天我根据有关资料整理了一下,一些不大清楚还打电话回家问过我的爸爸妈妈,下面我就跟大家说说,吴川泥塑的起源、发展和现状。
吴川泥塑源于唐末宋初,由梅菉镇瓦窑村民兴起。
唐代时,佛山廖岭居民迁移至此,从此,佛山石湾精湛的陶瓷工艺传入吴川。
唐代中期,有一年元宵节,一些陶工闲来无事,便重操旧艺自娱,随手用陶泥捏起一尊小泥塑,想不到吸引不少观众围观,次年别的陶工也来捏泥人凑热闹,陶工参与数量多,观众人数也随之上升。
这就是吴川群众性泥塑活动的起源。
吴川泥塑的发展,据说与古代皇帝选美活动有关。
在明代洪武年间,皇帝派遣官员到民间选美,民间对此怨声载道。
于是,梅菉头村群众乘闹元宵之机,特地捏造了一套丑化皇帝与皇后的泥塑。
结果触怒了官府,声言要抄斩全村百姓。
后来,制作这套泥塑的作者灵机一动,站出来解释道:皇上眼大看得准,肚大有福份,脚大稳乾坤、乳大养子民,耳大听民言,这有何不好?”那些官兵听了无言以答,只好罢休。
地方官走后,群众索性把泥塑推倒,称为送“泥鬼”。
以后便成习俗,每年元宵造一次“泥鬼”,就要送一次“泥鬼”。
此后,当地的群众对“造泥塑”、“看泥塑”、“评泥塑”的兴趣更浓,热情更高。
吴川泥塑制作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有一大批能工巧匠曾多次到北京、上海、杭州、昆明、海南、广州、深圳、湛江等地制作展示。
近日,吴川泥塑被选入“湛江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但是在吴川,元宵节一过,泥塑也就跟着消声匿迹了。
这可以说是吴川泥塑的现状。
泥塑之乡无泥塑,成为吴川人的切肤之痛。
近年来,吴川人终于认识到,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一些有识之士发出了挖掘和发展吴川民间泥塑艺术的呼声。
2005年3月,吴川籍雕塑家简向东等人就如何打造吴川“中国雕塑之乡”提出了5条建议:①以江心岛、同德城为中心,将沿江路(广沿路口)至梅录桥的数里长街打造成“吴川文化商业街”,内设若干座雕塑;②在江心岛内设立“吴川民间雕塑园”;③规划和建设吴川城市标志雕塑;④在元宵节期间,申办“吴川中国泥塑艺术节,”逐渐形成像“潍坊风筝节”那样品牌的有国际影响的艺术节;⑤促进吴川泥塑产业化。
我知道的大概就是这么多了,不好意思!教师:请大家再次用热烈掌声来感谢我们的嘉宾A同学!(通过“吴川杯”泥塑邀请赛实况照片的展示,吴川籍课堂嘉宾的解说,让学生了解吴川泥塑的起源、发展与现状,形象具体、可信度高、具趣味强,从而使学生继续保持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
)2、吴川泥塑的特点教师:听了课堂嘉宾的介绍,请大家带着一个问题一起“到”吴川观赏泥塑。
这个问题就是:(屏幕出示文字)吴川泥塑的特点有哪些?(接着按照题材,表现手法,色彩分组次序出示图片)。
教师提问:(出示《子建会洛神》、《李逵探母》、《鲁智深》等泥塑图片)同学们,请注意!这一组泥塑的题材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以表现神话故事和历史故事中的人物为主。
教师提问:(出示《钓鱼翁》、《和谐》、《制陶》等泥塑图片)这一组泥塑跟上一组有什么不一样?哪位同学来说说你的看法呢?学生1回答:题材不同,表现的是乡村中的一些情景,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
学生2回答:这一组没有色彩,感觉那些人物没有那么真实。
学生3回答:虽然没有色彩,但是表情神态都刻画得很好,简直就是惟妙惟肖,我觉得很真实。
比如,《和谐》表现的那种天真烂漫笑容,让我想起了快乐的童年。
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这是一组乡土题材的泥塑,虽然没有像上一组那样设置色彩,但是一样让人觉真实,往往会勾起人们对那种怡然自得的乡村生活的向往或者回忆。
这让我想起了古代画论《六法论》中的“随类赋彩”,说的是,画画要根据需要来设置色彩,今天看来,这句话同样适合用来指导做泥塑。
雕塑家为了突出乡土题材的“乡土味”而不设置色彩,各位同学,你们觉得对吗?教师提问:下面再请大家观赏一组泥塑(出示《人龙之根――伏羲女娲》、《人祖猴》等泥塑图片),这一组跟上面两组泥塑有哪些不同呢?学生1回答:我觉得色彩很不一样。
黑的非常黑,红的非常红,绿的也很绿。
学生2回答:这一组泥塑表现的东西很怪诞,让人感觉很神秘。
比如《人祖猴》,现实中没有这样的猴子。
学生3回答:我认为,这一组泥塑采用了夸张变形的塑造手法,就是色彩夸张,形体变形。
教师总结:谢谢!回答得都很好。
特别是用“色彩夸张,形体变形”来概括这一组泥塑的特点,是非常适合的。
色彩夸张,就是色彩纯度高,也就是对比度高,很鲜艳,很夺目。
形体变形,就是突出表现某些深化主题的部分,简化某些不重要的部分,形体不符合常规比例,所以让人觉得怪诞。
通过观赏三组泥塑,我们便不难总结吴川泥塑的特点(屏幕出示文字):形象真实生动,表情细腻逼真,色彩明快鲜艳,五彩纷呈,喜庆吉祥,装饰性强,主要运用具象和意象等表现手法,取材容易,有历史故事、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等,相当部分贴近生活,乡土气息浓厚。
(按照题材,表现手法,色彩分组展示吴川泥塑图片,有利于进行比较。
)(三)湛江其它民间艺术教师设疑:同学们,我知道你们来自湛江各县区。
那么请用10秒的时间想一想,你的家乡有哪些民间美术或者民间艺术?这个问题我不要你们回答,只需想一想。
好,下面请大家来看看我们湛江还有哪些民间艺术。
(屏幕次序出示:飘色、醒师、人龙舞、舞鹰雄等民间艺术图片,教师一边展示图片一边作解说)四、探究活动教师提问:湛江的民俗活动可以说是丰富多彩。
在此,我想跟大家一起探讨两个问题(屏幕出示文字):1、民间美术有什么作用?与民俗活动的关系是怎么样的?2、元宵、年例等民俗活动有必要每年隆重地举办吗,为什么?如果有必要,或者没有必要,请说明理由。
(让学生思考、讨论之后)教师引导:我们先来探讨第一个问题。
假如春节不贴春联,不贴年画,像过年吗?学生1回答:那样的话,一点过年的气氛都没有!学生2回答:我知道,民间美术为春节营造了节日的气氛。
教师引导:我们知道,不少的农村有赌博的恶习,而在春节期间尤其严重,究其原因之一,可以说是因为村民没事干,闷得慌。
例如吴川这次泥塑比赛,就为人们在春节期间提供了一个好去处,因此,可以说民间美术……(让学生补充)学生补充:民间美术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教师引导:说得好。
人们都离不开衣食住行,对不对?民间美术家到吴川参加泥塑比赛,人们到吴川参观泥塑展览,那么,客观上对吴川产生了什么样子的影响呢?学生1回答:更多的人知道了吴川,拉动了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