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A.《回忆我的母亲》选自《朱德选集》,朱德,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B.《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C.《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D.把握课文内容可以从新闻要素的角度入手,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的“六要素”;这种文体一般是以描写为主,适当抒情。
2 . 依次填入语段中的词语,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雷声轰响。
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
看吧,狂风紧紧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成尘雾和碎沫。
A.卷摔甩B.抱甩摔C.卷摔扔D.抱摔扔二、基础知识综合3 .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宽容是一种美。
深遂的天空容忍了雷电风暴一时的肆虐,才有风和日丽;辽阔的大海容纳了惊涛骇浪一时的猖jué,才有浩淼无yín;苍莽的森林忍耐可弱肉强食一时的规律,才有郁郁葱葱,泰山不辞抔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线字注音。
猖jué(________)无yín(________)肆虐(_________)(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划线句主要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
三、现代文阅读阅读《奶奶的星星》,完成小题。
奶奶的星星世界给我的第一个记忆是:我躺在奶奶怀里,拼命地哭,打着挺儿,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哭得好伤心。
窗外的山墙上剥落了一块灰皮,形状象个难看的老头儿。
奶奶搂着我,拍着我,“噢——,噢——”地哼着。
我倒更觉得委屈起来。
“你听!”奶奶忽然说:“你快听,听见了么……?”我愣愣地听,不哭了,听见了一种美妙的声音,飘飘的、缓缓的……。
是鸽哨儿?是秋风?是落叶划过屋檐?或者,只是奶奶在轻轻地哼唱?直到现在我还是说不清。
“噢噢——,睡觉吧,麻猴来了我打它……”那是奶奶的催眠曲。
屋顶上有一片晃动的光影,是水盆里的水反射的阳光。
光影也那么飘飘的、缓缓的,变幻成和平的梦境,我在奶奶怀里安稳地睡熟……我是奶奶带大的。
不知有多少人当着我的面对奶奶说过:“奶奶带起来的,长大了也忘不了奶奶。
”那时候我懂些事了,趴在奶奶膝头,用小眼睛瞪那些说话的人,心想:瞧你那讨厌样儿吧!翻译成孩子还不能掌握的语言就是:这话用你说么?奶奶愈紧地把我搂在怀里,笑笑:“等不到那会儿哟!”仿佛已经满足了的样子。
“等不到哪会儿呀?”我问。
“等不到你孝敬奶奶一把铁蚕豆。
”我笑个没完。
我知道她不是真那么想。
不过我总想不好,等我挣了钱给她买什么。
爸爸、大伯、叔叔给她买什么,她都是说:“用不着花那么多钱买这个。
”奶奶最喜欢的是我给她踩腰、踩背。
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身上去,来来回回地踩。
她趴在床上“哎哟哎哟”的,还一个劲夸我:“小脚丫踩上去,软软乎乎的,真好受。
”我可是最不耐烦干这个,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够漫长的。
“行了吧?”我问。
“再踩两趟。
”我大跨步地打了个来回:“行了吧?”“唉,行了。
”我赶快下地,穿鞋,逃跑……于是我说:“长大了我还给您踩腰。
”“哟,那还不把我踩死?”过了一会我又问:“您干嘛等不到那会儿呀?”“老了,还不死?”“死了就怎么了?”“那你就再也找不着奶奶了。
”我不嚷了,也不问了,老老实实依偎在奶奶怀里。
那又是世界给我的第一个可怕的印象。
一个冬天的下午,一觉醒来,不见了奶奶,我扒着窗台喊她,窗外是风和雪。
“奶奶出门儿了,去看姨奶奶。
”我不信,奶奶去姨奶奶家总是带着我的;我整整哭喊了一个下午,妈妈、爸爸、邻居们谁也哄不住,直到晚上奶奶出我意料地回来。
这事大概没人记得住了,也没人知道我那时想到了什么。
小时候,奶奶吓唬我的最好办法,就是说:“再不听话,奶奶就死了!”夏夜,满天星斗。
奶奶讲的故事与众不同,她不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个星星。
“怎么呢?”“人死了,就变成一个星星。
”“干嘛变成星星呀?”“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个亮儿……”我们坐在庭院里,草茉莉都开了,各种颜色的小喇叭,掐一朵放在嘴上吹,有时候能吹响。
奶奶用大芭蕉扇给我轰蚊子。
凉凉的风,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那时候我还不懂得问,是不是每个人死了都可以变成星星,都能给活着的人把路照亮。
奶奶已经死了好多年。
她带大的孙子忘不了她。
尽管我现在想起她讲的故事,知道那是神话,但到夏天的晚上,我却时常还象孩子那样,仰着脸,揣摸哪一颗星星是奶奶的……我慢慢去想奶奶讲的那个神话,我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节选自史铁生小说《奶奶的星星》)4 . 标题是一篇课文中最醒目、最传神之点。
常常被称为“文眼”、“题眼”。
作者以“奶奶的星星”为题,有什么含义?请结合原文回答。
5 . 请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
(1)奶奶愈紧地把我搂在怀里,笑笑:“等不到那会儿哟!”仿佛已经满足了的样子。
(2)凉凉的风,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6 . 请你阅读全文,分析文章结尾画线句子的作用。
7 . 文中有许多细节描写能引起我们的共鸣,例如“我”给奶奶踩背时,奶奶一个劲夸“我”:“小脚丫踩上去,软软乎乎的,真好受。
”在你的记忆里是否封存着这样足以感动你一生的画面,请试着写下来。
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作答。
落叶①落叶在春天纷纷而下,这是南国特有的奇观。
北国的朋友也许以为怪异。
因为,在北方,落叶在秋而不在春。
当峭厉的西风把天空刷得愈加高远的时候;当陌上阡头的孩子望断最后一只南飞雁的时候;当辽阔的田野无边的青草被摇曳得株株枯黄的时候——当在这个时候,便是树木落叶的季节了。
②北国的落叶,渲染出一派多么悲壮的气氛!落叶染作金黄色,或者是朱红色。
最初坠落的,也许只是那么一片两片,像一只两只断魂的金蝴蝶。
但接着,便有沙沙哗哗的阵雨了。
接着,便在树下铺出一片金红的地毯。
而在这地毯上,铁铸似的,竖着光秃秃的疏落的树干和树桠,直刺着高远的蓝天和淡云。
③南国的落叶却不是这般情景。
落叶的颜色是浓重的苍青。
在地上铺出苍青的织锦,而在树上,也是浓重繁密的苍青色,教你抬头看不见一点蓝天的影子。
可是,在这浓密的苍青的树冠上,你看吧,春潮般地泛起多少嫩绿的新叶的波浪!④这是万木争荣的季节。
在遥远的地平线上,威严地站立着的,已不是冷酷的冬。
老叶不必作悲壮的自我牺牲来保护树木过那冷酷的冬。
在这里,就连冬天的阳光也灿烂如碎金,雨水温润而充足,地表下有取之不尽的营养。
万木在和风中一样做它们欢乐的梦。
⑤时序如轮旋。
秋天过去了。
冬天过去了。
春之神于是欣然驾临。
蜂蝶成群来起舞,百鸟结队来唱歌,杂花纷然被披陈于枝梢上。
氤氲(yīnyùn,形容烟或云气浓郁)的南国,这时已装载不下旺盛的勃发的生机。
⑥而这时,我走在无论哪一片林子里,无论哪一棵树下,都欣喜地看见,每一棵树上都蓬勃地怒发出新叶。
我看见新叶高出老叶覆满的树冠。
我听见新叶在歌唱,唱它们新生代的歌。
我听见新叶在呼唤,呼唤未来的鲜花和甘果。
⑦于是,我看见老叶意识到自己历史使命的即将完成。
⑧老叶沙沙哗哗而下了。
然而,老叶没有悲戚。
老叶也一样唱它们雄壮豪迈的进行曲。
老叶融入春泥,化作甘露玉浆,滋润着大树上新叶的成长。
⑨这是一幅多么伟大的充满希望的图画!⑩于是,无论在哪一棵树下,我都进入一种庄严的忘我的思考。
8 . “我看见老叶意识到自己历史使命的即将完成”,联系上下文看,老叶的“历史使命”是什么?9 . 为什么说北方的落叶是“悲壮”的?10 . 请结合文章主旨,以大树的身份,对落叶说几句话。
四、句子默写11 . 默写。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爱这土地》艾青)(2)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浣溪沙》苏轼)(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酒话桑麻。
(《过故人庄》孟浩然)(4)千嶂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渔家傲》范仲淹)(5)《游山西村》中比喻人们在无路可走的时候,经过一番周折、一番努力,又有了新的出路、新的天地,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___________。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五、课内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狼(1)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2)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2 . 《狼》节选自《____》,作者是清朝的____(姓名)。
13 . 解释加点字。
(1)弛担持刀:____(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____14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15 .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表现了狼____的性格,文中类似的句子还有“________。
”16 . 本文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六、诗歌鉴赏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7 . 诗歌首联“______”和“________”这两个词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也表达了作者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
18 . 诗歌颈联已经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请说说你的理解。
七、课外阅读19 .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画线部分断句。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而误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八、综合性学习20 . 班级开展以“把握幸福,健康成长”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