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戏剧冲突

关于戏剧冲突

关于“戏剧冲突”戏剧冲突在戏剧中从来不是单独存在的,因此单独的讲述并不符合文艺创作的规律。

因此我们要注意一点,理论的划分都是为了叙述的方便;艺术是一种活的生命体,我们对局部理论的理解,总要还原到活的整体中去。

一,戏剧冲突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中国的传统戏剧理论讲结构、讲主脑、讲意境、讲情趣、讲本色、是不讲冲突的。

因为中国的戏剧理论讲究戏剧的"浑然天成",它不把戏剧的要素分解得七零八落。

中国的戏剧冲突理论是包含在"主脑"之中的。

有一个词与"戏剧冲突"很有关联,叫"关目"。

李渔在《闲情偶寄·立主脑》中说道:"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传奇亦然。

一本戏中,有无数人名,究竟俱属陪宾,原其初心,止为一人而设。

即此一人之身,自始至终,离合悲欢,中具无限情由、无穷关目,究竟俱属衍文…?quot;这里的"无穷关目"就是指无数回合的戏剧冲突。

然而,什么叫关目,也没有人对它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当然,就更不会系统的理论了。

西方的戏剧理论本来也不讲什么"戏剧冲突"的。

只是到了工业革命时代,代替人力和畜力的机器大量涌现,随着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工业文明也诞生了。

理论,包括文艺理论都有极大的发展。

在这个时代,人们最先是重新发现了亚里斯多德;接着戏剧评论也蓬勃发展;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戏剧理论进入了真正的理论阶段。

这个时代,艺术与科学,在十分广阔的领域内相结合:建筑设计师开始向工程师方向发展;印象派画家把每一幅画都当作是一次实验;文学家们更注重创作的技巧;音乐家们都非常关注音乐作品的解析。

人们看到机器是各种各样的零件组合而成的,它可以组合,也可以拆分;于是,人们发现很多艺术的很多东西也可以拆分。

美术理论家把光学物理中的光和色彩的秘密原理运用到了美术理论当中;德彪西等作曲家也对音乐乐曲的基音与泛音,协和音与不协和音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戏剧理论家们也开始拆分戏剧:柏格森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笑--滑稽的根源;萨塞、布伦退尔、阿契尔等一些戏剧理论开始剖析戏剧。

最早注意到戏剧冲突的人是十九世纪的布伦退尔。

法国戏剧理论家布伦退尔(1827-1906)著有《戏剧规律》一书,他认为:"戏剧的一般规律是由意识到自己意志的行动来界定,戏剧的种类也由这种意志所遇到的阻力的性质而加以区别。

"这种有意识的行动和它的阻力,就构成了冲突。

后来的理论家就称之为布伦退尔的"意志冲突"。

布伦退尔的另一段话被后人常常引用:"戏剧是表现凡人同那些限制我们的神秘力量或自然力量斗争时的意志。

我们之中的一个人活活地被推上舞台,去同命运、同社会法律、同一个和他自己一样的凡人进行斗争;如果必要的话,还要同自己斗争;同野心、权力、偏见、愚蠢以及周围人的一切恶毒的行为进行斗争。

"这段话概括了戏剧冲突的几种类型。

以后,我们还要详细讲述。

布伦退尔的冲突理论并不完善,为他的《戏剧规律》一书写序的英国戏剧理论家和剧作家亨利·阿瑟·琼斯更明确地指出:"当剧中一个人或几个人物,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起来对抗’某个敌对的人,或敌对的环境,或敌对的命运的时候,便产生了戏剧。

"他明确地把"对抗"当成了戏剧的本质规律。

人们谈到戏剧冲突时总要说到阿契尔。

英国戏剧理论家威廉·阿契尔(1856-1924,亦译亚却)在《剧作法》一书中写道:"冲突乃是生活中最富于戏剧性的成份之一,因而许多剧本--也许大多数剧本--事实上的确都以某一种冲晃韵蟆?quot;(P28)但他不认为冲突是戏剧的本质规律,而"戏剧的实质是’激变’",或者译为"危机"。

实际上,阿契尔在《剧作法》中并没有系统地论述戏剧冲突。

英国的戏剧教育家阿·尼柯尔教授(1894-1976)的《戏剧理论》一书系统地讲述过戏剧冲突。

他认为"所有的戏剧基本上都产生于冲突。

"(《西欧戏剧理论》P108)但他所分析的主要是悲剧冲突和喜剧冲突。

中国的戏剧理论家、教育家顾仲彝(1903-1965),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后来又到中央戏剧学院讲学。

他编的教材《编剧理论与技巧》,在他去世之后,才由中国戏剧出版社正式出版。

在他的这部著作中,有一章专门讲述戏剧冲突,比较全面地分析了戏剧冲突。

他认为:戏剧冲突是戏剧创作的基本特征;谈到了生活矛盾与戏剧冲突的关系和区别;以及戏剧冲突的形成和发展规律。

他的编剧理论与技巧,教育和影响了新中国几代编剧。

美国当代戏剧理论家L·埃格里所著的《编剧艺术》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编剧理论著作。

埃格里说:"建筑师不了解他所使用的材料,必然导致惨败;对于编剧来说,材料便是’前提’、’人物’和’冲突’"。

(P6)他的著作,就是以这三大"材料"的运用为全书的结构,介绍了编剧的方法。

(前提:指构思和写作时,剧作的主题、立意、结构、基本风格等等。

类似于李渔所说的"主脑"。

)他在戏剧冲突这一章中,主要讲到了动作、冲突的运动形式、冲突的发展,危机、高潮和结局等等。

这本书,有实用价值,值得一读。

1987年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印数不到三千册。

约翰·霍华德·劳逊(1894~1978)《戏剧与电影的剧作与技巧》。

1961年12月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了第一版,到1979年第四次印刷,共出版了68700册。

理论家们谈得很多,但归纳成一句话就是:一出好戏必须有合适的题材和结构,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情节,性格鲜明的人物和语言,但最好的戏必然有强烈的戏剧冲突。

冲突,是戏剧艺术最基本的特征。

在戏剧学院的教材中,在戏剧刊物的论文中,不少人都谈过戏剧冲突。

但理论毕竟只是理论,剧作家编写剧本,更多地应该在实践中去体会、领悟戏剧冲突的要义和技巧,让戏写得更为激动人心。

让戏剧冲突隐蔽在戏剧当中,不要让人感觉到这是作家的精心雕作。

二,戏剧冲突与戏剧动作1,戏剧冲突的本源:作为生命体的戏剧。

①戏剧人类学认为:戏剧不仅仅只是审美,它被人类创造出来时,首先是为了自己生命的需要。

发生戏剧的古希腊《酒神祭》,它就是为了人的生产和农作物的生产丰收,才举行祭祀仪式,才有我们的戏剧。

这就是一种生活和生命的需要。

②人类的情感要表达、要宣泄,也就需要艺术。

这也是一种生命的需要。

生命的存在在于运动。

动作是运动的表现形式。

动作通过符号的形式体现出来:①形体;②语言;③情感。

(人类文化的两大符号系统:一,语言、文字;二,艺术。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相对立的动作即构成冲突。

2,什么是戏剧动作?戏剧动作是戏剧人物的活动形式。

"能把个人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表现出来的是动作,人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动作才能见诸现? quot;。

(黑格尔《美学》P278)戏剧动作的特征:(讲述《欲望城国》打印资料)①"动作出自于心灵,也只有在心灵的表现中才获得最大限度的清晰和明确。

"即动作的动因(黑格尔同上)②必须有特定的形体运动,即直观性。

(包括语言),必须有一定程度的表现力度。

演员是通过富有意义和活生生的运动来创造性格的。

③戏剧动作必须有流动性,必须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即戏剧动作的贯穿性。

可理解为做什么(目的),为什么做(动机),怎样做(过程)。

戏剧动作的几种类型:①纯粹外部动作:如情节剧中的许多动作,是为动作而动作,能引起观众兴趣,但不能激发观众的情感。

表现行为的过程,如程式动作中的趟马、圆场等等。

②性格化动作:即能说明人物性格的动作,能引起观众的兴趣,激发观众对人物的爱憎。

(话剧《母亲》中的葛健豪的小脚女人舞步。

)③推动剧情的戏剧动作。

(《秋天的花鼓》李向阳来请戏班子。

)④心理动作。

话剧通过语言和激烈的形体使它显现出来;戏曲通过唱做念舞表现出来。

在戏曲中,戏剧动作包括唱做念舞,要使人物行动起来,就要尽量地让人物唱做念舞。

3,什么是戏剧冲突?戏剧冲突是包含戏剧动作、反动作和矛盾解决的一种完整的运动形式。

劳逊说?quot;一出戏就是一个动作系列。

"一些没有构成真正冲突的"戏剧"例子:①两人打乒乓球、冲突没有社会意义;②单纯的自然灾害;③主人公毫无阻力,所向披靡地达到目的。

④现代戏剧中的经浠牡上肪纭兜却甓唷贰#ㄗ柿螾31)三,戏剧冲突的三种类型:(黑格尔P275)1,自然情况下造成的(灾难、命运)。

《战洪图》、《水下村庄》2,自然情况下心灵方面所引起的(社会、文化)。

劳逊说:"戏剧的基本特征是社会性冲突--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个人或集体与社会或自然力量之间的冲突。

" 《雷雨》、《赵氏孤儿》他谈到了一?quot;冲突律":1,冲突的社会性;2,冲突的自觉意志;3,意志的强度。

(《英台抗婚》)3,心灵本身的分裂和矛盾(个体心灵)。

(《推销员之死》资料P33)四,戏剧冲突的环境(条件):1,戏剧情境。

戏剧的情势与境况。

情势,戏剧冲突的时间状况;境况,戏剧冲突的空间状况。

我们来通过京剧《红灯记》第一场来理解何谓戏剧情境:第一场接应交通员剧本提示:"抗日战争时期。

初冬之夜。

"--通过幻灯字幕和前奏音乐交待时代背景。

幕布打开:通过布景来描写环境(空间状况的一个组成部分):"北方某地隆滩火车站附近。

铁道路基可见。

远处山峦起伏。

"幕启:北风凛冽。

四个日寇宪兵巡哨过场。

李玉和手提号志灯,朝气蓬勃,从容镇定,健步走上。

李玉和(唱)【西皮散板】手提红灯四下看……/上级派人到隆滩。

/时间约好七点半,等车就在这一班。

戏剧情境构成了戏剧人物(李玉和)行动(接交通员)的外因。

(效果:风声。

)铁梅挎货篮迎风而上。

铁梅爹。

李玉和哦。

铁梅!(觉得孩子冷,摘下围巾给她围上)今天买卖怎么样?铁梅哼!宪兵和狗腿子,借检查故意刁难人,闹得人心惶惶,谁还顾得上买东西。

李玉和这一群强盗!铁梅爹,您也得多留点神哪!李玉和好。

铁梅,你回去告诉奶奶,说表叔就要来了。

铁梅表叔?李玉和对。

铁梅爹,今儿这个表叔是个什么样儿呀?李玉和小孩子,别老问这个啊。

铁梅回去问奶奶。

李玉和这孩子!(铁梅下。

)李玉和(望着铁梅背影,高兴地)好闺女!(唱)【西皮原板】提篮小卖拾煤渣,/担水劈柴也靠她。

/里里外外一把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

这里,李玉和与铁梅之间的关系,涉及到了三代人、三个人物之间的关系。

造成了一个特殊的戏剧情境,这一情境,为后来的"痛诉革命家?quot;、"铁梅前赴后继"等情节做出了铺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