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民办华育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甲】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谈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金忠待人以宽(明)焦竑金忠①于人有片善心称之,虽有素与公异者,其人有他善,未尝不称也。
里人有数窘辱公,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
或日:“彼不于公有感②乎?”曰:“顾其才可用,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长?”(选自《玉堂丛语》)(注释)①金忠:人名,明代鄞(今浙江鄞县)人。
②感:通“憾”,怨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③年与时驰 ________ ④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于人有片善心称之/择善而从B.虽有素与公异者/素昧平生C.顾其才可用/元方入门不顾D.奈何以私故/并驱如故(4)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5)金忠是一个怎样的人?请阅读全文概括。
2.文言文阅读。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面的划线字。
①君子之行________②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③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④意与日去________(2)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非淡泊无以明志(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
(4)文中说“非志无以成学”,联系实际,说说你对“志”与“学”的关系的理解。
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献马贾祸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
芮季曰:“不如捐①之。
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
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
子无以应之则将哓②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弗听,卒献之。
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③诸王,曰:“伯也隐。
”王怒逐芮伯。
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选自《郁离子·献马》)【注释】①捐:抛弃,舍弃。
②哓(xiāo):吵嚷,争吵。
此指进谗言。
③谮:诬陷,中伤。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而多信人之言/与朋友交而不信乎B.不如捐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C.以子获为不止一马/屠惧,投以骨D.卒献之/生卒年月(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子无以应之则将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3)文中共有周厉王、芮伯、荣夷公三个主要人物,请分别概括其中两个人的性格特点。
4.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加点的词语①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_②险躁则不能治性 ________③意与日去 ________(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非学无以广才。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B.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认为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正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文章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藏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他是________代的文学家。
(2)解释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止有剩骨________②缀行甚远________③顾野有麦场________④一狼径去________(3)结合文章内容概括狼的形象特点。
(4)文章结尾写到“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②;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③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又转奔之。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④僵卧,久之不动。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聊斋志异·牧竖》)(注释)①牧竖:牧童。
竖,童仆。
②故令嗥:故意让它嚎叫。
③跑:兽类用足扒土。
同“刨”。
④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下列每组句子中,画线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B.目似瞑,意暇甚意甚仓皇C.狼不敢前跑号如前状D.相去数十步一狼径去(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以狼的表现从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4)乙文中两个牧童对狼的做法,你如何评价?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速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下列朗读停顿位置和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理由:突出静与俭的意义。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理由:“年”和“意”是陈述的对象。
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理由:强调否定的意思。
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理由:突出前后的因果关系。
(2)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诫子书诫:告诫。
B.淫慢则不能励精励:激励。
C.非志无以成学志:立志。
D.年与时驰驰:消失,逝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4)《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
文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________。
8.课内阅读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以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画线字词解释①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________ ②乃悟前狼假寐 ________③屠暴起________ ④止增笑耳________(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俭以养德以刀劈狼首B.屠乃奔倚其下屠自后断其股C.友人惭,下车引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D.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4)读了《狼》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9.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赵简子死,未葬,中牟入齐。
已葬五日,襄子起兵攻围之。
未合而城自坏者数十丈。
襄子击金而退之。
军吏谏曰:“君诛中牟之罪而城自坏是天助我何故去之?”襄子曰:“吾闻之叔向曰:‘君子不乘人于利,不迫人于险。
’使之治城,城治而后攻之。
”中牟闻其义,乃请降。
(节选自《淮南子·道应训》)(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未合而城自坏者数十丈(包围)B.襄子击金而退之(退兵)C.不迫人于险(逼迫,胁迫)D.中牟闻其义(传闻)(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君诛中牟之罪而城自坏是天助我何故去之?(3)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中牟为什么不战而归顺襄子?10.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人名)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俄而雪骤②撒盐空中差可拟(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4)在这篇小短文里,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用文中的几个关键词来表明这一观点。
(5)兄妹两人的比喻哪一个更好呢?请写出你的观点,并说说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