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年同济大学817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3年同济大学817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3年同济大学817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某商品价格的供给和需求同时减少时,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将()。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都有可能
【答案】D
【解析】当需求和供给同时发生变动时,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如何变化要由需求和供给的变动方向和程度决定;①在需求和供给同时增加时,均衡产量增加,但均衡价格的变动不能确定;反之,均衡产量减少,但均衡价格的变动也不能确定;②需求增加而供给减少时,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的变动不能确定;③需求减少而供给增加时,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的变动也不能确定。

2.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美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美元,消费等于43美元,利息支付总额为1美元,个人储蓄为4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则等于()。

A.50美元
B.48美元
C.47美元
D.40美元
【答案】B
【解析】个人可支配收入(DPI)指个人可实际自行支配的全部收入,等于从个人收入中(PI)减去个人税收和非税支付。

个人税收包括个人收入税、个人财产税、遗产税和赠与税等;非税支付包括罚金和馈赠等。

根据题意:个人收入=57美元,个人所得税=9美元,因此,DPI=PI-个人所得税=57-9=48(美元),与题目中给出的消费、储蓄及利息支付总额无关。

3.某先生辞去月薪为2000元的工作,取出自有存款100000元(月息1%),办一家独资企业,如果不考虑商业风险,则该先生自办企业按月计算的机会成本是()。

A.2000元
B.1000元
C.3000元
D.102000元
【答案】C
【解析】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计算公式为:机会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

本题中,显性成本为利息,利息=100000×1%=1000(元);隐性成本为月工资2000元,因此按月计算的机会成本=1000+2000=3000(元)。

4.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左下方、LM曲线左上方区域里,则表示()。

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D.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答案】C
【解析】在IS曲线上,有一系列使产品市场均衡的利率及收入组合点;在LM曲线上,有一系列使货币市场均衡的利率及收入组合点。

当收入与利率组合点位于IS曲线左下方,投资大于储蓄,即I>S,有超额产品需求,从而导致收入上升,组合点右移;当收入与利率组合点位于IS曲线右上方,I<S,有超额产品供给,从而导致收入下降,组合点会左移。

当收入与利率组合点位于LM曲线左上方时,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即L<M,有超额货币供给,从而导致利率下降,提高货币需求,组合点会下移;当收入与利率组合点位于LM 曲线右下方时,L>M,有超额货币需求,从而导致利率上升,抑制货币需求,组合点会上升。

这四种调整使不均衡组合点最终趋向均衡利率与均衡收入。

如图1所示,把坐标平面分成四个区域:Ⅰ、Ⅱ、Ⅲ、Ⅳ,在这四个区域中都存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非均衡状态。

图1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5.两部门模型中,投资乘数等于()。

A.收入变化除以投资变化
B.投资变化除以收入变化
C.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
D.(1-MPS)的倒数
E.(1-MPC)的倒数
【答案】ACE
【解析】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变化量的比率。

用公式表示为:k i=Δy/Δi=1/(1-β)或者k i=1/(1-MPC)=1/MPS
其中,Δy是增加的收入,Δi是增加的投资,MPC或β是边际消费倾向,MPS是边际储蓄倾向。

6.以下哪项的需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是需求规律的例外?()
A.面包
B.吉芬物品
C.低档品
D.小汽车
E.炫耀性商品
【答案】BE
【解析】需求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上升(或下降),会导致对该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的减少(或增加);也就是说,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与其价格成反比。

大多数的一般商品都会满足上述需求法则,但现实生活中并非所有商品都会满足需求法则,如:①吉芬商品,如马铃薯;②炫耀性物品,如钻石。

面包和小汽车属于普通商
品,其需求随着价格的上升而下降。

低档品意味着当收入增加时需求较少,与价格无关。

7.假设奥肯系数为2,根据奥肯定律,如果潜在产出水平为4000单位,自然失业率为4%,实际失业率为6.5%,那么实际产出水平为()。

A.3200
B.3400
C.3600
D.3800
【答案】D
【解析】奥肯定律是说明经济周期中产出变化与失业变化之间数量关系的理论。

用公式表达为:
(y-y f)/y f=-α(u-u*)
式中y代表现时的实际产出水平,y f表示潜在产出水平,u表示现时的实际失业率,u*表示自然失业率,α表示由现时的实际失业率相对于自然失业率的变动而引起的实际产出增长率对潜在产出增长率的变化系数,即奥肯系数。

则根据题意可求得y=3800。

8.假设某商品的需求曲线为Q=300-9P,市场上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为4,那么当需求曲线变为Q=500-9P后,均衡价格将()。

A.大于4
B.小于4
C.等于4
D.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根据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题中,需求曲线由Q=300-9P变为Q=500-9P,需求曲线向右平移使需求增加,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上升。

9.通货膨胀会使BP曲线()。

A.更加平坦
B.更加陡峭
C.左移
D.右移
【答案】C
【解析】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从而使本国商品价格提高,出口减少,国际收支恶化,使BP曲线左移动。

10.以下哪种情况,财政政策的挤出效用为0?()
A.凯恩斯主义极端
B.古典主义极端
C.IS曲线垂直,LM曲线水平
D.IS曲线水平,LM曲线垂直
【答案】AC
【解析】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下降的经济效应。

当LM曲线水平时,挤出效应为0。

当LM曲线垂直时,挤出效应为1。

一般情况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