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毒灭菌原则
1、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
2、接触皮肤黏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3、所有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4、特殊感染病人(气性坏疽、炭疽、朊毒体类感染因子)用过的医疗器材和
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和灭菌。
5、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6、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7、不耐热物品首选化学灭菌,如环氧乙烷灭菌等。
8、医疗设备表面常规只需清洁,可定期或遇污染时进行消毒,应用75%酒精
擦拭消毒或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擦拭消毒。
9、听诊器可用75%酒精擦拭消毒。
10、麻醉用螺纹管使用后应先清洗干净,再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
分钟,再用无菌水冲净干燥备用。
11、血压计袖带、止血带常规只需清洗干净,干燥备用。
如有可视污染物的可
消毒处理,用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再用无菌水冲净干燥备用。
12、手术室地面和物体表面应每天进行消毒,用400--700mg/L的含氯消毒剂
擦拭,作用30分钟。
遇明显污染时应随时去污,清洁消毒。
13、清洁用品的消毒:1)擦拭布巾:清洗干净,在250mg/L有效氯消毒剂(或
其他有效消毒剂)中浸泡30分钟,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2)地巾:清洗干净,在500mg/L含氯消毒剂中浸泡30分钟,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二、手术器械的处理流程
1、分类:根据器械材料、精密程度进行分类,不要直接用手进行分类,以防
锐器刺伤。
2、冲洗:将器械置于流动水下冲洗,初步去除污染物。
3、洗涤:冲洗后用多酶洗液浸泡10分钟后在流动水下刷洗、擦洗。
4、漂洗:洗涤后再用流动水冲洗。
5、终末漂洗:用去离子水进行冲洗。
6、消毒:100℃去离子水或75%酒精消毒清洗后的器械,时间≥1min。
7、干燥:用灭菌后的低纤维絮擦布进行干燥处理,穿刺针、手术吸引头的管
腔类器械,用95%酒精进行干燥处理。
8、器械检查与保养:用目测或使用光源放大镜对干燥后的每件器械进行检查。
用润滑剂进行器械保养。
9、包装:包括装配、包装、封包、注明标识等步骤,包内放化学指示卡,包
外贴化学指示胶带,注明标识。
10、灭菌:根据器械材质、性能选择合适的消毒灭菌方法:压力蒸汽灭菌、干
热灭菌、低温环氧乙烷灭菌等。
三、灭菌物品包装及存放要求
1、布包层数不少于两层,用于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物品包,体积不得超
过30cm*30cm*50cm。
金属包的重量不超过7kg,辅料包不超过5kg。
2、存放要求:物品存放架或柜距地面高度20—25cm,离墙5—10cm,距天
花板50cm。
使用时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无菌物品存放区环境的温度应低于24℃,相对湿度低于70%,有效期为14天,未达到环境标准时,有效期为7天。
医用一次性纸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1个月;使用一次性医用皱纹纸、医用无纺布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使用一次性纸塑料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
硬质容器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
3、无菌物品开包后有限使用时间为24小时。
干保存的无菌持物钳和持物罐开
启后使用4h更换1次,遇污染时随时更换。
抽出的药液最长不得超过2h,溶媒启封后不得超过24h。
如果出现包内化学指示卡变色不完全、外包装潮湿、超过有效期、包装物破损视为污染,不得使用。
四、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
1、肌肉注射:以注射部位为中心,消毒面积≥5cm*5cm,用碘伏原液擦拭2
遍,待半干燥即可注射,或75%酒精擦拭2遍,作用3min。
2、静脉穿刺:以穿刺部位为中心,消毒面积≥5cm*5cm,用碘伏原液擦拭2
遍,待半干燥即可注射,或75%酒精脱碘后穿刺,或75%酒精擦拭2遍,作用3min。
3、中心静脉置管消毒面积>15cm,消毒方法同静脉穿刺。
4、手术切口部位的皮肤消毒:碘伏原液擦拭2遍,作用时间≥2min
范围:应在手术野及其外扩展≥15cm,部位由内而
外擦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