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建设存问题及对策建
议思考
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党的作风建设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关键是要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制度,实现党的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一、当前在推进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上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作风整治力度的不断加大,机关干部作风有了明显改变,但是依然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制度执行不力、监督不严等情况,具体表现是:
(一)思想认识不够。
一些机关干部认为作风建设已开展多年,存在的问题也基本解决了,难免会产生松懈情绪;有的认为该做的已经做了,群众应该满意了;有的认为单位内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由于体制的原因,单靠部门自身的力量很再有所作为,从而产生厌卷情绪。
(二)制度刚性不足。
法规制度不系统、不配套、执行力不强,管权管事管人的制度体系需进一步完善;有的制度只有原则性规定,没有结合地方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可操作性不强;有的重制度制定、轻制度执行。
(三)执行不敢碰硬。
大多数单位和部门都制定了一些工作
制度和措施,但在实际的执行和操作过程中,存在“护短”行为,不愿意得罪人,更不愿意“家丑”外扬,对责任的追究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一些机关干部的不良作风。
(四)监督机制缺乏常态。
各级党委政府通过明察暗访、曝光通报等形式加大了对部门作风的督查力度。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作风督查还存在紧一阵、松一阵的情况。
(五)考核评价不够科学。
作风考核评价指标以部门(单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为主,对涉及干部个人的思想和工作作风考评比重偏少;作风考评结果没有起到应有的警示和约束干部的作用,对发现的问题,以当面口头诫勉谈话为主,没有达到考评的目的。
(六)干部激励机制不够科学。
一些长期在基层、在同一岗位上工作年限比较长的干部,受年年龄、学历等因素的影响,待遇迟迟未得到解决,工作积极性不同程度受到影响。
二、建立健全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对策
机关作风建设是一项经常性、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要从源头上进行预防,把制度建设作为治本之策。
(一)加强学习教育是基础。
采取集中学习、外出参观等多种灵活的教育形式,针对机关干部的岗位特点和需求,紧密结合干部队伍的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开展好机关干部的政治理论教育;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先进典型事迹报告等形式,在机关干部中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信服务、甘于奉献的道德素质教育;通过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发挥优秀典型的示范带动,切实加强各级
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的党纪国法教育。
(二)完善制度建设是前提。
实践表明,党风建设的基础是建章立制,必须把作风建设纳入制度化轨道。
一要着力提高制度的实用性。
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抓好制度的废改立,通过制度实施的效果,科学经验教训,深入研究特点规律,完善制度体系,让制度能切实发挥作用。
二要着力提高制度建设的操作性。
按照简便实用的原则,规定尽量明确化,表述尽量具体化,对需要制定实施细则的予以配套完善。
既有实体性制度,又有程序性制度;既明确怎么办,又明确违反规定怎么处理,坚决杜绝制度执行中的变通现象。
三要着力提高制度建设的权威性。
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
不止的各种行为,使制度真正成为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硬约束,对影响制度执行的行为及当事人坚决追究。
(三)强化常态监督是关键。
常态监督是推进机关作风的有效抓手。
一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体系。
通过自我评估、定期督查、随机抽查等方式,督查机关干部服务意识是否增强、服务态度是否改进、服务质量是否提高,并建立通报机制。
二要加大社会监督力度。
以基层和群众的评判作为改进机关作风的重要导向和动力,利用社会各界力量加强监督。
三要发挥舆论媒体的监督作用。
(四)完善科学考评机制是保障。
要把建立科学规范的考评体系作为推动机关作风建设常态化的重要举措。
一要健全完善考核评价指标。
进一步加强部门(单位)党风廉政建设、优化服务、
依法办事、民主决策等方面指标的综合考核评价,同时把作风考核评价对象明确到人,把德能勤绩廉、服务质量、联系群众、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等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保证干部考核评价的全面性。
二要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法。
加强干部日常考核,建立干部日常表现登记册,将其纳入到年终考核指标中,让考核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三要加强考核结果的有效运用。
将干部考核结果在领导班子内部和单位内部进行公开,便于班子成员之间相互比较、相互监督、整改不足。
同时,把作风考核
评价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绩效考核、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为相关部门制定决策和政策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