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铁站混凝土作业指导书-通用版

高铁站混凝土作业指导书-通用版

目录一、适用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技术准备 (2)三、技术要求 (3)四、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五、施工要求 (5)六、劳动力组织 (10)七、混凝土原材料要求 (11)八、施工机械部署 (11)九、质量保证措施和质量要求 (12)十、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 (14)一、适用范围适用于建德东站站房工程基础及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施工。

二、技术准备(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降低混凝土结构部位水化热温升峰值,降低温差裂缝是该部位的控制重点,也是搅拌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重要依据。

(2)现场养护室设置要求及设备的准备工作①在施工现场建立试验室及标准养护室,主要负责标准混凝土试块制作及养护。

②所需试验仪器设备一、表1:混凝土实验仪器列表(3)技术交底准备认真核实现场实际情况,依据本施工方案制订出详细的施工技术交底,并向施工队提出、落实各项有关的技术要求;按照施工进度,提前确定所需机械、器具,组织、安排好现场管理人员和具体操作人员。

三、技术要求(1)底板混凝土采用C35P6混凝土浇筑(其中消防水池采用C30P6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坍落度为140±20mm,初凝时间不小于12小时,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42.5水泥,采用自然连续粒级的粗骨料配制混凝土,细骨料采用水洗中砂,粗、细骨料含泥量必须严格控制,控制粗骨料的含泥量小于1%,细骨料的含泥量小于1.5%。

墙体混凝土采用C40P6混凝土内掺增强密实抗裂剂(掺量为胶凝材料的2%)、聚丙烯增强纤维(0.9㎏/m3)浇筑,混凝土浇筑坍落度为140±20mm,初凝时间不小于8小时,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42.5水泥,采用自然连续粒级的粗骨料配制混凝土,细骨料采用水洗中砂,粗、细骨料含泥量必须严格控制,控制粗骨料的含泥量小于1%,细骨料的含泥量小于1.5%;柱混凝土采用C40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坍落度为140±20mm,初凝时间不小于8小时,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42.5水泥,采用自然连续粒级的粗骨料配制混凝土,细骨料采用水洗中砂,粗、细骨料含泥量必须严格控制,控制粗骨料的含泥量小于1%,细骨料的含泥量小于1.5%。

(2)由于混凝土工程量庞大,采用预拌混凝土,由至少两家以上商品混凝土公司提供。

为保证预拌混凝土质量,在正式开始施工前与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签定正式合同并附加技术条款,并在浇筑混凝土前一天填写“预拌混凝土浇灌申请”,根据施工的情况,天气、环境条件等提出具体要求。

四、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1)施工工艺流程图1:基础底板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图(2)监理检验流程五、施工要求(1)现场混凝土输送方式①基础底板、墙体混凝土采用汽车泵浇筑,柱混凝土采用汽车泵,塔吊配合浇筑。

②墙体采用串筒浇筑,自由下落高度不大于2m,且下料点分散布置,间距不大于2m,所用墙、柱处均设串筒。

(2)混凝土浇筑方法①底板设计为400mm、600mm、700mm厚, 底板及顶板混凝土及墙体混凝土浇筑时采用赶浆法分层浇筑、振捣:第一层浇筑高度用标尺杆严格控制在400mm,以后每次浇筑高度用标尺杆严格控制,不应超过400mm,分层浇筑、振捣。

墙体连续浇筑,间隔时间不能超过1小时,水平接茬处应振捣密实,浇筑时随时清理落地灰;按斜面分层法浇筑时,每次浇筑厚度不大于400mm,距离浇筑点6m。

浇筑第二层后,用振捣棒先振捣与第一层相邻的斜面,然后振捣第二层混凝土。

依此类推,逐层浇筑,直至浇筑到设计标高(在底板插筋处挂小白线控制标高)。

②竖向施工缝用快易收口网封堵,从距离施工缝1m 处开始浇筑混凝土,严禁在施工缝处直接浇筑。

③洞口浇筑时,从洞口两侧同时下料,使洞口两侧混凝土高度对称均匀,振捣棒距洞边不小于300mm ,从两侧同时振捣,防止洞口变形。

大洞口下部模板开口,作为出气孔及补充混凝土使用。

④振捣要求:混凝土振捣采用Φ50振捣棒,振捣过程中将振捣棒上下略有抽动,以使上下振捣均匀,振捣棒移动间距为400mm 左右,每点振捣时间20—30S 为宜,以混凝土表面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振捣棒宜插入下层混凝土50~100mm ,对于钢筋较密部位用Φ30振捣棒或钢筋加强振捣,振捣棒应避免碰撞钢筋、模板、埋件和电气接线盒等,振捣棒应距洞边200mm 以上。

振动棒作用半径插点排列图2:振动棒插点位置示意图 ⑤后浇带采用快易收口网进行封堵,具体做法见下图:图7:快易收口网示意图⑥后浇带:沉降后浇带须待主体结构完工之后方可浇筑,而伸缩后浇带在其两侧混凝土浇筑两个月后即可浇筑,后浇带浇筑前两侧应妥善支护。

(3)基础底板测温孔布置与测温方法基础底板采用蓄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小于14d。

为检测混凝土内外温差,在每个深承台混凝土底部(距离承台底标高10cm),中部(位于承台中),表面(距离承台上表面10cm),分别埋设电子温度传感器。

指派专人实施全日监控,混凝土在浇捣后12h开始测温,在混凝土温度上升阶段,间隔2h测温一次;在混凝土温度呈下降阶段时,间隔6h 测温一次,发现温度异常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过大温差。

图8:测温点布置示意图(4)混凝土的表面处理①浇筑至底板表面时,用墙柱插筋上定好的结构50线控制表面标高。

②收面时先用木抹子拍出水泥浆并抹平,再用4m刮杆找平。

③最后一遍收面后,用塑料笤帚将混凝土表面拉毛。

500mm高导墙外侧收光面。

④墙、柱(内墙)筋外侧四周100~150mm范围内必须拉线找平,表面压光,防止墙、柱混凝土浇筑时出现漏浆现象。

⑤墙体、柱浇筑高度及上口找平:混凝土振捣完毕,将上口甩出的钢筋加以整理,将粘在钢筋上的混凝土浆清理干净,用木抹子按预定标高线,将表面找平。

(5)混凝土拆模、养护墙体、柱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约一天,等项目部试验室通知,松开穿墙螺栓,拆模。

拆除后在墙体顶部内外各布置1根PVC水管,与现场三类水管相连,将PVC水管每20cm扎一小孔做成花管,进行墙体混凝土养护,花管喷水养护7天后改用人工洒水养护,人工洒水养护7天;框架柱拆模后用塑料模包裹框架柱体,立即采用人工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为14天;养护标准为保证墙体、柱保持湿润。

基础底板在混凝土初凝后,待放线施工完成后立即转做蓄水养护,后浇带位置砌筑2皮12砖起到挡水效果,保证蓄水水深8~10cm。

依据测温结果,当混凝土水化热高峰期过后,改为洒水养护,每天洒水次数以保证混凝土面层湿润为准,浇筑混凝土14天后,停止洒水养护。

(6)混凝土试验①混凝土试件应在混凝土浇筑地点随机抽取,每100m3混凝土(每一工作班和每一现浇楼层),取样不少于一次;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比的混凝土可200m3取样一次;每次取样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结构构件的拆模及施工临时荷载对混凝土强度的实际需要确定。

抗渗混凝土每500m3留置1组抗渗试块。

结构实体检验用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和部位,由施工和监理(建设)单位共同确定。

②混凝土强度的检验应以在混凝土浇筑地点制备并与结构实体同条件养护的试件强度为依据。

对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应留置同条件养护试件。

同一强度等级的同条件养护试件,其留置的数量应根据混凝土工程量和重要性确定,不宜少于10组,且不应少于3组。

同条件养护试件拆模后,装在养护笼内放置在靠近相应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的适当位置,并应采取相同的养护方法。

③同条件养护试件应在达到等效养护龄期时进行强度试验。

等效养护龄期按日平均温度逐日累计达到600℃·d时所对应的龄期,0℃及以下的龄期不计入;等效养护龄期不应小于14d,也不宜大于60d。

六、劳动力组织(1)项目部管理层人员组织技术室负责制定施工方案并进行技术交底,由领工员进行现场调度,确保现场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同时负责浇筑过程中的技术要求的落实,安质部要对现场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时发现,并反馈给技术室,由技术室制定处理方案。

具体人员职责分配如下:①技术室:负责制定技术方案,进行技术交底,并对现场的技术和质量问题及时制定处理方案。

②领工员:负责现场落实技术要求,对现场工人直接组织安排。

③质量部:负责检查现场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技术要求的落实情况,对现场发生的质量问题及时发现,并反馈给技术室。

④试验室:业务上直接受技术室领导,负责混凝土入场后的质量检查,试块留置,养护测温等工作。

(2)劳务层人员组织由劳务队伍进行施工,劳务队伍混凝土工长负责现场施工,施工作业人员见下表:表2:混凝土施工人员表七、混凝土原材料要求(1)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42.5水泥(2)粗、细骨料:采用自然连续粒级的粗骨料配制混凝土,细骨料采用水洗中砂,粗、细骨料含泥量必须严格控制,控制粗骨料的含泥量小于1%,细骨料的含泥量小于1.5%。

(3)粉煤灰:采用二级粉煤灰(4)外加剂:增强密实抗裂剂(WHDF),掺量为胶凝材料的2%。

(5)水:饮用水八、施工机械部署墙柱混凝土施工机械配备表九、质量保证措施和质量要求(1)质量控制措施试验人员做好混凝土接收记录,记录下混凝土罐车到达时间、开始浇筑时间及浇筑完毕的时间。

做好现场坍落度检查。

如不符合要求,将混凝土退回。

对混凝土小票严格检查,对于不符合技术要求的不予接收。

现场需要连续浇筑。

协调人员必须安排好罐车间隔,以免等待时间过长,而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浇筑时,振捣顺序明确,特别是两施工段接触处不要漏振。

混凝土必须按400mm厚一层,分层浇筑,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并将振捣棒伸入下层100mm。

设专人检查混凝土表面硬化程度,必须在混凝土初凝前浇筑上一层混凝土,以确保质量。

(2)质量标准①保证项目表3:混凝土质量保证项目②基本项目表4:混凝土质量基本项目③允许偏差项目(mm)表5:墙柱混凝土质量允许项目十、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1)施工前对电闸箱、电缆及用电设备进行漏电检查;脚手架牢固可靠,作业面上满铺脚手板。

(2)进入现场的所有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振捣手还应戴绝缘手套;在混凝土中作业的人员都应穿雨鞋。

(3)施工作业前禁止饮酒。

(4)施工现场,基坑上下禁止吸烟。

(5)禁止从上向下投掷物品,包括施工所用材料、工具。

(6)施工过程中,严禁吵闹、嬉戏或打架。

(7)浇水养护时应注意楼面上的障碍物和孔洞,拉移胶皮管线时不得倒退行走。

(8)施工过程中各方人员必须分工明确,互相配合,统一指挥,采用对讲机进行协调。

(9)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对马路经常洒水,保持路面湿润。

(10)混凝土罐车在出场前应清洗干净,防止污染市政马路。

(11)如有剩余混凝土应妥善处理,禁止随便倾泻。

(12)施工完毕应将现场清理干净,作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