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型教学设计
典型型教学设计
第2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手的联想
科别
美术
年级
二年级
设计者
蒋晓红
时间
学习目标
显性内容与目标:
1、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2、体验新的工具材料,学习手印画、立体插接等手要制作的基本方法。
隐性内容与目标:
1、培养学生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素养。
教后记
本课中学生运用剪、切、插接等手工制作的方法,锻炼了动手、动脑和共同协作的能力。进而使学生的想象和发散思维从二维空间过度到三维空间,拓展了学生的思维领域,提高了审美素养。培养了学生艺术创作的实用意识和现代生活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情感。
任务分析
课型:造型·表现
也有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不能大胆地进行创作,想象不出新形象,通过其他同学的发言与创造,和同学之间的讨论与交流,给学生以启发,鼓励学生勇敢的进行创作。
指导:可以用手的不同部位印出不同形状的印痕。
B、拓展思维,展开印痕联想
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与联想。
2、学习手形立体造型的方法,展开丰富联想
A、游戏“大手印”:借助工具,探究手影放大的方法。
B、探究立体组合造型方法
欣赏城市雕塑资料,研究立体造型方法
进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尝试。
3、提升审美感受,欣赏评述
本课通过游戏与活动的方式,使学生在自由愉快的氛围中,通过不同形状手印的印制、探索、想象,发现出各种不同的形象。并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能从丰富的平面形象中转化、提高到对立体组合造型的理解与认识上,使每个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都得以有效的提高。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优势论证:
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了解了组合造型的方法。运用观察、分析手的形象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给学生创设想象创作的空间。
三、小结
本教学设计特点的概括:
关注学生是否进入学习状态,积极主动学习。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体会手拓印的乐趣。领悟这种新的造型表现形式。
设计的理论依据:
本课作为一节“造型·表现”课程,目的是激发学生以手为基本形,运用身边的材料,从平面到立体,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行有趣的创造,从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手电筒、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1、课前游戏,调动情绪,拉近师生距离。
2、导语:我们的手是奇妙的,而手的变化也是非常丰富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开动脑筋,展开《手的联想》。
二、探究新课
1、手印的联想
A、感受材料,大胆尝试
师:前面有许多漂亮的颜色。大家过来摸一摸,用手蘸一蘸,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我们一起在纸板印一印,看看能印出什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