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面向我校服装设计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目的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构成形态学相关理论知识,理解形态构成的设计原则,掌握构成设计应用和绘制方法,培养学生创意设计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学习和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色彩构成的概念4学时(理论4学时)
一、色彩构成基础知识
1. 色彩构成的概念
2.色彩构成的表现方法
3.系统化表示法
二、色彩的形成
原色:无法用其它颜色调配出的颜色红黄蓝
间色:两种原色混合所得出的颜色橙绿紫
复色:三种原色和两种以上的间色按比例调配出的颜色
固有色:物体所固有的颜色
光源色:光照本身的颜色
环境色:物体所处环境的色彩对物体所产生的影响
补色:色相环上直径两端正对的颜色被称为互补
三、色彩体系
(一)孟塞尔色彩体系
(二)奥斯特瓦德色彩体系
(三)日本色配色体系
色彩的分类
色彩构成的三属性: 色相明度彩度
明度推移、彩度推移
四、色彩和性格
红:兴奋、活泼、热情、健康有挑战性
橙:饱满、成熟富有食欲感、华丽、温暖、愉快
黄:轻快、透明、辉煌、充满希望
绿:春天、成长、生命、希望
蓝:透明、清凉、冷漠、流动、深远
紫:高贵、庄重、奢华、具有神秘感
白:明亮、干净、纯洁、扩张感
黑:沉静、神秘、消极
五.色系和色调
一、色调的分类
二、色调之间的关系
互补色关系对比色关系临近色关系同类色关系第二章色彩的对比与搭配4学时(理论4学时)
一、明度对比
高长调——明朗低短调——轻柔
中长调——强壮中短调——老成
低长调——威严低短调——沉重
中高调——希望中低调——平凡
二、彩度的对
高强对比——响亮高中对比——强烈
中强对比——强壮中中对比——忠实
低强对比——自然低中对比——平淡
三、色彩的搭配
1、美的定义
柏拉图:美从韵律的均衡中产生
费西纳:美是复杂中的秩序
赫伯特·里德:美是五官知觉到的各种关系在形式上的统一
2、构成形式
(一)均衡(平衡)
(1)色彩的面积、属性是影响配色均衡的主要因素。
(2)不同形状、冷暖、动静给人的重量感是不同的,与配色的均衡具有直接的关系。
(3)色彩均衡的感觉与构图的经营位置也有一定的关系。
(二)强调
(1)一般以极小面积的色为强调色,强调的主题要恰当,以形成视觉中心,提高注目性。
(2)采用与画面调子倾向一致的鲜明色,是主色调强调;采用与整个色调对照的小块对比色称之为对比色强调。
(3)采用对比性质作为强调色时须注意:整体色调为高明色时,用暗色来强调;整体色调为无彩色时,用有彩色强调。
(4)强调色的位置和比例关系,都必须考虑配色的平衡。
(三)节奏
1、渐变节奏:按色相、明度、纯度依一定秩序作色相推移、明度推移、纯度推移,呈阶梯式逐渐变化或循环反复。
2、重复节奏:将色相、明暗、纯度、强弱等两个以上的同一要素进行配列,交替反复,造成具有动势的抑扬调子,可以得到井然有序的和丰富多彩的重复节奏。
(四)主从
对比色即异质色彩的对立,但并非各不相干,这种对比关系中有时一方占优势,起支配作用,即为主色。
主色一般用在重要的主体部分,配以对比的鲜艳色,形成画面的高潮,以增强画面的感染力。
而另一方处于从属地位.称为从色(辅色、宾色),从属主色。
(五)呼应
1.局部呼应
2.色彩的全面呼应
(六)层次
色彩的前进、后退感觉影响着色彩的层次变化。
暖色、纯色、亮色、大面积色一般具有前进感;冷色、含灰色、暗色、小面积色彩具有后退感。
但这仅是一般的概念,而更多的时候,色彩的层次受色彩的明度对比和纯度变化的影响。
(七)点缀
(1)点缀色在面积对比上要恰到好处,把握主色调与点缀色之间的比例关系。
(2)点缀色应灵活地运用纯度的对比变化。
(八)衬托
1.明暗衬托:利用色彩的明度对比,用较大面积的亮色(或暗色)
衬托较小部分的暗色(或亮色)。
如浅色底配深色图,深色底配浅色图。
2.冷暖衬托:利用色彩的冷暖对比,用较大部分的冷色(或暖色)
衬托较小部分的暖色(或冷色)。
如冷色底上配暖色图,暖色底上配冷色图。
3.灰艳衬托:利用色彩的纯度对比,用较大面积的灰色(或艳色)
衬托较小部分的艳色(或灰色)。
如灰色底上配鲜艳的图,在鲜艳的底色上配灰色的图。
4.繁简衬托:大面积单纯的底色上配以小面积的多彩纹样,或以
多彩的背景上配以单纯纹样称为色彩的繁简衬托。
如黑底上的五彩小花。
(九)渐变
1.明暗渐变:无彩色由黑一灰一白的渐变;同种色由明一暗的渐变:按色环顺序由黄一蓝紫色的渐变。
2.色相渐变:类似色相系列渐变、对比色相系列渐变、互补色相
系列渐变、全色相系列渐变和色相混合渐变等。
3.纯度渐变:由灰一艳的渐变。
4.冷暖渐变:由冷一暖的渐变。
第三章色彩的构成方法40学时(理论4学时,实践36学时)
一、无彩色变化构成
(1)黑白构成:对比强烈、分明、眩目、刺激,具有阴阳互补的配
色效果。
(2)黑灰构成:深沉、模糊,具有神秘感。
(3)灰白构成:轻飘、软弱,具有暧昧感。
(4)黑灰白构成:如果等级间隔适当,是最具层次感和明快感的构成。
二、色相变化构成
1.同一色相构成
2.类似色相构成
3.对比色相构成
4.互补色相构成
三、明度变化构成
1.等明度差的配色
2.低明度差的配色(短调)
3.中明度差的配色(中调)
4.高明度差的配色(长调)
四、纯度变化构成
1.弱纯度对比配色
2.强纯度对比配色
3.纯度与其他配色因素的关系
五、冷暖变化构成
冷色具有寒冷、沉着、寂寞、深远、理智、消极、冷静、清爽、内向的特点。
暖色易产生紧张、激动、兴奋等情绪,并具有积极、热情、活力、外向特征;
三、【课堂实践】色环、无色彩、冷暖、心理、肌理、调和构成各1张,白卡纸20X20cm黑卡纸25X25装裱
三、[课堂实践]近似、渐变、发射、特异、点线面综合构成各一张,尺寸:白卡纸20X20cm黑卡纸25X25cm装裱
四、学时分配
总学时分配表
五、参考书:
《色彩构成(设计教材丛书)》,陈小青,辽宁美术出版社,2011/7/18 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