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疗紧急救护知识

医疗紧急救护知识

维持秩序、募集善款、重建家园都不在列
7
大规模灾难救援行动开展的方式:
应该是:梯次式 分组式 轮换式 而不适宜:冲锋式 一窝蜂式
8
紧急医疗救助的特殊性和重要 性要求紧急救援人员在医疗救 护的过程中专业道德要做到 高度的责任心
9
现场医疗急救的范围
现场评估、判断病情、紧急呼救、自救与互救; 心肺复苏术、外伤急救基本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常见内科急症、常见意外伤害、常见急性中毒; 灾难及公共卫生事件等现场急救。
1、有诱发休克的原因。 2、有意识障碍。 3、脉搏细速,>100次/分钟或不能触知。 4、四肢湿冷,皮肤有花纹,黏膜苍白或发绀,
尿量少于30ml/h或尿闭。 5、收缩压<80mmHg。 6、脉压差<20mmHg。 7、高血压者,收缩压较原水平下降30%以上。
凡符合上述1①+2②、③、④+1⑤、⑥、⑦, 可诊断为休克。
使伤员脱离危险区域,实施现场救护; 尽快使伤员获得专业治疗; 防止损伤加重; 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
56
常见的搬运方式
徒手搬运:适用于伤势较轻且运送距离较近;
担架搬运(工具搬运):适用于伤势较重,不 宜徒手搬运,且需转运距离较远。
57
单人搬运 双人搬运
58
三人搬运 脊椎受伤的徒手搬运法
面动脉
指压面动脉
39
当伤员一侧头顶、额部外伤大 出血时,止血法有效的是:
颞浅动脉
指压颞浅动脉
40
耳后动脉
一侧耳后外伤大出血止血:
指压耳后动脉
一侧头后枕骨附近外伤 大出血止血:
指压枕动脉
41
一侧肘关节以下外伤 大出血时,止血方法:
指压肱动脉
42
当手部大出血时,止血方法:
尺、桡动脉
指压桡、尺动脉
A、指压桡、尺动脉 手部出血
B、指压肱动脉
胳膊出血
C、指压指(趾)动脉 手指出血
D、指压股动脉
大腿出血
47
包扎的目的
保护伤口、减少感染 压迫止血 减少疼痛 固定敷料和夹板的位置
48
包扎注意事项
1、患肢须在功能位置包扎; 2、包扎时自远心端向躯干包扎; 3、包扎开始时需作两次环形包扎以固定绷带; 4、压力要均等,太轻脱落,太紧循环障碍; 5、包扎前除去戒指、手表、项链等饰物; 6、污染严重伤口,生理盐水冲洗,再包扎; 7、尽可能带上医用手套。
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 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不超过6厘米。 按压位置:为胸骨中下段。
按压呼吸比:30:2,按压30次,人工呼吸2次。
施救者在病人右侧 每2分钟换人
第二步 A-----开放气道。 仰头抬颌法开放气道,解开束缚,清理口腔异物。
第三步 B------人工呼吸。 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每次吹气超过1秒。 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10-12次/分。
• 疼痛 • 肿胀 • 皮肤变色、淤斑
• 伤处压痛
51
骨折固定的目的
减轻伤员痛苦; 防止骨折移位,导致新发损伤; 便于运送。
52
骨折固定的材料
(木质.充气.钢丝)夹板、颈托、衣服、 书本、树枝、身体(健侧肢体)、
53
54
对开放性骨折伴出血者, 先止血,再固定骨折端。
55
搬运目的
5
具体原则: 1、先复苏后固定。先救命后治伤, 2、先止血后包扎。 3、先重伤后轻伤。 4、先救治后运送。尽快脱离事故现场,先分类再后送 5、急救与呼救并重。 6、医疗救护人员以救为主,其他人员以抢为主, 各负其责,相互配合。
6
紧急医疗救助的主要任务
求助求救:根据情况和环境条件,发出不同的求救信号 院前救护:对危急重症病人的院前救助 实施救助:对灾害现场的人员实施救助
医疗自救互救知识培训

11
医疗救援的主要知识点
1、现场急救的定义、目的、原则、范围 2、急救的基本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3、心肺复苏术 4、危化品灼、烧伤处置 5、创伤管理基本内容 6、检伤分类的原则
2
现场医疗急救的定义
急救即紧急救护,当有人发生意外或疾病发生时,目击者 或急救员:按医学救护的原则,使用现场可利用的资源, 及时适当地处理伤病员,维持其生命,防止其伤病恶化, 将其尽快送往医院的过程。
脊椎骨折时不正确的搬运方法
59
搬运注意
1、搬运交通事故伤员首先固定伤者颈部,由4~5人 同时平抬起伤者,使伤者脊椎姿势固定不动。
2、适用于所有重伤员的体位是仰卧位。 3、运脊柱骨折患者,不宜使用软担架。
60
烧伤深度的三度四分法
Ⅰ: 表皮角质层 ,红斑,红肿热痛,感觉过敏, 无瘢痕。 浅Ⅱ:真皮浅层,剧痛,有水疱,局部肿胀, 1-2周愈,
无瘢痕,色素沉着。 深Ⅱ:真皮深层,痛觉迟钝,有水疱,基底苍白,间有红色
34
动脉出血
外伤出血
静脉出血 毛细血管出血
1.动脉出血: 血色鲜红,速度快,间歇喷射。
2.静脉出血: 血色暗红,速度有些慢,持续涌出。
3.毛细管出血: 血色鲜红,渐渐流出,小点状的 红色血液,渗出。
35
出血量的判断
出血量 < 5%(200~400ml) 无明显症状,可自动代偿。 出血量 > 20%(800~1000ml) 早期休克症状:面白、肢凉、出冷汗。 出血量 > 40%(>2000ml) 躁动或淡漠,呼吸心率快,脉搏血压测不出,死亡。
如:流血不止,昏迷及呼吸心跳骤停,溺水,烧 烫伤,外伤缝合,骨折固定及伤员搬运,触电, 食物中毒,急性传染病,眼内异物,动物、昆虫 的咬伤,硫化氢中毒,高寒冻伤,化学药品灼伤。
10
现场紧急救援必须遵守的原则
安全而无危害原则 从容稳妥的原则 寻求帮助原则 生命支持原则 争取时间原则
11
抢险救援行动的基本原则
1、按下电源开关 2、贴上电极片 3、按“电击”键,喊“离开”。 准备AED, 安装电极及放电后, CPR不要停止
28
单向波除颤仪: 在放电时,电流单向从一个电极板流向另一个电极板, 这个过程中电流不改变方向。 双向波除颤仪: 在放电时,电流会改变一次方向,并不是一直是单向流动的。 目前认为双向波除颤仪除颤成功率更高.
19
检伤分类
I 危重伤 红色
Ⅱ 中重伤 Ⅲ 轻伤 0 致命伤
绿色 黑色
严重头部伤、大出血、昏迷、各类休克、严重挤 压伤、内脏伤、张力性气胸、颌面部伤、颈部伤、 呼吸道烧伤、大面积烧伤
胸部伤、开放性骨折、小面积烧、长骨闭合性骨折伤、
无昏迷、休克的头颅损伤和软组织伤
按有关规定对死者进行处理
20
问题
突发事件后,对受伤的人员进行 检伤分类,出现生命危机的伤病 者,伤病卡标志?
上臂中、下1/3部扎止血带容易损伤桡神经,应视为禁区。 2. 时间:阻断血流时间要<1小时,或每隔1小时放松3-5分钟; 3. 压力:松紧适宜(伤口不出血),远端以不能摸到脉搏为度。 4. 接触:止血带不可直接缠在皮肤上,必须要有衬垫; 5. 标记:明显标志,说明上止血带的时间和部位。
38
当伤员面部外伤大出血时, 止血法有效的是:
成人血量:占体重的8%,即4000--5000ml
36
止血带止血法
适用:四肢大血管出血,出血凶猛,其他方法无效时
卡扣止血带
乳胶管止血带
气压止血带
注意:止血带使用不当,易造成身体伤残。
37
止血带使用注意事项
1. 标准位置:上肢为上臂上1/3处, 下肢为股中、下1/3交界处。 (主张:紧靠伤口近侧的健康部位,最大限度保存肢体。)
注意环境安全,强调自我保护; 快速反应,协同作战; 科学施救,遵从救援程序; 救人为先,加强管理。
12
紧急救人员,在突发事件发生后, 承担的基础性紧急性救助任务:
现场判断与记录汇报 辅助逃生与隔离危害 初级医疗救护
13
问题 医疗救护的主要目的
A、维持伤病员的生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B、防止其伤病恶化 C、促进复原 D、恢复健康 E、尽到自己的良知
17
休克的早期诊断
当有交感神经一肾上腺功能亢进征象时, 即应考虑休克的可能。 早期症状诊断包括:
①血压升高而脉压差减少 ②心率增快
③口渴 ④皮肤潮湿、黏膜发白、肢端发凉 ⑤皮肤静脉萎陷 ⑥尿量减少(25~30ml/L)
18
问题 休克的症状包括
A、血压下降 B、脉搏微弱 C、尿量增多 D、少尿或无尿 E、血压上升
14
问题 现场医疗救护的主要责任
A、治疗、治愈伤病员 B、解决伤病员的根本医疗问题 C、控制伤病情 D、恢复健康 E、维持伤病员的生命
15
问题 现场对伤病员紧急救护的主要原则
A、先重后轻的原则 B、不要超出救护能力的原则 C、先止后包的原则 D、先呼救后急救的原则 E、先救后送的原则
16
休克的诊断标准
32
问题 单向波除颤仪,双向波除颤仪, 各自电击能量选择?
A、100J B、150J C、100~150J D、150~200J E、200J F、300J G、360J
33
急救的基本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止血法
• 直 接压迫止血法
• 指压止血法 • 填塞止血法
根据出血的部位,采用不同的止血法
A、黑 B、红 C、黄 D、蓝
21
心脏骤停的现场救援
1、现场评估是否安全 2、已做好个人防护 3、轻拍重唤:你怎么了,听见了吗? 4、高声呼救,寻求帮助,自我保护。 5、判断呼吸:一看、二听、三感觉。10秒钟。
22
2015年国际心肺复苏最新指南(CAB流程)
第一步 C----人工循环,即胸外按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