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2014型气相色谱仪验证方案文件编号: VP-01-06-00-039生效日期:年月日目录1.项目概述 (2)2.目的 (3)3.范围 (3)4.职责 (3)5.参考资料 (3)6.用户需求标准 (4)6.1工期要求 (4)6.2法规及标准要求 (4)6.3安装要求 (4)6.4持续工作时间要求 (4)6.5仪器外观要求 (4)6.6气路系统要求 (5)6.7柱温箱控制系统要求 (5)6.8 FID检测器系统要求 (5)6.9进样器系统要求 (6)6.10工作站软件要求 (6)6.11安全要求 (6)6.12包装及运输要求 (7)6.13安装及验收要求 (7)6.14供应商服务要求 (8)6.15文件要求 (9)7.附件 (9)1、概述本品为岛津公司生产的产品,为了确保使用该仪器检测数据真实可靠,确认该仪器的各项指标能达到该仪器所设计的性能指标,计划对该仪器进行必要的确认。
2、确认目的按照GMP的要求,需要对该仪器进行安装确认、运行确认、性能确认、以确定目前的实验室环境能满足该仪器的正常操作和使用,以确认气相色谱仪的运行、性能确认符合相应的要求,是否可满足验证所接收标准和日常分析测试工作的需要。
3、确认范围本方案适用于GC-2014型气相色谱仪的确认。
45、仪器描述6、确认前的风险评估6.1确认小组人员共同对气相色谱仪确认进行了风险评估,对确认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风险分析。
风险定性标准如下:6.1.1严重性(S):危害可能产生后果的程度。
严重程度分为五个等级。
6.1.2可能性(P):影响检测结果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频率或概率,建立以下五个等级:6.1.3可检测性(D):检测到异常情况存在的能力的程度,定义如下:6.2风险优先数量等级判定(RPN)6.2.1风险等级判定标准的确定RPN是事件发生的严重程度、可能性和可探测性三者乘积,用来衡量可能的仪器缺陷,以便采取可能的预防措施。
RPN = Severity(严重程度)×Possibility(发生的可能性)×Detection(可探测性)注:当RPN≤8,但严重性S为5时,仍需按中等以上风险进行后续控制。
麦克福新制药VP-01-06-00-039 第6 页共17 页6.3风险分析麦克福新制药URS-2018-003 第7 页共17 页麦克福新制药VP-01-06-00-039 第8 页共17 页7、验证实施计划7.1确认前培训方案批准后1个工作日完成验证方案培训。
7.2.组织实施确认方案批准后15个工作日内完成验证方案的实施工作。
7.3出具报告验证方案实施完成后5个工作日内出具报告。
8、验证前的准备8.1人员培训在本方案实施前,已对方案实施过程中涉及人员进行培训,以保证方案顺利实施,做好培训记录,培训记录见表1。
表1 训确认表9、确认内容9.1安装确认9.1.1确认目的检查并确认GC-2014气相色谱仪的随机文件及附件应符合使用和管理要求,安装符合设计要求。
9.1.2安装确认所需文件资料在设备开箱验收后建立设备档案,整理操作说明书等技术资料,归档保存(见表2)。
表2 安装确认所需资料及存放处9..1.3仪器现状确认:9.1.3.1确认方法:通过参照说明书及目测设备本身,确认技术规格、技术参数和指标适用性是否符合检验、校准等方面的要求;操作上是否安全、可靠、便于清洁、维修保养;外观完整、无破损。
9.1.3.2可接受标准:应符合检验及其他要求。
9.1.3.3确认结果见表4:表4 仪器现状确认结果汇总9.1.4安装环境检查9.1.4.1确认方法:确认时根据配置图,检查仪器各接口与配套公用设施的连接情况。
检查其他功能。
9.1.4.2可接受标准:符合仪器说明书上的安装条件及其他要求。
9.1.4.3确认结果见表5:表5 安装环境检查记录9.1.5仪器安装检查9.1.5.1确认方法:对照说明书检查各组件的完好情况,确认各组件及仪器整体安装是否正确。
9.1.5.2可接受标准:■仪器安装完整性:仪器无损伤,附件完整;■组件的安装:与电源、软管、棕色玻璃瓶等各连接件顺畅连接。
9.1.5.3确认结果见表6:表6 仪器安装检查记录9.1.6安装确认结果分析与评价:评价人/日期:9.2运行确认9.2.1目的:检查和测试设备运行技术参数,确定GC-2014气相色谱仪符合药典检验参数要求和品种检验项目要求。
9.2.2运行前检查运行前根据表7进行检查,记录检查结果,作出评价。
表8 运行前检查9.2.3运行测试9.2.3.1载气流速准确度检查:设定四个不同的载气流速(1、2、4、8 ml/min),待气流稳定后,观察设定值与监测值差异。
(应保持一致)9.2.3.2柱箱控温准确度测试9.2.3.2.1色谱条件:进样口200℃,检测器FID250℃,柱温箱40℃至200℃(速率1.0℃/min)、色谱柱:任选,柱流量与柱孔径保持一致,分流比5:1。
9.2.3.2.2 操作方法:待仪器平衡30分钟后,运行程序升温,每隔20min观察监测值。
9.2.3.2.3 可接受标准:允许偏差:△=︱监测值-设定值︱≤0.1℃9.2.3.3顶空进样器炉温准确度测试9.2.3.3.1操作方法:设置顶空进样器炉温80℃,等炉温稳定,每隔10min观察监测值,观察60min 。
9.2.3.3.2可接受标准:允许偏差:△=︱监测值-设定值︱≤0.1℃ 9.2.3.4 电子流量控制器动作确定9.2.3.4.1操作方法:接上毛细管柱,选择分流模式,分别设定载气柱头压力(100kpa )与流速(100ml/min )。
9.2.3.4.2可接受标准:压力监测值允许偏差:△P=︱监测值-设定值︱≤0.2 kpa ; 流速监测值允许偏差:△V=︱监测值-设定值︱≤0.5ml/min 。
9.2.3.5检测器气体流速监测值测试9.2.3.5.1操作方法:气体流量设置为:空气:400ml/min ,氢气:40ml/min ,载气30ml/min ,9.2.3.5.2可接受标准:流速监测值偏差:△V=︱监测值-设定值︱≤0.2 ml/min 。
9.2.3.6 FID 灵敏度检查9.2.3.6.1色谱条件:色谱柱:毛细管色谱柱,柱温:170℃,进样口:250℃,检测器:280 ℃;流速:1.4 ml/min ;分流比40:1,载气:氮气。
9.2.3.6.2样品溶液制备:称取正十六烷适量,用正庚烷稀释成0.1mg/ml 溶液,即得。
9.2.3.6.3测定法:待仪器准备就绪后,精密量取样品溶液1ul ,注入气相色谱仪,记录正十六烷峰面积,计算离子化率S 。
9.2.3.6.4计算公式:XW Q g c S ⨯⨯⨯=-25.110)/(15Q :C 16峰面积(uV ×sec ) W :取样量(g ) C :库仑(A ×sec ) X :分流比1/409.2.3.6.5 标准:正十六烷的S(C/g):应≥0.01 9.2.3.7基线噪声和基线漂移的测试9.2.3.7.1 色谱条件:进样口温度:150℃,检测器:FID ,检测器温度:200℃,载气:4ml/min,氢气:40ml/min,空气:400ml/min ,尾吹流量:30ml/min ,色谱柱:SH-RTX-WAX 30mx0.25mmX0.25um ,柱温:100℃。
9.2.3.7.2操作方法:按气相色谱仪操作规程,并以上述测试条件进行参数的设定,待系统稳定后,记录基线30分钟。
计算基线噪声和漂移值。
9.2.3.7.3 可接受标准:基线噪声≤1×10-12A ,基线漂移≤1×10-11A/30min 。
9.2.3.8记录及结果:见表9表9试验结果9.2.4运行确认结果分析与评价:评价人/日期:9.3性能确认9.3.1目的:确认GC -2014气相色谱仪符合检验和GMP 要求。
9.3.2系统适用性试验 9.3.2.1仪器、试剂电子天平型号: 编号:丙酮批号: 甲醇批号: N,N 二甲基乙酰胺(DMF )批号: 9.3.2.2色谱条件:色谱柱:DB -624 30m×0.53mm×3um ;柱温:初始温度50℃,维持6分钟,再以每分钟60℃的升温速率升温至240℃,维持3分钟;进样口:200℃,检测器:260℃,流速:2.98 ml/min ,分流比1:1,载气:氮气,检测器:FID ,顶空瓶平衡温度80℃,平衡时间30分钟。
9.3.2.3溶液的配制:甲醇定位溶液:精密称取甲醇30mg ,置于已有20mlDMAC 的50ml 量瓶中,加DMAC 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 置50ml 量瓶中,用DMAC 稀释至刻度,摇匀。
取5ml 置于20ml 顶空瓶中,密封。
丙酮定位溶液:精密称取甲醇50mg ,置于已有20mlDMAC 的50ml 量瓶中,加DMAC 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丙酮储备液5ml 置50ml 量瓶中,用DMAC 稀释至刻度,摇匀。
取5ml 置于20ml 顶空瓶中,密封。
对照溶液制备:精密称取甲醇30mg 、丙酮50mg 置于已加入20ml DMAC 的50ml 量瓶中,用DMAC 稀释至刻度并摇匀,精密量取对照贮备溶液①10ml 置100ml 量瓶中,以DMAC 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取5ml 置于20ml 顶空瓶中,密封。
平行制备2份,制成对照液①和对照液②。
9.3.2.4测定法:先进空白溶液1针,定位溶液1针,取对照液①连续进样6次,取对照液②连续进样2次,记录色谱图,并计算峰面积Rf 值。
9.3.2.5计算 250⨯⨯=S SA C Ws Rf 221Rf Rf Rf +=式中:Rf -----甲醇或丙酮的校正因子;Rf-----六针对照液①中甲醇或丙酮的校正因子的平均值;1Rf-----两针对照液②中甲醇或丙酮的校正因子的平均值;2Rf-----两针对照液②中甲醇或丙酮的校正因子的平均值;W S-----对照液中甲醇或丙酮的称样量,mg;Cs-----对照品的含量,%,;As-----对照液色谱图中甲醇或丙酮的峰面积。
9.3.2.6可接受标准:对照液中甲醇或丙酮的Rf值的RSD应不大于10%,理论塔板数不低于2000,丙酮和甲醇色谱峰间的分离度应大于1.5。
9.3.2.7结果记录见表10表10系统适用性试验结果9.3.3供试品检测9.3.3.1供试液的制备:精密称定阿莫西林样品0.1g ,置顶空瓶中,加入N,N 二甲基乙酰胺5ml 溶解,摇匀,密封。
9.3.3.2测定:系统适用性符合要求后,开始测定,以顶空进样方式注入气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
9.3.3.3计算:按外标法峰面积定量计算溶剂残留量%100u5u f ⨯⨯⨯W A R 残留=式中:W U -----供试品的称样量,mg ;Au -----供试品色谱图中甲醇或丙酮的峰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