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县皇寺镇李梅花村

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县皇寺镇李梅花村

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县皇寺镇李梅花村
1 村庄概况
1.1交通区位
李梅花村坐落在邢台市西北25公里处的丘陵地,属潜山区。

村西依太行山,西北方向是有名的凌霄山(黄巾起义指挥部)北东二面环山丘,南临白马河,白马河支流——东河在村东自北向南流入白马河,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北高南低的半盆地,村落南侧是肥沃的天地,土层较厚的原野。

1.2自然条件
村处阳坡洼地,北高南低,东面临河,冬季采暖,夏季临风,排水容易,东西两面树木成荫,适宜居住。

李梅花村坐落在邢台市西北25公里处的丘陵地,属潜山区,水源丰富,土地肥沃、矿藏丰富。

李梅花村三面靠山,一面临河,北高南低,中间较平
坦,村落依山而建,邢昔公路沿河而过,交通便利,水源丰富,土地肥沃、矿藏丰富,村东的东河(白马河支流)自北向南环村而过,流入白马河,排水容易,无水灾之患。

自然形成了依山傍水,山绕水环的风水宝地。

2 历史文化特色
1.1特色古民居“李家大院”——“大夫第”
古民居“李家大院”已有160年的历史,虽饱经风霜雨雪,却仍不失庄重古朴的气质。

这座古民居是典型的北方建筑,布局大开大阖,集木雕、石雕、砖雕等多种传统工艺之大成,极富历史文化价值。

坐落于该村的李家大院是由曾任广西平南知府的李文庄在
清朝咸丰年间(1850-1856)修建的,原有房屋124间,车棚、马棚、羊圈50间,至今现存房屋111间,占地约2万平米。


保存较好的3座院落,坐北朝南,三进式院落。

这座古民居是典型的北方建筑,布局大开大阖,集木雕、石雕、砖雕等多种传统工艺之大成,极富历史文化价值。

大院大门楼高8米左右,宽4米,中为圆圈门洞,基座为精细青条石垒砌,墙体为大青砖建成,中为圆圈门洞,门洞上方有四块砖雕,分别为猴子摘果、柿子、金瓜和青松雄鹰图,砖雕边框上有狮子和蝙蝠的图案,砖雕上方是一高0.5米、宽1.5米的巨型青石,阴刻“大夫第”三个颜体大字,门楼为双向斜坡垂檐结构,顶脊扣8个瓦口,檐上盖15个狮头石当,两侧砖垛上各蹲坐一个朝天吼。

大门楼内还有二门楼和第三重门楼,以三重门楼中间的南北通道为轴线,数十座四合院落错有致地聚集在一起,每个院落都是三进或二进套院由过厅,主房建在五——七级台阶上,三明两暗,九檁十椽,每个院落都存有石门墩,影壁、木雕甚极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的古物。

李梅花村除“李家大院”还有很多的北方民居四合院,这些院落以地势而建,前低后高三明两暗,既有里外套院也有四合院。

建筑豪华气派功能齐全,用材考究,尊卑分明,集石刻,砖雕、木雕,工艺精细,配置合理,墙体为青色条石为基石,青砖建成,古色古香,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民俗研究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是北方众多古民居之缩影。

大夫第西邻
皇清诰授朝议大夫李文庄及其家族所产生的官宦众多,对皇
清历史及家族史有重大影响!据了解该家族墓地原有100多瞳碑,现仅存13瞳。

3 传统风貌
建筑群风貌
街巷
4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手工艺有:树编、草编、纺绳等。

民俗民风:打扇鼓、扭秧歌、拉碌碡、供全神、文化塔等乡艺表演。

祭祖:祭祖活动与三家握有祖宗案的家庭有关,现已转为一个家族一个家族年关活动。

打扇鼓活动的活动空间主要在村土地庙及其它小庙进行、参与人员主要是50岁以上妇女,有村组织和旧庙宇紧密相关。

供全神近几年,有十几家人家在自己家里张贴全神像,每逢节日加以上香朝拜,似与李家家庙供奉习惯有关。

扭秧歌随节日需要进行,不具场地。

文化塔在2011年被盗,原来形成的在文化塔前企求知识长文化官运的现象,尚不知转为什麽形式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