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我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技能方向课,《平面设计与制作》属于技能方向课。
21世纪是信息时代,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力的越发激烈,平面设计专业人员的社会需求量越来越多,发展前景非常乐观。
《平面设计与制作》在平面设计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课主要培养在广告公司、平面设计室、喷绘制图等公司从事平面设计工作的技能型人才,对应的岗位是“平面设计员”。
二、课程基本理念
1.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进行项目教学。
本课程是平面广告设计人员职业生涯中学习、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项目教学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而且又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2.强调教师与学生互动,注重经验分享与评价。
从课程的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注意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
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授课过程中通过设计方案的展示与分享为学生指明方向,引导和帮助学生在独立探究和自主学习的道路上迅速前进。
通过作品展示,学生互评和教师讲评,总结与反思设计方案与实际完成的作品间的差异性,突破的难点,设计中的优点和不足等,将作品进行修改与完善。
三、课程设计思路
经过前期调研,分析得出岗位领域课程相关工作任务26项,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新博文印刷、红意伟业广告等能广泛接纳中职毕业生的20家广告公司进行调研,再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身心发展,确定本课的课程内容为行业典型工作任务,包括“VI设计”等共计10个项目,项目递进衔接的比较紧密。
采用理实一体进行教学。
根据课程内容和岗位要求梳理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将其融入每个项目的教学过程中。
本课选用国家教育部规划教材。
依据市场、行业的发展变化,为补充规划教材在内容设置上的不足,我们在校企研讨的基础上,编写了校本教材。
本课程建议总课时为108-126节。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平面设计与制作》是我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技能方向课。
本课主要培养在广告公司、平面设计室、喷绘制图等公司从事平面设计工作
的技能型人才,对应的岗位是“平面设计员”。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平面设计员”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
职业岗位能力有:
1.具有思想端正、热爱设计等职业素养。
2.熟练掌握Photoshop基础知识和常用工具;
3.了解和掌握平面广告设计基本知识,掌握一定平面设计及表现手法;
4.具备一定的版面设计能力、色彩搭配能力和审美能力;
5.掌握较常见的平面设计产品的设计流程和设计要素;
6.初步了解常用的印刷工艺,印刷纸张、广告材料;了解印刷设计流程的基本知识。
二、具体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软件中各工具的综合应用,掌握平面设计软件操作技能。
2、了解在平面设计中的颜色搭配、文字设计、版面设计、创意思路等理论知识与技巧。
3、了解常用的印刷工艺,印刷纸张、广告材料及印刷设计流程
4、了解在平面设计公司工作的主要环节,了解平面设计的工作流程。
(二)能力目标
1、认识平面设计
2、会用平面设计软件完成常用操作
3、能根据要求进行VI设计与制作
4、能根据要求进行包装设计与制作
5、能根据要求进行DM单页设计与制作
6、能根据要求进行三折页设计与制作
7、能根据要求进行海报设计与制作
8、能根据要求进行广告牌设计与制作
9、能根据要求进行展板设计与制作
10、能根据要求进行画册设计与制作
(三)素质目标
1、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2、思想端正、诚实守信。
3、谦虚好学、吃苦耐劳。
4、积极进取,热爱设计。
6、拥有较好的沟通能力。
7、拥有较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8、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自主、乐学。
9、有较好的审美、创新能力,在作品设计过程中体现健康文明、和谐向上的设计理念。
10.4 实战演练10.5 设计拓展类、材质、
制作方法;
设计。
的能力。
项目十画册设计11.1 案例欣赏:典型
画册设计
11.2 背景知识:熟悉
画册设计
11.3 案例剖析
11.4 实战演练
11.5 设计拓展
掌握画册设
计的相关理
论操作,掌
握画册的分
类、材质、
制作方法;
能进行画册
设计,运用
平面设计软
件完成画册
设计。
遵守相关法
律法规。
思想端正、
诚实守信。
项目教学法
小组学习法
平面
设计
实训
室
4
4
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
一、课程教学实施的总体方案
1、教学组织
学校设有教务处、教研处、实习培训处,从教学常规管理、教学质量监控、
校企合作等多方面为课程教学提供保证。
学校经常组织“汇报课”、“评优课”、教案评比、论文评比、说课与课件比赛、课题研究等教科研活动,校教务处、教研室经常性的听课、评课、培训都为教师的成长与进度提供平台。
根据学生特点,开展适宜的第二课堂活动、校技能大赛、市技能大赛,提高和拓展了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2、教学方法
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强调课程内容的应用性,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使内容组织服从于所要解决的职业领域问题。
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现教中学,学中做一体化,让学生在边学边练边做的过程中培养职业素养、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水平。
教学方法上主要以“项目教学法”为主,根据情况选择案例教学法、现场教学等其他教学方法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二、课程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主题”、“文字设计”、“图片处理”、“色彩搭配”、“版式设计”、“创意思维”、“职业素养”等方面引导并鼓励学生,个人或小组积极参与评价,教师关注和培养学生应有的职业情感与态度。
三、课程资源开发
利用现代化手段,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主动性,加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建立网络平台,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形成融课程标准、电子教案、课件、题库等为一体的课程网络支撑系统,实现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
促进学生在课外主动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开设一定的网络技术课,将大量的平面设计作品放到网络上,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
将艺术熏陶经常化。
四、教学保障
学校高度重视教育教学工作,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重点工作来抓,加强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的质量监控。
出台教师集体备课制度、教学评价制度、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等一系列制度,不断完善教学保障体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