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文学的趣味》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文学的趣味》
研读课文: 1、引用孔子话的作用是什么? 引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2、作者对知、好、乐三者关系的看 法与孔子有何不同? 孔子认为乐是最高境界,作者认为 知是好、乐的基础 3、翻译孔子的话。
4.论点:培养文学趣味要有知
研读课文
• 思考:人们在文学欣赏趣味上
存在的主要毛病是什么?及运 用的论证方法
不知 无趣味 精神上的残废
文学的趣味
朱光潜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朱光潜;掌握文中重 点字词 • 能力目标: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把握课 文深入浅出、疏密有致的表达特点;学会 运用文中的观点去选择欣赏文学作品 • 情感目标培养自己高雅、广泛的文学趣味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美学家。安徽桐城
人。 毕生从事美学教学和研究,在西方美 学思想和中西方文化研究方面造诣较深。 著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 学》、《西方美学史》,译有[德]黑格 尔《美学》等 。
重点字词(课文注释)
• 囿yòu:本义:古代帝王养禽兽的园林。拘 泥。 • 坐井观天:比喻眼光狭小,看到的东西有限。 • 玩索:体味探求。 • 纷歧qí :错杂、纷乱。 • 绮靡qǐ mǐ :华丽、浮艳(多指诗文)。 • 笃嗜dǔshì :特别爱好。
研读课文 • 思考: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文艺论文
研读课文:解决欠缺文学趣味毛病 的方法。(论证方法)
1.扩大眼界,加深知解”方能获得可靠的文 学鉴别力 2.开疆辟土,不囿在一个窄狭的圈子里
研读课文
结构形式 总„„分„„总
写作技巧分析比喻论证
结构疏密相间
论证方法
舒卷自如
举例论证
结构特点
语言特点
语言行止自如 繁简适度
小结
• 针对读书的三种毛病,作者提出了行 之有效的方法。 • 作者还认为培养文学趣味要“开疆辟 土,须逐渐把本来非我所有的征服为我所 有;”“读者也须时常创造它的趣味”, “生生不息的趣味才是活的趣味。”这些 关于文学鉴赏的真知灼见,对我们学会辨 析、品味、提高欣赏水品是很有启迪意义 的。
作业
• 阅读:刘墉光潜 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翻译家。笔名孟实,安徽省桐城县 人。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 者之一。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近 代。王国维、蔡元培、鲁迅等为我 国现代美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 献。但是直到20世纪三十年代,美 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 的学科。 这时朱光潜写的《文艺心理学》、 《谈美》、《诗论》等专著,具有 开拓意义。
知得不正确
趣味低劣
精神上的中毒
知得不周全
趣味窄狭
精神上的短视
以喻明理
• 作用:以比喻说明事理,往往更形象、更 直观、更可使读者感受艺术联想的趣味。 • 1、“蠢牛听琴”:比喻“根本不知”之人, 根本不可感受到艺术之美妙的趣味; • 2、“残废”:比喻“根本不知”的人,艺 术感受能力的残缺; • 3、“疗饥过瘾”、“中毒”:比喻“知得 不正确”之人,低劣庸俗的欣赏习惯; • 4、“坐井观天、诬天渺小”:比喻“知得 不周全”之人,趣味狭窄又不能自拔。
王国维《人间词话》
• 读书的三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 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 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 《蝶念花》)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 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 弃疾《青玉案》)此第三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