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教学设计
3、鱼的体表:
引导学生通过视频认识鱼的体表,较粘滑。因为鱼体表覆盖鳞片,上有粘液。
师生共同归纳:鳞片和粘液对鱼的身体有保护作用,粘液可减小游泳时的阻力。
探究环节二:鱼的运动特点:
1、提问:鱼靠什么运动?
2、请学生通过视频观察鱼的背面、腹面及尾部的一些结构,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摆动。使学生掌握鳍的稳定作用和躯干部和尾鳍和游动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鲫鱼形态结构等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确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点
鱼的形态结构,运动方式
教学难点
鱼的呼吸方式和呼吸过程
教学准备
鱼和兔的骨骼标本,课件
教法学法
观察分析法 归纳法
教学类型
新授
教学流程与教学内容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提问:
1、请说出上一节节学习过的节肢动物和昆虫主要特点,蝗虫的身体分布。
(任务三)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生阅读P23最后两段,小结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练习巩固
四、师生共同总结鱼的主要特征,布置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节:鱼
一、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二、我国的四大家鱼
三、鱼的特征
1、鱼的外形特点
2、鱼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器官
3、鱼的呼吸方式和呼吸器官
四、鱼与人类的关系
探究环节三:鱼的呼吸方式:
1、请生阅读P23第二段,感受鱼的呼吸方式以及呼吸过程。
2、通过视频学习,总结出鱼的呼吸方式以及呼吸过程中从鳃盖后缘流出的水中氧气含量的变化,
3、教师通过墨水实验视频讲解鳃呈鲜红色的原因和鳃的作用。通过对墨汁慢慢滴在鱼口前方的实验观察,使学生掌握鱼的呼吸器官是鳃。
4、趣味思考:鱼离开水后,很快就会死亡,原因是什么?
2、找出以上六类动物的共同特征。引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概念,下面我们先来学习鱼类的知识。
二、探究学习鱼的特征
(任务一)认识多种多样的鱼
1、学生阅读p20-21鱼类的图片,认识淡水中的“四大家鱼”和海洋中的常见的鱼类。
2、播放鱼类视频,学生观察。认识我国四大家鱼。
提问:鱼儿离不开水,那它的形态特征与水中生活究竟是怎样适应的呢?引导学生查阅课本,寻找答案。
八年级生物《鱼》教学设计
授课人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课题
第四节 鱼
总课时数
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对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进行分类
2.掌握鱼的形态结构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3.理解并掌握有关鱼运动和呼吸的结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鱼的形态特征以及运动和呼吸过程的观察学习,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对鱼的形态特征以及运动和呼吸特点的分析总结,提高学生的知识点归纳能力。
(任务二)认识鱼的主要特征
探究环节一:鱼的身体分部和外部形态:
1、请学生观察水槽中的鲫鱼,找出身体各部分的界限。然后告诉学生正确的身体分部。
2、鱼的体形:
学生仔细观看视频,鱼的体形像什么?
引导思考:这样的体形对水生生活有何意义呢?
引导学生联系船只、舰艇的造型特点进行思考并得出鱼的体形呈梭形,有利于减小游泳时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