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内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七)

中医内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七)

中医内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第五节泄泻一、选择题【A1型题】1.最早记载泄泻病名的是下列哪一部医著()A.《内经》B.《金匮要略》C.《诸病源候论》D.《丹溪心法》E.《医宗必读》2.泄泻是由于哪脏腑功能失调造成的()A.肺B.肝C.脾D.肾E.心3.下列哪项不是泄泻病的病因()A.感受外邪B.饮食所伤C.情志失调D.体虚久病E.房劳过度4.因稍有饮食不慎或稍进油腻食物引起的泄泻,是下列哪种()A.寒湿泄泻B.湿热泄泻C.食滞胃肠D.脾胃虚弱E.肾阳虚衰5.下列哪能项是泄泻与肝关系密切的表现()A.平素多见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发生腹痛即泻B.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C.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D.大便时溏时泻,迁廷反复,稍进油腻食物则发E.久泻日久,泄泻多在黎明前后6.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泄泻的治疗原则()A.消食导滞B. 清热利湿C. 芳香化湿,疏表散寒D. 健脾益气,化湿止泻E. 清热解毒利湿,调气行血导滞7.下列哪一项不是泄泻的证型()A.寒湿泄泻B.湿热泄泻C.食滞胃肠D.脾胃虚弱E.胃阳不足8.因湿热引起泄泻的主要表现是()A.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B.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C.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D.大便时溏时泻,迁廷反复,稍进油腻食物则发E.久泻日久,泄泻多在黎明前后9.因食滞胃肠引起泄泻的主要表现是()A.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B.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C.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D.大便时溏时泻,迁廷反复,稍进油腻食物则发E.久泻日久,泄泻多在黎明前后10.因脾胃虚寒引起泄泻的主要表现是()A.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B.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C.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D.大便时溏时泻,迁廷反复,稍进油腻食物则发E.久泻日久,泄泻多在黎明前后11.因脾胃虚弱引起泄泻的主要表现是()A.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B.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C.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D.大便时溏时泻,迁廷反复,稍进油腻食物则发E.久泻日久,泄泻多在黎明前后12.因肾阳虚衰起泄泻的主要表现是()A.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B.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C.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D.大便时溏时泻,迁廷反复,稍进油腻食物则发E.久泻日久,泄泻多在黎明前后【A2型题】13.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纳呆脘闷,腹痛肠鸣,兼恶寒,发热,头痛,肢体痠痛,舌苔白或白腻,脉濡缓。

其主要病机为()A.外感寒湿,侵袭肠胃B.泄泻日久,肾阳虚衰C.脾胃虚弱,运化无权D.饮食不节,宿食内停E.湿热阻遏, 传化失常14.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其治法是()A.温肾健脾,固涩止泻B.健脾益气,化湿止泻C.消食导滞D.清热利湿E芳香化湿,疏表散寒15.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脘腹胀满,嗳吞腐酸,厌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

其治疗首选取方为()A.四神丸加减B.保和丸加减C.参苓白术散加减D.葛根芩连汤加减E.藿香正气散加减16.大便时溏时泻,迁廷反复,食少,食后脘腹胀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加,面色萎黄无华,神疲倦怠,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主要病机是()A.气机不利,肝失条达B.泄泻日久,肾阳虚衰C.脾胃虚弱,运化无权D.饮食不节,宿食内停E.湿热阻遏, 传化失常17.久泻日久,泄泻多在黎明前后,脐下疼痛,肠鸣即泻,完谷不化,泻后则安,腹部喜暧,常伴形寒肢冷,腰膝痠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其首选取方为()A.四神丸加减B.保和丸加减C.参苓白术散加减D.葛根芩连汤加减E.藿香正气散加减【A3型题】某患者,久泻日久,泄泻多在黎明前后,脐下疼痛,肠鸣即泻,完谷不化,泻后则安,腹部喜暧,常伴形寒肢冷,腰膝痠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18.该病人的证候属于()A.湿热B.食滞C.寒湿D.肾阳虚衰E.脾胃虚弱19.其治法是()A.温肾健脾,固涩止泻B.健脾益气,化湿止泻C.消食导滞D.清热利湿E芳香化湿,疏表散寒20.其治疗首选方是()A.四神丸加减B.保和丸加减C.参苓白术散加减D.葛根芩连汤加减E.藿香正气散加减某患者,大便时溏时泻,迁廷反复,食少,食后脘腹胀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加,面色萎黄无华,神疲倦怠,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21.该病人的证候属于()A.湿热B.食滞C.寒湿D.肾阳虚衰E.脾胃虚弱22.其治法是()A.温肾健脾,固涩止泻B.健脾益气,化湿止泻C.消食导滞D.清热利湿E芳香化湿,疏表散寒23.其治疗首选方是()A.四神丸加减B.保和丸加减C.参苓白术散加减D.葛根芩连汤加减E.藿香正气散加减【B型题】A.四神丸加减B.保和丸加减C.参苓白术散加减D.葛根芩连汤加减E.藿香正气散加减24.湿热泄泻,治疗宜首选()25.寒湿泄泻,治疗宜首选()26.食滞泄泻,治疗宜首选()27.脾胃虚弱泄泻,治疗宜首选()【X1型题】28.泄泻证候类型有()A.湿热B.食滞C.寒湿D.肾阳虚衰E.脾胃虚弱29.泄泻的治法有()A.温肾健脾,固涩止泻B.健脾益气,化湿止泻C.消食导滞D.清热利湿E芳香化湿,疏表散寒30.泄泻的治疗方剂有()A.四神丸加减B.保和丸加减C.参苓白术散加减D.葛根芩连汤加减E.藿香正气散加减【X2型题】31.患者刘某,女,干部,大便时溏时泻,迁廷反复,食少,食后脘腹胀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加,面色萎黄无华,神疲倦怠,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治疗应选下列何方()A.四神丸加减B.保和丸加减C.参苓白术散加减D.葛根芩连汤加减E.藿香正气散加减32.患者张某,男,35岁。

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脘腹胀满,嗳吞腐酸,厌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

治疗应选下列何方()A.四神丸加减B.保和丸加减C.参苓白术散加减D.葛根芩连汤加减E.藿香正气散加减二、名词术证解释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

三、填空题1.泄泻的病因,有,,,,及等,主要病机是,、失司。

2.是导致泄泻的基本病机,外邪之中以湿邪为重要,湿为,易困,导致,,而成泄泻。

3.泄泻的主要病位在、,和关系密切。

4.如急性泄泻因失治或误治,可迁延,由转,转为。

久泻若复受、所伤,亦可发作,表现为病候。

另外,泄泻,可由及,导致等。

四、是非判断题1.泄泻的辨证应以虚实为纲()2.泄泻的病因主要是外因()3.泄泻的虚实相互间不易转化()4.泄泻之疾病无里急后重这症状()5.泄泻和痢疾是一种疾病()五、简答题1.如何辨别泄泻与痢疾?2.如何判断泄泻的寒热虚实?3.泄泻的治疗原则是什么?4.脾胃虚弱型泄泻的主证、治法、方药是什么?5.泄泻的诊断依据是什么?六、病案分析题1.秦某,男,50岁,干部,2001年7月28日就诊。

主诉:今日下午泄泻5次。

病史:由于上午天气炎热,吃冷饮后出现泄泻,腹痛,泻下急迫,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查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要求:写出本案诊断(病名证型)、辨证分析、治法、方药(含用量用法)2.高某,男,75岁,干部,2001年11月3日就诊。

主诉:泄泻反复发作3年余,近日加重。

病史:3年前无明显诱因而发本病。

3年来大便时溏时泻,迁廷反复,食少,食后脘腹胀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加;查体:面色萎黄无华,神疲倦怠,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要求:写出本案诊断(病名证型)、辨证分析、治法、方药(含用量用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C3.E 4.D5.A 6.E 7.E8B 9.C10.D 11.D 12.E 13.A 14.D15B16.C 17.A18.D19.A20.A21.E22.B23.C24.D25.E26.B27.C28.ABCDE29.ABCDE30.ABCDE31 C32.B二、名词术证解释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

三、填空题1.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禀赋不足体虚久病脾胃运化失调肠道分清泌浊传导功能。

2.脾虚湿盛湿邪阴邪脾土脾运失职升降失常水谷清浊相混。

3.脾胃大小肠肝肾。

4.日久实虚久泻湿食急性虚中夹实日久脾肾脾肾阳虚。

四、是非判断题1.√2.×3.×4.√5.×五、简答题1.答:两者均为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的病证。

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加,粪质稀溏,甚则如水样,或完谷不化为主症,大便不夹脓血,也无里急后重,或腹痛与肠鸣腹胀同时出现,便后痛减;而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赤白脓血为主症,腹痛与里急后重同时出现,便后痛不减。

2.答:粪质量清晰如水,腹痛喜温,完谷不化,多属寒证;粪便黄褐,味臭较重,泻下急迫,肛门灼热,多属热证;凡病势急骤,脘腹胀满,腹痛拒按,泻后痛减,小便不利者,多属实证;凡病程较长,腹痛不甚且喜按,小便利,口不渴,多属虚证。

3.答:泄泻的基本病机为脾虚湿盛,故其治疗的基本原则为健脾化湿。

急性泄泻多以湿盛为主,重在化湿,佐以分利,再根据寒湿和湿热的不同,分别采用温化寒湿与清化湿热之法。

夹有表邪者,佐以疏解;夹有暑邪者,佐以清暑;兼有伤食者,佐以消导。

久泻以脾虚为主,当以健运脾气为要。

因肝气乘脾者,宜抑肝扶脾。

因肾阳虚衰者,宜温肾健脾。

中气下陷者,宜升提。

久泄不止者,宜固涩。

暴泻不可骤用补涩,以免关门留寇;久泻不可分利太过,以防劫其阴液。

若病情处于虚实寒热兼夹互相转化时,当随证而施治。

《医宗必读》提出治泄九法:即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借鉴。

4.答:(1)证候:大便时溏时泻,迁廷反复,食少,食后脘腹胀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加,面色萎黄无华,神疲倦怠,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2)治法: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3)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方中有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砂仁、桔梗、扁豆、山药、莲子肉、薏苡仁。

5.答:(1)临床特征:以大便粪质稀溏为诊断的主要依据,或完谷不化,或粪质清稀,甚则如水样,大便次数增多,每日三五次以至十次以上。

常兼有腹胀、腹痛、肠鸣、纳呆等症状。

(2)病史暴泻者多有暴饮暴食或误食不洁之物的病史。

迁廷日久,时发时止者,常由外邪、饮食及情志等因素诱发。

(3)辅助检查粪便常规检查或粪便培养,必要时对慢性久泻可做结肠镜和小肠镜检查,结肠钡剂灌肠及全消化道钡餐检查,腹部B超或CT检查有助于诊断。

此外,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甲亢、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也可引起腹泻,可进行相关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