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Purpose:
保证公司有效展开测量系统分析(MSA)工作,保证测量设备、仪器测量的可靠性,提高数据的测量质量,并为改进提供机会。
2、使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新购的和受控在用的运行于稳定条件下的测量设备和仪器。
3、定义/Terms:
3.1重复性:由同一评价人(操作员)采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个产品的同一性能时,获得的测量结果的变差
3.2再现性:由不同评价人(操作员)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个产品的同一性能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3.3 GRR:即重复性和再现性的综合值。
3.4偏倚:是测量结果对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
基准值是指用更高精度测量的结果或公认的结果。
3.5线性:是在量具的工作量程内,偏倚的差值。
3.6稳定性:又叫漂移,是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者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
4、职责/Responsibility:
4.1 品质部是测量系统分析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根据《特殊特性清单》、《控制计划》编制《测量系统分析计划》及测量系统分析的实施,有限分析关键和重要产品特性涉及到的测量系统。
4.2 测量系统使用部门负责进行相应的测试与数据收集,并对收集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4.3 测量系统使用部门、技术部、品质部负责不合格测量系统的改善。
5、工作程序/Work Procedure:
5.2 测量系统分析的时机
5.2.1产品设计开发阶段,APQP小组应提供产品《特殊特性清单》,品质部根
据《特殊特性清单》中的产品CC/SC特性编制《测量系统分析计划》并按计划执行。
5.2.2 量产阶段,品质部根据《控制计划》和日常生产中的实际情况,对产
品CC/SC特性所涉及的测量系统编制《测量系统分析计划》并按计划执行。
5.2.3重大质量事故时,品质部根据实际需求对涉及到的关键检测设备实施
MSA分析。
5.2.4测量系统分析的周期一般为一年。
5.3 分析方法
根据实际需求,从下面的分析方法中选择一种或几种进行;经客户允许和内部需要也可以采用其他分析方法。
对于不同的产品项目,如果某一特性的规格一样或接近,可进行合并处理,只进行一次MSA分析
5.3.1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
5.3.1.1 首先应了解产品的实际过程偏差,根据产品过程偏差进行样品收集并进行编号,样品数量一般为10个,特殊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样品变差应能代表实际的过程偏差;
5.3.1.2 测量系统使用部门确定2/3名测量员,必须是该测量系统日常操作人员,自动测量设备可以不考虑测量人员;
5.3.1.3 在进行分析测试前应先对测试设备进行相应的校准、检查,确保设备正常;
5.3.1.4 让第一名测量人员使用盲测法测试每个样品各一次,记录测试结果;
5.3.1.5让第一名测量人员重复5.3.1.4的步骤,完成第二次、第三次测试;
5.3.1.6 让第二名测量人员、第三名测量人员使用同样的方法完成测试;
5.3.1.7 由计量工程师使用Minitab的方差分析方法完成R&R分析,出具分析报告。
5.3.2稳定性分析
5.3.2.1 选择一个样品,样品本身示值应稳定,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5.3.2.2 测量系统使用部门确定1名测量人员,必须是该测量系统日常操作人员;
5.3.2.3 测试人员每天测试样品5次,并记录测试结果,共测试25组;
5.3.2.4由计量工程师使用均值-极差控制图完成稳定性分析,出具分析报告。
5.3.4偏倚分析
5.3.4.1选取1个可溯源的标准值或选取1个样品,使用更精确的测量设备测试样品10次,取平均值作为样品示值;
5.3.4.2选择一名该测量系统的日常使用人员作为测量人员。
5.3.4.3测量人员测试样品12次,并记录测试结果。
5.3.4.4由计量工程师完成偏倚分析,出具分析报告。
5.3.5偏倚分析
5.3.5.1选5个可溯源的标准值或选取5个样品,使用更精确的测量设备测试样品10次,取平均值作为样品示值;
5.3.5.2选择一名该测量系统的日常使用人员作为测量人员。
5.3.5.3测量人员测试每个样品12次,并记录测试结果。
5.3.5.4由计量工程师完成线性分析,出具分析报告。
5.3.6 KAPPA分析
5.3.
6.1首先收集样品并进行编号,样品数量30个,其中要包含处于产品规格线附件的合格品和不合品;
5.3.
6.2 测量系统使用部门确定2/3名测量人员,必须是该测量系统日常操作人员,自动测量设备可以不考虑测量人员;
5.3.
6.3 在进行分析测试前应先对测试设备进行相应的校准、检查,确保设备正常;
5.3.
6.4 让第一名测量人员使用盲测法测试30个样品各一次,记录测试结果,如测试结果合格记为“1”,如测试结果不合格记为“0”;
5.3.
6.5 让第一名测量人员重复5.3.3.4的步骤,完成第二次、第三次测试;
5.3.
6.6 让第二名分测量人员、第三名分测量人员使用同样的方法完成测试;
5.3.
6.7 由计量工程师使用Minitab完成KAPPA分析,出具分析报告。
5.4 结果判定
品质部应完成分析结果的判定,其中判定依据如下:
5.4.1重复性和再现性接受准则
5.4.1.1 ndc≥5且R&R%<10%ndc<5测量系统可接受;对于破坏性测量系统R&R%<20%,测量系统可接受;
5.4.1.2 10%≤R&R%≤30%且ndc≥5测量系统有条件接收,依据测量系统的重要性、维修成本等因素决定;
5.4.1.3 ndc<5或R&R%>30%测量系统不可接收。
5.4.2稳定性接受准则
根据控制图判定准则进行稳定性是否可接受的判定。
5.4.3偏倚接受准则
偏倚“0”值在95%的置信区间内偏倚可接受。
5.4.4 线性接受准则
线性=0线在95%的置信区间内线性可接受。
5.4.5 KAPPA分析判定准则
KAPPA>90,测量系统优秀;80≤KAPPA≤90,测量系统可接受;KAPPA<80,测量系统不可接受。
5.5测量系统分析结果反馈
品质部将MSA分析报告放在公共盘,供大家查阅,如有需要可提供纸质资料。
5.6 不合格测量系统原因分析
对不合格的测量系统应通知品质、技术、使用部门分析原因,加以改善,并重新验证改善效果;在测量系统改善前可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少测量误差。
5.6.1人员能力
如果是由于人员能力不足造成的测量系统不合格,应对检验人员的能力进行培训。
5.6.2监视和测量设备
如果是由于监视和测量设备能力不足造成的测量系统不合格,应对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改进或重新开发新的测量系统。
5.6.3样品能力
如果是由于样品能力不足造成的测量系统不合格,应重新挑选样品,再进行MSA分析。
5.6.4环境
如果是由于测量系统现场的温度、照明、气流、振动等造成的测量系统不合格,使用部门应对现场环境加以控制、改善。
5.6.5测量方法、标准
如果是由于测量方法、标准不完善造成的测量系统不合格,应通知相应责任人重新制定测量方法、标准。
5.7 不合格测量系统执行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