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卷 第1页(共8页)语文试卷 第2页(共8页)绝密★启用前青海省西宁市2014年高中招生考试语文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共2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炽.(ch ì)痛 蹒.(p án )跚 嶙.(l ín g )峋 戛.(ji á)然而止 B .嫉.(j í)妒 匀称.(ch èn ) 抽噎.(y ē) 一抔.(p óu )黄土 C .迸.(b ìn g )射 执拗.(ni ù) 裸露.(l ù) 怏.(y àn g )怏不乐 D .慰藉.(ji è) 蓬蒿.(h āo ) 倒坍.(t ā) 鳞次栉.(zh ì)比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花团锦簇 义愤填膺 荒草凄凄 进退维谷B .风尘苦旅 左右逢缘 拖泥带水 转弯抹角C .恼羞成怒 豁然贯通 周道如砥 断壁残园D .引颈受戮芒刺在背歇斯底里重蹈覆辙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B .近年来,各类食品安全问题络绎不绝....地出现在公众面前,令人惶恐不安。
C .老师经常教育我们写字时一定要正襟危坐....,且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远。
D .中考复习期间妈妈具体而微....地照顾关心,是我十分感动。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语文课堂就是学生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的语言交际场。
B .有无错别字,句子是否通顺,是评定好文章的标准之一。
C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无数的风流人物。
虽然这些人物的生命早已逝去,但他们的故事至今传扬,他们的精神永放光芒。
D .通过收看《舌尖上的中国》,使我们更加了解到中国餐饮文化的博大精深。
5.给下列新闻拟写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本报讯(记者 啸宇)近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通过西宁火车站综合改造项目 ——西宁客运中心、建国路滨河南路地下商业街工程两个单项工程的设计审查,作为火车站综合改造项目的核心工程和重要基础配套设施,这两个工程的建设,将有效提升火车站综合运行能力和未来区域价值。
西宁客运中心位于西宁火车站站前广场东侧,是西宁火车站综合改造项目核心工程之一,为一级客运汽车站标准。
设计日发送旅客1.8万人,发车878班次,总投资3.14亿元。
客运中心总用地面积29 46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8 666平方米。
建国路滨河南路地下商业街工程是西宁火车站综合改造项目重要基础配套设施项目,主要包括建国路地下空间工程、建国路管线工程以及滨河南路地下空间工程。
地下空间总建筑面积12.65万平方米,总投资9.88亿元。
(《西宁晚报》2014年4月29日,有删改)A .火车站综合改造两工程通过设计审查B .西宁市火车站两工程通过设计审查C .西宁火车站综合改造项目通过设计审查D .火车站两项综合改造通过设计审查 6.下列各项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英国18世纪讽刺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小说《格列佛游记》,讲述了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以及马(慧骃)国等地的经历。
B .老舍,现代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等。
C .《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
D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7.诗文填空。
(10分)(1)“而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余光中《乡愁》) (2)“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赵翼《论诗》)(3)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引用典故抒发诗人怀念故友,感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一词中表达了戍边将士思乡盼归,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道之行也》中对“大同”社会做纲领性说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综合性学习。
(3分)4月23日,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新闻出版厅主办,青海人民出版社、青海省图书馆、青海新华发行(集团)公司承办的“全民读书月活动”正式启动。
今年读书月活动的主题是“倡导读书风尚,建设文化名省”。
青海省新闻出版厅副厅长吕霞在启动仪式上宣读了读书月倡议书。
她说,热爱读书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优良传统。
读书能够增加人生的丰富性和厚重感;读书能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读书更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和谐社会、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1)你从这则材料中获得的最主要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
(概括回答)(1分)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此--------------------卷--------------------上--------------------答--------------------题--------------------无--------------------效------------(2)请你依据活动主题续写下面句子的后半句。
(2分)提素质全民读书引领社会风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口语交际(共3分)9.青海省第十三届环湖赛将于7月6日—7月19日举办。
本届环湖赛将继续贯通青甘宁三省(区)省会城市。
起点为青海省西宁市,途经大通、互助、西海镇、青海湖、贵德、同仁、化隆、循化、临夏、临洮、天水、平凉、银川、中卫等地,终点为甘肃省兰州市,全程3 591公里。
听到这个消息后,家人议论纷纷。
妈妈说:“环湖赛本应是青海省内的赛事,没必要出省跨界。
”爸爸说:“环湖赛出省跨界,不仅有利于扩大环湖赛‘金名片’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还有利于……”对此,你有什么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古诗文阅读(共12分)10.阅读杜甫的《春望》,回答问题。
(3分)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城春草木深”一句中“深”字用得好,好在哪里?(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曹刿论战》,回答问题。
(9分)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站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2分)(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牺牲:__________(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福:__________12.解释下列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含义。
(2分)(1)何以.战以:__________(2)必以.分人以:__________13.用现代汉语翻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一句。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原句回答)(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写了_________________,略写了_________________。
其目的在于突出曹刿的“远谋”。
(2分)四、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人民币上的风景》,回答问题。
(15分)人民币上的风景格美①货币是“国家的名片”。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开始发行第一套人民币,迄今我国一共发行了五套人民币。
人民币正面多为国家领袖,背面则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
目前市场流通的人民币以第四套和第五套为主,透过这两套纸币背面上的画面,足以畅游神州。
②八达岭长城(第四套人民币1元)在中国的万里长城中,八达岭长城不仅在历史上位列天下九塞之一,而且也是中国现代最早向游人开放的地段,早在1987年就被联合国列为首批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③天涯海角·南天一柱(第四套人民币2元)南天一柱位于海南岛南部海岸的“天涯海角”风景区里。
“天涯海角”是因古人认为这里是中国的最南端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