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3年1月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合计30分)1、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是[正确答案]CA.生产技术B.生产容器C.生产工具D.生产场所2、社会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正确答案]AA.生产力B.生产关系C.交换方式D.劳动对象3、根据对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二产业是[正确答案]DA.农业和工业B.工业和服务业C.农业和服务业D.工业和建筑业4、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前提条件是[正确答案]BA.自然分工B.社会分工C.脑力体力分工D.企业内部分工5、生产资料的价值是通过商品生产者的[正确答案]AA.具体劳动转移到商品价值中去的B.抽象劳动转移到商品价值中去的C.具体劳动新创造出来的D.抽象劳动新创造出来的6、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正确答案]CA.具有独立的社会性质B.只能存在于某一社会制度中C.可以存在于不同社会制度中D.是调节经济活动唯一的形式7、资本总公式在形式上的矛盾是[正确答案]D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B.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矛盾C.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矛盾D.价值增殖与等价交换的矛盾8、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是[正确答案]BA.剩余价值量B.剩余价值率C.平均利润率D.利润率9、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提高劳动强度获得的是[正确答案]AA.绝对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C.超额剩余价值D.超额利润10、超额剩余价值是[正确答案]AA.个别资本家改进技术的结果B.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C.延长工作目的结果D.降低劳动力价值的结果11、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分析可以看出,资本家的全部资本[正确答案]AA.是由工人创造的B.是由资本家创造的C.是由原始资本带来的D.是由工人和资本家共同创造的12、在销售阶段,资本形态的转化是[正确答案]CA.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B.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C.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D.生产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13、如果资本周转一次需要三个月时间,那么一年的周转次数是[正确答案]AA.4次B.2次C.1/2次D.1/4次14、由于生产技术进步引起固定资本贬值而发生的损耗是[正确答案]DA.固定资本折旧B.固定资本更新C.物质损耗D.精神损耗15、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正确答案]CA.预付资本总和B.剩余价值总和C.社会总产品D.国民收入16、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I(v+m)=IIc,反映了[正确答案]CA.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关系B.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关系C.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关系D.两大部类内部及之间的交换关系17、平均利润的形成是[正确答案]CA.资本积累的结果B.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C.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18、利息率是指一定时期内[正确答案]DA.剩余价值量与借贷资本总量的比率B.利润量与借贷资本总量的比率C.平均利润量与借贷资本总量的比率D.利息量与借贷资本总量的比率19、由于地理位置不同而交纳的地租属于[正确答案]BA.绝对地租B.级差地租IC.级差地租IID.垄断地租20、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是通过[正确答案]DA.业主制实现的B.合伙制实现的C.合作制实现的D.参与制实现的2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缓解劳资矛盾的手段是[正确答案]AA.社会福利制度B.雇佣劳动制度C.产业扶植政策D.创新激励政策2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是[正确答案]CA.联合国的专门机构B.区域间的国际金融组织C.政府间的国际金融组织D.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多边协定23、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是[正确答案]AA.公有制经济B.非公有制经济C.中外合资经济D.内资合作经济24、我国现阶段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经济成分是[正确答案]DA.国有经济B.集体经济C.个体经济D.私营经济25、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问题是正确处理[正确答案]BA.企业与市场的关系B.计划与市场的关系C.中央与地方的关系D.生产与分配的关系26、国有企业的产权是指[正确答案]BA.资产所有权B.法人财产权C.微观管理权D.宏观调控权27、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包括[正确答案]DA.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B.消费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C.商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D.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28、积累基金中最主要的部分是[正确答案]AA.扩大生产基金B.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C.社会后备基金D.重要物资储备基金29、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是[正确答案]AA.宏观调控的基本任务B.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C.微观竞争的重要杠杆D.微观竞争的前提条件30、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是[正确答案]CA.以城市化带动工业化B.以市场化带动工业化C.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D.以国际化带动工业化二、多选题(共10题,合计20分)31、决定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因素有[正确答案]A,B,E,A.劳动强度B.劳动熟练程度C.商品的供求状况D.商品的使用价值E.生产商品耗费的劳动量32、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会导致[正确答案]A,C,D,EA.单位商品价值降低B.劳动力价值升高C.劳动力价值降低D.必要劳动时间缩短E.剩余劳动时间延长33、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正确答案]A,B,D,A.商品价格水平B.货币流通速度C.市场竞争程度D.待售商品数量E.社会劳动生产率34、对W-G-W和G-W-G′两个流通公式对比可以看出[正确答案]A,B,C,D,A.前者的货币是充当流通媒介的货币B.后者的货币是带来价值增殖的资本C.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D.资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增殖E.剩余价值是在流通中产生的35、社会再生产按其规模来划分包括[正确答案]D,E,A.生产资料再生产B.消费资料再生产C.生产关系再生产D.简单再生产E.扩大再生产36、在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必然导致[正确答案]A,C,D,E,A.在全部资本中可变资本数量相对减少B.在全部资本中不变资本数量相对减少C.资本对劳动力需求有时绝对减少D.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少E.相对过剩人口产生37、资本主义银行利润[正确答案]A,C,D,E,A.在数量上相当于平均利润B.由贷款利息的总和构成C.由存款利息和贷款利息的差额构成D.来自产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E.通过银行雇员在剩余劳动时间实现38、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我调整的资本组织形式有[正确答案]A,B,C,D,E,A.股份公司B.垄断资本组织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国际垄断组织E.国际垄断同盟39、社会主义市场的基本特征是[正确答案]A,B,C,D,A.统一的市场B.开放的市场C.竞争的市场D.有序的市场E.集中的市场40、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正确答案]A,B,D,E,A.社会保险B.社会救济C.社会资助D.社会福利E.社会优抚三、简答题(共5题,合计30分)41、为什么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答:(1)经济规律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2)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
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和制定经济规律。
42、简述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答:(1)市场是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发生联系的场所、渠道和领域,市场机制是调节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机制。
(2)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拥有生产经营自主权。
(3)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4)整个经济运行有一个健全的法制基础,企业的经营按照市场经济的法规进行。
43、简述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答:(1)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年剩余价值的多少,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年剩余价值量越多。
(2)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资本周转速度与年剩余价值率成正比。
44、简述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区别。
答:(1)二者所表示的关系不同。
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表示预付总资本的增殖程度。
(2)二者在量上有差别。
由于预付总资本在量上大于可变资本,从而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
(3)剩余价值率表明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是可变资本,而利润率却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似乎剩余价值由全部预付资本产生。
45、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特点。
答:(1)按劳分配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
(2)按劳分配实现程度受市场机制的制约。
(3)按劳分配不是以全社会统一标准实行,而是以企业为单位进行。
(4)按劳分配的收入除购买个人消费品外,还可以投资、创业。
四、论述题(共3题,合计30分)46、试述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答:(1)剩余价值规律内容是: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是不断扩大和加强对雇佣劳动的剥削。
(2)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和劳动作为资本要素存在,生产必然服从追求剩余价值这一目的。
(3)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都受剩余价值规律支配。
(4)剩余价值规律金额盯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衰亡的全部过程。
47、试述经济全球化的双重作用。
答:(1)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
有利于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的优化配置,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加速了技术转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导致国际经济调控的加强,是国际经济组织和规则不断完善;有利于缓和国际上的一些矛盾。
(2)经济全球化的负面作用。
增加了各国经济连带波动的风险;在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下,会是各国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是发展中国家付出巨大代价,发达国家分享更多利益。
48、试述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答:(1)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效益是互为条件、互相制约的。
(2)速度与效益两者是统一的,互相促进的。
经济增长速度要以经济效益为前提,经济效益要以经济增长速度为条件。
(3)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效益又存在一定矛盾。
增长速度反映的是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等指标上的比较,经济效益反映的是劳动耗费、劳动占用与劳动成果的对比关系。
两者是不同的经济指标,在经济建设中,二者科能发生不一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