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概要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概要

自然辩证法概论知识点概要
注释:标记为红色加粗字体的内容为重点内容(结合上课老师的说法与个人观
点来谈的),最后祝大家考试顺利哦!
第一讲哲学与科学
一、哲学的特征:反思与批判(不同于其它学科)
二、西方式的反思:存在先于本质
三、科学来源于哲学⎧


希腊时期罗马时期
简答:为什么牛顿晚年研究神学?
答: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谈:
①从目的上说;研究自然是为了论证上帝的存在,所以在目的上并不冲突。

②从论据上说;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
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

),而现实中并不存在以上两种运动状态,只有非静止或非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必须有种外力推动才能解释现实中物体的运动状态,而这种外力就来自于“上帝之手”,从而世界上存在上帝。

四、科学对哲学的影响
对上帝论的抛弃
例子: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设,去掉了上帝的假设,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说,赖尔的地质渐变论等等。

第二讲自然观的演化
一、自然的变迁
⑴什么是自然
答:非人工的物理世界(包括生命的和非生命的)
本性;本来就有的东西(自然而然)
⑵从原始社会到中世纪的自然观①万物有灵
人有两种状态⎧








相同点:躺,闭眼
不同点:醒,梦,呼吸
人之有灵(自然拟人化)
②古希腊时期
Ⅰ爱奥尼亚学派—以具体的自然物为自然界寻找确定性。

Ⅱ古希腊人一直坚持对确实性的寻求,其实就是遵循事物由具体一抽象的规律。

柏拉图:理念(idea)由概念实体
简答:为什么在黑暗的中世纪时期,科学会得到很大的发展?
答;在欧洲黑暗、教会横行的中世纪时期里,没有妨碍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反而推动着科学的发展,理由有三:
①在中世纪,教会掌握大权,他们信奉“自然界是上帝创造的”,从而推动了教会人员在
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来解释上帝的伟大。

②许多重要的科学发现是有教会人士提出的,对近现代科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③对自然界进行研究,就是理解上帝的全知全能。

二、近代机械自然观:整个宇宙由物质组成,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空间结构和数量。

三、机械论自然观在现代的衰落
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设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原子结构的发现量子力学。

四、辩证自然观
环境伦理学的可能性
A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学,自然是人化自然,人类和人类利益是核心
B生态伦理学,地位平等,人与自然主体关系是平等的,人是目的不是手段推广到自然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C生态系统论观,超越主体间或主客体关系,将自然作为一个人的系统,每一存在的物质对整体存在的价值,价值定义的变化或范围的变化。

五、当代的思考
人类中心主义:自然界是人类索取的对象。

平等主体关:自然界的所有生命和非生命的事物都是平等的,都有其特定的存在价值。

生态系统观:整个地球是一个生态系统,各个环节都应为其服务,若不能为其服务,则要调整或被取代。

第三讲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⑴问题
人口、粮食、资源与环境
中国人口增速放缓的原因⎧


经济增长计划生育
二、反思过程
提出的来源:
①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②1992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关系》里约热内卢提出“人类是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核心”原则:新的全球伙伴关系
三、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⑴先天不足:人均资源少;分配不均;低劣资源比例高
⑵后天不足:破坏严重;保护不力;与国际接轨难
⑶对策:⎧




⎪⎩
①有效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②发展科技,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③实现以经济为中心的全面发展
④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有序利用
第四讲晚清中国与明治维新日本的对比
一、日本概况
二、起点悬殊
⎧⎪⎨⎪⎩①国内生产总值(1848年):中国是日本将近20倍
②派遣留学生:中国比日本早
③重工业:中国比日本早七年(1890年张之洞开办的汉阳钢铁厂)
三、相似影响,不同结果
中国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而日本却成为经济、军事强劲的帝国主义国家。

结论:科学是第一生产力,但不是唯一的生产力。

要与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相结合
第五讲反对伪科学
一、易辩的伪科学
星座:其实是源自天文学,古巴比伦人的占星术与古希腊的神话传说相结合的产物,对现在而言,比较落后,并被科学界定义为一种伪科学。

血型:源自希波克拉底,是一种体液学说,也是一种伪科学。

二、养生与气功(瑜伽)
气功要诀:呼吸+冥想(良性)=催眠(心理学,动功,静功)
佛家冥想:莲花,净土,本尊
道家冥想(中医):丹(外丹和内丹),丹田(两眉正中为上丹田,两乳正中为中丹田,
脐下三寸为下丹田)
呼吸四点:深、长、匀、细
三、特异功能
途径(以严新为例)
①与文学结合例如:《大气功师》
②与政治权威结合例如:得到徐向前的肯定
③与科学权威结合例如:得到钱学森的赞同
④与媒体结合例如:新华社报道
四、反思中国文化
1. 非科学的因素太多(一些科学方法、理论一定是有其限定条件的,只在一些条件下
适用)。

2. 对权威的迷恋以至于我们忘了权威的产生过程。

中国文化中过于希望毕其功于一役,一劳永逸
第六讲 科学方法论
一、科学发现的方法
①非理性的方法:直觉、灵感、机遇
②理性方法:归纳法(得到的方法不一定正确)
重点方法:
穆勒五法①求同法②求异法③求同求异法④共变法⑤剩余法(排除法)
二、科学辩护的方法
1.科学观察:特征:天文学观察,借助科学仪器,在自然状态下
缺点:未观察,误观察,有时不可重复观察
2.科学实验:特征:科学目的,借助科学仪器,在人为控制或模拟状态下
缺点:局部的,个别的,对实验结果的评价受当时认识条件的限制 鉴于以上两种方法的特征和缺点,要求科学家的严谨和严格。

三、科学观察与科学实验异同
共同特征⎧⎨⎩①都有一定的科学目的②都要借助科学仪器
不同特征
⎧⎨⎩①科学观察是在自然发现的状态下进行,而科学实验是在认为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的②与单纯的科学观察相比,更有利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的结论更具有推广性缺陷
⎧⎨⎩①科学观察:误观察,不能重复观察(比如,地震,火山等)②科学实验:局部的,不全面的,实验结论的评价受到当时认识水平的限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