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料行业研究报告饮料行业范围界定1、碳酸饮料:可乐、雪碧等2、固体饮料:酸梅精、麦乳精、咖啡固体饮料等3、瓶(罐)装饮用水:饮用矿泉水、纯净水等4、茶饮料及其他:茶汤饮料、果味茶饮等;运动饮料、营养饮料等5、含乳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豆乳饮料、椰子汁饮料、杏仁露等6、果菜汁:水果汁、蔬菜汁等数据来源:美好新消费,前瞻产业研究中心根据前瞻产业研究中心统计,2017年饮料行业产量细分市场分布中,包装饮用水占比最高超过50%,碳酸饮料占比有所下滑。
2017年的饮料销售收入中,包装水、即饮茶和果汁的销量占据前三名。
02中国饮料市场概况及趋势1、2014-2018年中国软饮料产量及增速情况随着科技化、互联网+模式、人工智能的加速到来,中国也迎来了第三次消费结构升级。
在这次消费升级中,反映出了中国日益增长的消费水平和注重食品健康和感官体验的发展趋势。
第三次消费结构升级转型不仅驱动着相关产业的增长,也对公众的消费观念带来巨大的影响。
以饮料行业为例,以果蔬汁、茶饮料等为代表的健康饮品,在近几年出现了增长的态势。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软饮料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统计显示:近几年来中国软饮料的增速有所减小。
从2014年开始增速下跌至10%以下,并一直保持下滑趋势,2017年甚至是变为负增长。
具体来看,2017年中国软饮料累计产量为18051.2万吨,下滑1.6%,2018年中国软饮料累计产量达18268万吨,有小幅回升。
2014-2018年中国软饮料产量情况及增速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赛夫研究部整理2、中国饮料细分市场发展态势从产品属性上看,中国主流消费群体逐渐从碳酸饮料过渡到包装水后,又逐步过渡到茶饮料和健康饮料。
瓶装水、即饮茶饮料和功能饮料等细分市场所占份额在不断提高,碳酸饮料市场进一步被蚕食。
预期碳酸饮料、浓缩果汁等细分市场未来可能由于产品替代效应而呈现负增长,即饮茶市场短期内由于前期市场一定程度的透支也可能转为负增长,而即饮咖啡和能量饮料等细分市场未来可能成为行业中新的增长点。
数据来源:欧睿咨询,远卓分析,漫谈新消费投资从产品消费场景来看,由于近年来中国消费实体场所的快速增长以及体验式消费诉求的增加,on-trade(当场食用)消费市场增速高于off-trade(提前购买)消费市场。
伴随体验式消费场所及消费行为的进一步改变,预期部分细分品类的on-trade消费市场可能带来新的增长空间。
中国软饮料行业按消费场景划分销售规模(亿元)2016年中国软饮料行业按消费场景和类别划分销售规模(亿元)数据来源:欧睿资讯、远卓分析、漫谈新消费投资整理3、2018年上半年软饮料行业上市公司营收端保持增长2018年上半年软饮料板块实现总营收30.27亿元,同比增长7%。
部分软饮料的消费具有季节性特点,集中在Q4或者Q1,传统节庆对消费的拉动较大。
资料来源:WIND,浙商证券研究所4、饮料行业竞争状况中国饮料行业属于充分市场竞争,对资金、企业规模都有着较高的要求。
目前,饮料多数品类的市场格局基本已定,进入门槛越来越高。
其中碳酸饮料,是可乐两个国际品牌的天下;包装饮用水行业中,康师傅、农夫山泉、娃哈哈等四家企业占比超过70%;果汁饮料行业中,康师傅、统一、汇源、可口可乐四家企业占比超过60%;功能饮料市场中,脉动和红牛占据主要市场份额;茶饮料市场中,康师傅和统一的市占率合计达到60%左右;凉茶市场中,加多宝与王老吉二元竞争。
在市场格局基本已定的类别中,新进入者若想要抢占市场,颇有难度。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5、饮料行业主要消费群体分析1) 女性购买比例大幅高于男性,男性消费单价高于女性饮料行业的消费人群中,女性消费占比高达7成,大幅高于男性消费者。
而年均购买频次也是女性高于男性,女性年均购买3次饮料,男性消费者年均购买2.8次饮料。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漫谈新消费投资整理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漫谈新消费投资整理上图中可以看出,男性消费者比女性消费者消费单价高4-5元,并且年龄越高消费单价越高。
消费群体年轻化趋势明显我国食品饮料行业的消费主力军已经从30-40年龄的中生代向更年轻群体转移,购买力趋于年轻化。
目前我国年轻消费者人口已达3亿人,这些人充分享受了中国经济增长的红利,并且大多是独生子女。
目前90后00后消费人群已经占据我国消费人口的22%。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漫谈新消费投资整理6、饮料行业消费渠道分析新兴消费者是注重个性、乐于尝试新事物的一代。
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新消费群体,其消费理念、消费方式和消费意愿等相较于传统消费者的消费观有所不同。
他们普遍消费开支较大,并且尝新意愿较强,喜欢追求“个性化”消费。
因此“年轻化”成为摆在很多品牌面前的重点问题。
消费渠道裂变来源:漫谈新消费投资整理1)线上消费崛起线上消费迎合了新一代消费人群的偏好与诉求变化,快速崛起。
消费者生活节奏加快,注重效率。
而多数线上消费能够实现短时间送达,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即可获得所需商品,省时又省力。
同时年轻消费者愿意抱着开放的心态去尝试和接受新的品牌和产品。
电商渠道优势:渠道扁平化降低费用,产品具有更高性价比;进口食品需求被放大,电商是其主要载体。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连锁便利店逆袭便利店不仅凭借小型店面相比大卖场有明显的租金优势,更具备了消费距离上的便利性,满足“懒人经济”的消费趋势。
便利店商品“小而全”,满足新消费者即时性、急需性以及小容量的消费需求。
2017年便利店渠道收入占我国十大食品和饮料户外消费(On-Trade)收入的23%,成为食品饮料户外消费的主要渠道。
7、食品饮料行业消费年轻化趋势1) “大单品”时代结束龙头企业存在产品结构单一的风险例如承德露露上市已久,目前陷入业绩低迷的困境;养元智汇的单品六个核桃因广告不实宣传等问题,遭到打假人士质疑;主打泡椒凤爪的有友食品业绩平平等。
垂直细分领域的入局者不断增加据统计,2017年市面上就出现了20多种功能性饮料,包括东鹏特饮、乐虎、爱洛等品牌同台竞争。
2)年轻消费者追求高端化、健康化和个性化的产品随着健康概念在消费领域的火热,将健康、品质和时尚元素综合的新式茶饮显然贴合了年轻一代消费升级的消费需求。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漫谈新消费投资整理3)个性化产品备受年轻人青睐高颜值的个性化产品越来越受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8、软饮料发展趋势软饮料市场的发展并不是伴随着所有细分产品市场的同时增长,例如碳酸饮料市场在渐趋萎缩,而功能性饮料产品制造迅速。
而且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料的选择开始讲究营养和口味。
1)口味是软饮料产品的核心属性口味创新是产品创新的重中之重。
如果从功用性角度来追本溯源来说,软饮料的功用性本质在于解渴,而从解渴延伸,下一步便是口味。
口味是软饮料产品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属性表达,厂商产品创新能力能否满足国内消费者的口味变化是决定产品能否畅销、甚至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
2)消费升级带来行业新趋势健康和保健功能将更加受关注为适应消费者愈加强烈健康诉求,健康保健内涵更加丰富将是软饮料行业未来重要的发展趋势。
在这种趋势之下,碳酸饮料衰落将不可避免,而符合健康特点的瓶装水、蛋白饮料、果汁、运动饮料、清淡饮料等品种则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3)低热量软饮料产品成为市场趋势近几年量大碳酸饮料巨头在碳酸饮料市场受阻的情况下,大力开拓开发零卡路里或低卡路里的天然甜味剂,更好地模仿全卡路里碳酸饮料的口味。
以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为例,百事可乐在全美范围内推出了PepsiNext品牌,这是其旗舰品牌的人工加糖的中卡路里版。
4)更注重产品包装色调的内涵开发红色瓶装饮料让消费者更多的感受到欢快、明朗、年轻化、充满能量、且受到女性消费者的青睐;白色色调则代表了干净、简洁、高贵、神圣等;而绿色色调则代表了生态、自然、健康、新鲜、和平和安全等,未来软饮料产品在产品包装上,将会更多在色调上下功夫,突出产品特色,给消费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综合来看,健康、绿色、定位清晰的软饮料产品将会成为未来几年软饮料产品市场的发展趋势一、饮料行业的相关概述1.饮料的定义及分类饮料即饮品,是供人或者牲畜饮用的液体,它是经过定量包装的,供直接饮用或按一定比例用水冲调或冲泡饮用的,乙醇含量(质量分量)不超过0.5%的制品,饮料也可分为饮料浓浆或固体形态,它的作用是解渴、提供营养或提神。
按照国民经济统计分类标准,我国饮料行业分为:碳酸饮料制造、瓶(罐)装饮用水制造、茶饮料、果汁及果菜汁饮料、功能饮料、含乳饮料、凉茶和植物蛋白饮料等。
2.产业链世界饮料工业从20世纪初起已达到相当大的生产规模。
60年代以后,饮料工业开始大规模集中生产和高速度发展。
矿泉水、碳酸饮料、水果汁、蔬菜汁、奶、啤酒和葡萄酒饮料等都已形成大规模和自动化生产体系。
饮料品种繁多,按生产工艺分为酒精饮料和非酒精饮料两大类。
酒精饮料是以高粱、大麦、稻米或水果等为原料,经发酵酿成或再经蒸馏而成,包括各种酒和调配酒。
粗粮饮料是以五谷杂粮为原料,经过严格加工,多道程序杀菌后加工而成,相继出现小米乳、红豆乳、绿豆乳、黑豆乳等多个品种。
非酒精饮料是以水果、蔬菜、植物的根、茎、叶、花或动物的乳汁等为原料,经压榨或浸渍抽提等方法取汁后加工而成,包括软饮料、热饮料和乳。
碳酸类饮料是将二氧化碳气体和各种不同的香料、水分、糖浆、色素等混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气泡式饮料。
像可乐、汽水等。
主要成分包括:碳酸水、柠檬酸等酸性物质、白糖、香料,有些含有咖啡因。
现在越来越流行的功能饮料是由各种营养要素组成的饮品,满足人体特殊需求。
随着饮料消费需求的增长,液体消费者对其健康性认识将越来越高,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我国未来几年仍属于高速发展时期。
销售饮料的下游渠道也越来越多,比如超市、便利店、餐饮服务店、电商平台等。
饮料行业产业链全景图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3、相关政策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修订)提出,要鼓励“热带果汁、浆果果汁、谷物饮料、本草饮料、茶浓缩液、茶粉、植物蛋白饮料等高附加价值植物饮料的开发生产与加工原料基地建设;果渣、茶渣等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另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收入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推动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有利于推动饮料等快速消费品市场的稳定发展。
2016年11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十三五”末,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工作体系和能力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制度创新和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的突破,国家、省、地市、县并延伸至乡镇和农村的四级工作网络基本完善,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信息化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和信息惠民的能力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