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初中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及习题总结

(完整版)初中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及习题总结

第七章力
【考点一】力
1、力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理解:①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②不接触的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比如重力、磁极间、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等;若两个物体之间相互接触,但是没有相互推、拉、提、压等作用也不会产生力,如放在墙角、紧贴墙面的书桌与墙面之间虽然相互接触,却没有力的作用。

(3)力的单位:在物理学中,力用符号 F 表示。

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 N 。

(4)常见力的估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一瓶矿泉水的重力约为50N。

一个中学生的重力大约500N。

2、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注:1.从静止变为运动或从运动变为静止;
2. 运动快慢(速度大小)的变化;
3.运动方向的变化;以上三种情况都叫做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3、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改变其中的任意一个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用力的示意图可以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3)作力的示意图的要领:
①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
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
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③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线段
的终点来表示;
④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
端。

4、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
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比如甲、乙两个物体间产生了力的作用,那么甲对乙施加一个力的同时,乙也对甲施加了一个力。

由此我们认识到:①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考点二】弹力
1、弹性和塑性:
(1)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物体发生的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2)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形变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物体发生的这种形变,叫做塑性形变。

(注:当弹性物体的形变达到某一数值时,即使撤去外力,物体也不能恢复原状了,这个值叫弹性限度。

)2、弹力
(1)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压力、支持力、拉力等的实质都是弹力。

(2)弹力的大小、方向和产生的条件:
①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材料、形变程度等因素有关。

②弹力的方向:跟形变的方向相反,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一致。

③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相互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3、弹簧测力计
(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所受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注:弹簧的伸长是指弹簧长度的变化量,而不是弹簧的长度。

)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①测量前,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如果不是,则需校零。

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和量程,估计被测力的大小,被测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

③测量时,拉力的方向应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且与被测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

④读数时,视线应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垂直。

【考点三】重力
1、重力的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重力的大小
(1)重力也叫重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

(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式中,G是重力,单位牛顿(N);m是质量,单位千克(kg)。

g=9.8N/kg。

(3)重力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同一物体在靠近地球两极处重力最大,靠近赤道处重力最小。

3、重力的方向
(1)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2)应用:如图所示,利用铅垂线可以检查墙砌得是否竖直;
还可以测桌面是否水平。

4、重心:
(1)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2)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有的物体的重心在
物体上,也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以外。

【例题】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产生力的作用。

B、小孩用力推墙的同时也受到墙对小孩的推力。

C、人坐在软沙发上,可发现沙发凹下去,说明了力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的运动方向改变,表明力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用绳子系着水桶,手拿着绳子从井中向上提水,此时水桶受到向上的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A、手
B、绳子
C、地球
D、水
3、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
A、游泳时,手和脚向后划水,人就能前进
B、将铅球从手中抛出去
C、用手拉橡皮筋,觉得橡皮筋也在拉手
D、跳高时用力向下蹬地,人就能够向上跳起
4、小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以下几对力中属于相互作用力的是:A小车的重力和水平面对小车的支持力B推力和小车受到的摩擦力C小车受到的支持力和小车对水平面的压力D小车的重力和小车对水平面的压力
5、如图,钢条下端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发生a,b、c、d四种形变,F1=F2=F3>F4,则
(1)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的是图和·
(2)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图是和·
(3)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图是和·
6、画出电灯对电线的拉力。

7、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存在弹力作用
B.只有受弹簧作用的物体才受到弹力作用
C.只有相互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间才存在弹力作用
D.弹簧的弹力总是跟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8、某同学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前,发现指针指在0.1N的位置上,为了使测量准确,他提出了以下调整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必须将指针拨到“0”刻度线,若不能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该弹簧测力计已不能使用
B.仍可以直接测出拉力,然后再减去0.1N
C.仍可以直接测出拉力数值,因为实验时误差不可避免
D. 必须换一个弹簧测力计测量,该弹簧测力计已不能使用
9、如果没有重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体没有质量
B.河水不能流动
C.茶壶中的水无法倒进杯中
D.人一跳起来就会离开地球
【习题】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没有物体,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之间没有力的作用
C.发生力的作用时,必定可以找到此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D.力作用在物体上,只能使物体从静止变为运动
2、驾驶员驾驶拖拉机耕地时,对于犁耕土地的力,施力物体是()
A 犁
B 拖拉机
C 泥土
D 驾驶员
3、用一水平推力推矿泉水瓶的下部,水瓶会沿桌面滑动,用同样大小的力水平推矿泉水瓶的上部,水瓶会翻倒,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A、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方向有关
C、力的作用点有关
D、受力面积有关
7、玩具“不倒翁”被扳倒后会自动立起来的奥妙( )
A 重力太小,忽略不计
B 重心太低,不易倾倒
C 重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D 里面有自动升降的装置
12、用天平和弹簧测力计分别在地球和月球上称同一物体,称量的结果是()
A.天平、弹簧测力计称的都相同
B.天平称的相同,弹簧测力计称的不同
C.天平称的不同,弹簧测力计称的相同
D.天平、弹簧测力计称的都不相同。

13、图中一对6N的水平拉力沿相反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则测力计的示数()
A.6N B.12N
C.0N D.无法确定。

14、在弹性限度内,关于测力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受到的拉力跟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B.弹簧受到的拉力跟弹簧的伸长成正比
C.弹簧的长度跟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D.弹簧的伸长跟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15、图中测力计已调好,用该测力计测量重物时,将物体系在环上,手拉挂钩处,这样测得的示数()A.正常B.偏大C.偏小D.不能确定
16、在弹性限度内的弹簧,原长10cm,5N拉力下弹簧长16cm,8N的拉力下弹簧长()A.19cm B.19.6cm C.18cm D.9.6c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