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复习之《诗经》二首复习课学案及答案.pptx

中考复习之《诗经》二首复习课学案及答案.pptx

《诗经》二首复习学案
一、文学知识填空
1.《诗经》是我国第部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时代大约五百年间的篇诗歌。

原本只称《诗》,在先秦典籍里通称《》,汉代以后,儒家奉它为经典,始称《诗经》。

2.《诗经》包括“、、”三部分。

“”为民歌,共有十五国风。

共一百六十篇,是《诗经》中现实主义的代表,其中大部分是各地的民间歌谣;“”是“大雅”和“小雅”的总称,共一百零五篇,大雅(31篇),小雅(74篇),其中大部分是王室贵族所作;“”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四十篇,是统治者祭祀天地宗庙的祭礼歌辞。

3.《诗经》表现手法有、、。

为陈述(直接铺叙);为比喻;是托物起兴,即借别的事物来引起所歌咏的内容。

4.《诗经》“六义”是指:、、、、、。

5.《诗经》中的诗歌多以言为主,多为隔行用韵,但不拘泥,章节常反复,多用叠字。

《关雎》是《风》之始也,是305首中的第首。

二、默写检测
1.直接默写。

(1)关关雎鸠,。

窈窕淑女,。

(2)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3)求之不得,。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4)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5)参差荇菜,。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7)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8)蒹葭萋萋,。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9)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

(10)蒹葭采采,。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11)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

2.理解性默写。

(1)《关雎》中描写雎鸠鸟相向和鸣的句子是:,。

(2)《关雎》中表达文静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配偶的句子是:,。

(3)《关雎》中男主人公醒着梦着都念念不忘、执着追求“淑女”的句子是:,。

(4)《关雎》中以“,”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致难耐的相思之苦,形象深刻的表现出来。

(5)《关雎》中“”、“”这一幻想和淑女结合的热闹场面,表达了青年男子对美好婚姻的希求和良好愿望。

(6)《蒹葭》中,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图,起笔就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的诗句是:,。

(7)成语“秋水伊人”源之《蒹葭》中的诗句:,。

(8)《蒹葭》中,一唱三叹,叙写“溯洄从之”的艰险的诗句是有:“”、“”、“”。

(9)《蒹葭》中表现男子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

三、课文内容理解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2.《蒹葭》开头两句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3.《关雎》与《蒹葭》的艺术特点有什么不同?
四、拓展阅读
《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①。

匪②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注释:
①琼琚(jū):美玉名。

下文“琼玖”“琼瑶”皆指美玉。

②匪:同“非”,不是。

1.解释下列句中括号内词语的意思。

投我(以)木瓜以:
报(之)以琼瑶之: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报:
2.翻译下面句子为现代文。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3.《诗经》中常见的写作手法有赋、比、兴,最常见的语言结构技巧是重章叠句(复沓)。

请从写作手法、语言结构中选择一个角度,简要赏析其中本诗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一、1.一 305 诗三百
2.风雅颂风雅颂
3.赋比兴赋比兴
4.风雅颂赋比兴
5.四一
二、1.(1)在河之洲君子好逑(2)寤寐求之(3)寤寐思服(4)琴瑟友之(5)左右芼之(6)所谓伊人在水一方(7)宛在水中央(8)白露未晞(9)宛在水中坻(10)白露未已(11)宛在水中沚。

2.(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2)窈窕淑女君子好逑(3)窈窕淑女寤寐求之(4)悠哉悠哉辗转反侧(5)琴瑟友之钟鼓乐之(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8)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9)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
三、1.这四句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借雎鸠鸟一声声的相互和鸣起兴,引起男子无限的情思,继而想到那位美丽贤淑的少女,正是自己理想的佳偶。

2.开头两句起兴,交代了时令、环境,描绘了一幅萧瑟冷落、露凝霜结的晚秋图,为全诗渲染了凄清、惆怅的气氛。

3.《关雎》一诗重在叙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主人公从爱上“窈窕淑女”后开始追求她,到追求不到苦苦思恋,再到幻想已得到她的幸福场景这样一条线索。

《蒹葭》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

第一部分就写主人公隔水远望,“伊人”仿佛就在河对岸,又好像在水中央,若即若离。

后面两部分是对前面的反复咏叹,突出主人公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

与《关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韵味更浓郁。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

“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四、1.以:把,拿。

之:代词,你的礼物。

报:回报,答谢。

2.(你)把木瓜投赠给我,我拿琼琚答谢你。

不是仅为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3.示例:诗中三节语句重叠复沓,每一节只变换两个字,不仅增强了诗歌的
节奏感、韵律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美,也在重复之中强化了作者对对方情意的珍视,突出珍重、理解他人的情意这一主题,形成一种委婉深长、诚挚动人的表达效果。

【参考译文】
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美玉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美玉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美玉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