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文明史论文

西方文明史论文

亚历山大与希腊化时代“希腊化”(Hellenistic)一词意即“希腊似的”,主要是指希腊文明随着希腊统治的扩张而传播到东方各地,东方被希腊化了。

开启希腊化时代的主角是马其顿人。

马其顿地处希腊的东北边缍,这个偏辟落后的小国是怎样崛起、进而发展成为一个地域辽阔的大国的呢?亚历山大又是怎样在他的帝国内传播希腊文化的呢?亚历山大又对希腊化时代做出什么养的贡献呢?公元前四世纪后半叶。

正当希腊腹地发展了200年的城邦政治制度日趋衰微之时,腓力二世领导下的马其顿王国即蓬勃崛起、一技独秀。

腓力选择借鉴了希腊城邦和波斯帝国的经验,对马其顿的政治制度和币制进行了改革。

公元前338年,马其顿在克罗尼亚战役,进一步挫败了以雅典、底比斯为首的反马其顿盟军,迫使几乎全希腊都承认了他的霸权。

此后,腓力又拟订了进一步开疆拓土的战略方针,他在希腊的拥护者号召把战争引向亚洲,把财富夺回希腊,并举行了向波斯宣战的集会。

公元前336年,壮志未酬的腓力遇刺身亡。

“亚力山大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儿子,也就是该国的王子,他实际上是杀死他父亲之后登上王位的,接着便开始了他惊人的征服之旅,很大程度上是受波斯人在公元前五世纪入侵希腊、洗劫雅典的启发,亚历山大生活在公元前四世纪中叶,大约是波斯战争一百多年后,他随后开始了惩罚波斯帝国的征程。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博士丹·坡茨)雄才大略的亚历山大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所向披靡、横扫欧亚非的军事天才。

“公元前334年,以亚历山大为首的希腊东征军跨过了赫勒斯滂海峡,在格拉尼库斯河畔首战告捷,第二年又在叙利亚的伊苏斯平原,大败十万波斯军,俘虏了波斯国大流士三世的母亲、妻子和两个女儿。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米辰峰)然后亚历山大挥师南下,迅速攻占了腓尼基、巴勒斯坦,兵不血刃、占领了埃及。

“厚颜无耻的埃及法老神庙祭司立刻尊奉亚历山大为阿蒙神之子,埃及法老的合法继承人。

在平定了埃及以后,亚历山大又挥师北上,在公元前331年,在亚述古都尼尼微的附近高加美拉与号称百万的波斯大军展开了决战,开战不久,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又一次弃阵逃跑、全军溃散。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米辰峰)亚历山大相继攻陷巴比伦、苏撒和波塞波利斯三大古都,亚历山大的军队对古都进行了洗劫。

“大肆洗劫王宫,仅仅在古都波塞波利斯一地就报抢劫了12万塔兰特的金银财宝,不久逃往大夏的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被谋反的当地总督所杀,宫毁人亡,标志着以亚历山大为首的希腊入侵者取代了波斯帝国,在古代西亚的统治地位。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米辰峰)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进一步向东扩张。

“他越过了东伊朗的北部,到达索格底亚纳、大夏地区即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和阿富汗北部,随后进入印度北部、西印度的北部即现在的巴基斯坦,到达印度河谷后,他停止了前进,他不想再继续了,于是决定回师,他决定从陆地返回,他们穿过俾路支斯坦和伊朗东部的沙漠,旅途异常艰辛、损失惨重。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博士丹·坡茨)亚历山大于公元前324年初返回巴比伦,历时10年的东征方告结束。

他认定未来世界的中心不在相对贫穷的西方,而在富庶的东方,故定都巴比伦。

从此,古代世界前所未有的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崛起。

这个横跨欧亚非的帝国西起巴尔干半岛,南达利比亚、埃及,东至印度、中亚大夏一带,北达多瑙河和黑海北岸。

在东征期间,亚历山大每占一地,都要留下驻军委任总督。

据说,他在亚非大陆新建了七十多座军事要塞,都叫亚历山大里亚。

“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古代的资料,有很多对亚历山大新建城市的叙述,不断扩建殖民地在这次征服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借此希腊的领土从爱琴海几乎一直伸展到喜玛拉雅山。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博士丹·坡茨)最大的军事要塞位于埃及开罗的西北部。

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占领埃及后,下令在濒邻地中海岸边的拉格底梯斯小村一带建一座军事要塞,建成以后不久,托勒密一世即定都于该城。

公元前四世纪后,亚历山大里亚成为地中海和东方各国贸易及文化交流的中心。

“亚历山大里亚是东地中海的大港口,在亚历山大死后很久它仍占据极为重要的地理位置,它以亚历山大而得名,拥有著名的灯塔,有一个有名的图书馆,后被阿拉伯人焚毁,然而亚历山大里亚一直是东地中海地区极为重要的港口。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博士丹·坡茨)马其顿希腊人虽然把希腊文化传播到西亚、北非等广大地区,但并没有完全消灭或同化本地文化,住在城市的少数讲希腊语的上层统治者和周围广大的原住民之间难免产生许多矛盾。

为了弥合民族矛盾,亚历山大采取了一些促进融合的强硬措施。

首先是拉拢波斯上层,将一部分降臣委任为地方官;然后是鼓励希腊军人与波斯贵族女子通婚。

亚历山大本人在攻陷大夏时已娶当地王公之女罗克姗娜为妻,后又纳大流士的女儿斯塔提娜等为妃,他下令凡马其顿人与亚洲女子通婚的皆可免税。

公元前323年,正欲继续征服阿拉伯半岛的亚历山大突患热病去世.亚历山大死时没有继承人,唯一的遗腹子也无法和亚历山大那些强有力的部将对抗。

于是,他的将领们为瓜分帝国征战20年,最终形成了占西亚、中亚的塞琉古王朝,占埃及、小亚的托勒密王朝和占希腊本土的安提柯王朝三国鼎立的局面。

从前334年亚历山大东征到前30年罗马消灭托勒密王朝,这近300年的历史通常被称为“希腊化时代”,同时将这段时间在亚历山大帝国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包括西亚塞琉古王国、埃及托勒密王国、马其顿安提柯王国、小亚帕加玛王国和本都王国在内的一众国家称作“希腊化国家”,把他们的文化称作“希腊化文化”。

“希腊化”是一个带有浓厚的希腊中心主义色彩的用语,它并不能充分反映出这一时代的特点,事实上,希腊化时代的文明是一种综合了古代东西方文明诸因素后而发展起来的独特的、新型的阶段性文明,它对以后的地中海地区及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政治方面:东方的君主专制政治与西方的城邦体制出现了一种结合。

在希腊马其顿地区,君主政治代替了城邦政治。

在埃及、叙利亚、两河流域以及小亚细亚、中亚等原属东方文明的地区,在承袭东方原有体系的同时,也增添了一些希腊的因素,主要代表就是希腊人在东方建立的自治城市。

这些新建的希腊自治城市把希腊的民主传统和商品经济引入东方,产生了重大影响;2.经济方面:大型奴隶制经济在国家集权的控制下迅速发展,呈现出兴盛景象,奴隶们的劳动使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生机蓬勃。

此外,通过远征而形成的欧亚非三洲一体的希腊化世界,对沟通希腊和埃及、西亚、中亚以至印度的商业贸易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3.文化方面:亚历山大的征服使东西方文化在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冲撞与交融,这使得富于理性和逻辑的西方哲学与古代埃及、西亚丰富的数学、天文学知识相结合,使希腊化时代的自然科学发生了突破性的飞跃发展,产生了一大批著名的科学家。

东西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也相互影响,希腊雕像的艺术风格甚至通过印度传入了中国;4.思想方面:亚历山大帝国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和胸怀,希腊人从此走出了狭小的城邦界限,不再认为只有自己是“文明人”。

人们开始以一种全新的平和的眼光看待世界和别人。

公元前2世纪,由于帝国型奴隶制走向严重的两极分化,三大王国的外战内乱不断消耗国力,王朝统治集团日益昏庸腐败,希腊化文明开始趋向衰落。

公元前2世纪中叶,马其顿被罗马人征服;公元前64年,塞琉古王国被罗马大将庞培消灭;公元前30年,托勒密王国被罗马帝国屋大维消灭。

希腊化文明终结了。

很多“雅典中心主义者”认为:伯罗奔尼撒战争不仅结束了雅典的霸权,而且毁灭了整个希腊世界的自由,黄金时代的雅典结束了。

曾经属于希腊的光辉,从此暗淡了,黑暗笼罩着希腊。

“亚历山大之后,希腊的政治活动变得狭窄,而且堕落了——再也吸引不了读者,或者说再也不是世界的主宰了……整个来说,从公元前300年起,到罗马吞并希腊这段期间,其本身并没有多少兴趣,其价值充其量不过是有助于我们理解先前几个世纪的历史罢了。

”(注:转引自M.M.Austin,The Hellenistic World from Alexander to the Roman Conquest,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1,p.Ⅶ.) ,“从亚历山大以后,不但希腊的政治自由和独立行动开始熄灭,而且多产的天才也开始枯萎。

公元前4世纪在柏拉图和德谟斯提尼身上展示出来的完美的文学和秀丽的修辞也每况愈下。

”(注:转引自汤普森:《历史著作史》(下),谢德风译,李活校,商务印书馆1992年,第675页。

)其实古希腊文明并没有衰落,它只是随着亚历山大大帝的远征而在空间上大大拓宽了,其结果造成了分享希腊文明的社会集团大大扩展了,文化中心增多了,已经到了“绿叶成荫子满枝”的时代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就是文化中心发生了转移。

亚历山大及其继承人都热心于发展希腊文明,在整个亚历山大帝国中到处都分布着希腊式的剧院、希腊式的庙宇、希腊的文学与艺术、希腊的商业以及希腊式的城市。

这些新的希腊城市逐渐取代了雅典的文化中心地位,而成为新的希腊艺术、文学和科学的中心。

我们可以列举出最卓越的四个来:尼罗河口的亚历山大里亚、小亚细亚的帕加马、叙利亚的安条克和小亚细亚海岸外的罗得岛。

(注:海斯:《世界史》(上),三联书店1974年版,第182页。

)从广义上来讲这并不是古希腊文明的衰落,只是古希腊文明向外辐射,相对消耗了自身的元气,从而迈向完成古希腊文明使命的第一步罢了。

只不过这些被希腊文明辐射的地区,在那些以雅典为中心的人看来是“蛮族”地区而已。

尽管这些地区在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尤其是自然科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很大,但“雅典中心主义者”还是对此有视无睹。

德罗伊森(J.G.Droysen,1808~1884年) 是最先揭示出亚历山大大帝对全世界的影响,也是他开创了希腊化时代的历史研究。

《亚历山大大帝传》(Geschichte Alexander der Grossen)是他对希腊化研究的集合。

在这本书里,他所强调的不是亚历山大的破坏方面,而是他的创造方面;他极高地估计了亚历山大个人的作用,倾全力为他的政策辩护;东方与西方之间的相互影响被说成是一个更丰富的历史生活的开端。

在写了《亚历山大大帝传》之后,德罗伊森进而研究了他的继承者的命运,于1836年在汉堡出版了《亚历山大的继承人》一书。

在这本书中,他首先赋予“hellenism”一词以新意,认为是“古希腊政治、教育制度在东方民族中的扩散”,但他忽略了社会经济因素。

以后的学术界就采用了这个术语——“希腊化”。

他试图证明,只有在军国主义的马其顿王国的领导下才能把希腊各分散的城邦统一起来并把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

(注:《近代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人名资料汇编》,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661-662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