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现象中,能直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A.磁铁吸引大头针B.丝绸摩擦过的塑料笔杆吸引轻小纸屑C.紧压在玻璃上的塑料吸盘很难被拉开D.两块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在它下方能挂起较重的物体
2.“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
A.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B.玻璃表面太光滑C.玻璃的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D.玻璃碎片间的距离太大,大于分子间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
3.原子核中质子与中子结合在一起依靠的是()
A.正负电荷相互吸引的力B.正电荷之间的相互排斥力C.核力D.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4.下列哪一幅图所描绘的实验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
A. 抽去玻璃板,两瓶气体颜色逐渐变得相同
B. 两块紧密接触的铅块能结合在一起
C. 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D. 充足气的气球,过几天就瘪掉了
5.下列事例中,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A.铁块难以被压缩B.铁丝难以被拉断C.打开的香皂,能闻到香味D.磨光的铅片和金片,在室温下压紧五年后,可以相互渗入约1mm深
6.日常生活中,人们都知道液体很难被压缩.这是因为()
A.分子间存在着引力B.分子间是有间隙的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微观世界中,分子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小粒子B.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C.海绵能吸水,因为分子间有空隙D.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噪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验电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C.大铁块的密度一定比小铁块的密度大D.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原因是分子间有斥力
9.固体很难被压缩其原因是:()
A.分子间存在斥力B.分子间存在引力C.分子的质量很小D.分子间不存在相互作用力
10.下列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根铁棒很难被拉断,这说明铁棒的分子间只存在引力B.液体非常容易流动,这说明液体分子间主要是斥力C.气体很容易被压缩的原因是因为气体分子间没有作用力D.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
11.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我国劳动人民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留下了许多有名的谚语、俗语.下列是对有关相应物理本质的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A.“孤掌难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击B.“花气袭人知昼暖”-温度升高,分子的热运动加剧C.“真金不怕火炼”-金的熔点低于一般炉火火焰温度D.“潭清疑水浅”-光的折射现象
12.受蒙古气旋和冷空气影响,2010年3月19日至20日,我国出现今年以来最强的一次沙尘暴天气.以下关于沙尘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沙尘漂浮在空气中是由于分子运动造成的B.为了防止沙尘暴的发生,应保护草原植被C.出现沙尘暴时,外出要戴好口罩,以免沙尘伤害呼吸道D.沙尘掉落在叶片上会使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
13.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和.
14.在一满杯水中,慢慢加入两小勺细沙糖,杯中的水不会溢出,这说明;过一会,取一勺上面的水,尝一尝,发现水有甜味,这是因为的缘故.
15.把酒精和水在试管中混合后,用手上下颠倒几次,发现总体积变小,该实验直接说明了分子间存在;春天,校园里充满了花香,这是现象,说明了.
16.两滴水银靠近能自动结合成一大滴水银,说明,水银很难被压缩,说明;鸭蛋放入盐水中变咸,说明.
17.在长期堆放煤的地方,地面和墙角都会染上一层黑色,用力刮去一层墙的表皮,可以看到里面还有黑色,这说明;夏天,雨后天晴,池塘里荷叶上的水珠随荷叶拂动而滚动不止,当两滴滚动的水珠相遇时,会汇合变成一滴较大的水滴,这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18.厨师在爆炒肉片时,先把淀粉拌入肉片中,再放入热锅里爆炒,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内能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附近能闻到肉香,这是现象.
19.清晨,兰州的大街小巷弥漫着牛肉面的清香,这是现象.拉面的师傅将面胚拉成细长的面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20.如图所示,有两个瓶子,其中一个空瓶子,另一个瓶子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使这两个瓶子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抽掉玻璃板后,我们看到的现象是两个瓶子内的气体会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这个现象叫,在实验开始前,瓶子里装的是二氧化氮气体.
21.小丽从网上学会了“鱼香肉丝”的做法,“母亲节”那天,当她做好这道菜,她的妈妈恰好进家门,就惊讶地叫道:“她爸,今天的菜好香啊!”,小丽高兴地端着菜从厨房出来,走到妈妈的面前,对着妈妈说:“祝妈妈节日快乐!”.从物理学来说,妈妈能闻到菜香是由于分子的现象,说明了分子做规则运动.(选填“无”或“有”)
22.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一种文化传统,煮棕子时,棕叶的香味进入到米中是一种现象;
课堂同步物体的内能
【基础练习】
1、在空中飞行的子弹具有能和能,还具有能。
子弹落地静止时,以上三种能中不为零的是能。
2、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能和分子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
3、物体里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
4、一个物体的温度越高,它的分子无规则运动越激烈,具有的内能。
温度降低,它的内能。
5、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会。
内能的单位是。
6、摩擦生热的过程实质上是能转化为能的过程。
7、锯木头时,锯条会变热。
这是由锯条被做功,使锯条的内能,温度。
8、在一段金属丝的某处反复弯折数次,弯折的地方温度会,这是因为。
9、摩擦生热说明了克服摩擦做功时,物体的内能,温度。
10、用气筒给自行车轮胎打气,一会儿筒壁变热。
这主要是由于迅速压缩活塞时,活塞对筒内空气,使空气的内能,温度,并传热给筒壁的缘故。
11、冬天,手冷时可以捂热水袋取暖,也可以两手搓搓取暖.前者是用的方法改变内能的,后者是用的方法改变内能的。
1、关于内能和机械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具有内能的物体一定具有机械能 B.内能大的物体具有的机械能也一定大
C.物体的机械能可以为零,而它的内能不可能为零 D.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2、下列各实例中,属于克服摩擦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大的是()
A.用铁锤敲打石块,石块发热 B.钻木取火
C.爆竹点燃后腾空而起 D.火药的燃气把子弹从枪膛中推出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一定多 B.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
C.热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传到内能少的物体 D.热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
4、下列各图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 B.水沸腾时蒸汽冲开壶盖 C. D.压缩空气引火
5、下列现象中,利用内能做功的是()
A、冬天在户外时两手相搓一会儿就暖和
B、刀在砂轮的高速摩擦之下溅出火花
C、在烈日之下柏油路面被晒熔化了
D、火箭在“熊熊烈火”的喷射中冲天而起
6、下列事列中,用做功的方法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A、热水淋浴后全身感到暖和
B、冬天,对手“哈气”,手感到暖和
C、冬天,两手互相摩擦,手感到暖和
D、冬天,在房间内用暖气取暖,全身感到暖和
7、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时,舱外大气压比舱内气压低.要使舱内获得新鲜空气,必须使用压缩机把空气从舱外压进舱内.在这个过程中,压缩机对空气做功,空气的()
A.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B.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C.温度升高内能减少 D.温度降低内能增加
8、下列现象中,属于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菜刀在砂轮上磨得发烫 B.用打气筒打气时筒壁发热
C.两手互相摩擦时手发热 D.在炉子上烧开水
9、物体的内能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A.物体运动的速度 B.物体的温度 C.物体所处的高度 D.物体的运动速度和高度10、当物体的温度降到0℃时,物体中()
A.所有分子全部停止运动 B.所有分子仍然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有一部分分子停止运动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11、烧红的铁块在冷却过程中,它具有的内能()
A.减小 B. 不变 C.增大D.无法确定
12、一杯水温度从10℃升高到20℃的过程中,水的内能()
A.增大B.减小 C.不变D.无法确定
1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温度越高的物体中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快 B.温度越高的物体内能一定越大
C.温度越高物质的扩散越快 D.温度越高的液体蒸发越快
14、给自行车轮胎打气,当用力将活塞向下压时()
A.筒内空气对外做功,内能减小 B.筒内空气对外做功,内能增大
C.外界对筒内空气做功,筒内空气内能减小 D.外界对筒内空气做功,筒内空气内能增大15、下面各实例中,不属于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用锉锉铁块,铁块变热B.酒精涂在手背上,会觉得凉快
C.钻木取火 D.两手相互搓搓,会觉得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