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物理复习知识点专题提升训练6---简单机械实验

九年级物理复习知识点专题提升训练6---简单机械实验

九年级物理复习知识点专题提升训练简单机械实验题1.如图甲所示是描绘猴子和兔子分萝卜的漫画,究竟谁分得的萝卜重呢?某物理小组的同学利用实验室的器材对“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了探究、如图乙所示。

(1)实验前和实验时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2)该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该组同学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结论“F1•L1=F2•L2”。

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

理由是______;实验次数动力F1/N动力臀L1/cm阻力F2/N阻力臂L2/cm1 3.0 10 3.0 10示,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猴子和兔子分得的萝卜是______(选填“猴子的更重”、“兔子的更重”或“一样重”)。

2.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小明利用两组滑轮组进行了5次测量,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测定前4组数据,用二个动滑轮和二个定滑轮得第5组数据,测得数据如表:(1)请根据前四组数据,在图甲中画出实验中滑轮组的绕绳方法______;(2)表格中编号①处数据应为______;(3)由表中第3、4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摩擦和______有关;(4)有的同学认为:“机械越省力,它的机械效率越高”。

你认为这句话是______的(填“正确”或“错误”)。

你是用小明收集的数据中______两组数据对比分析来判断的;(拓展)在甲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真实值相比______(正常、偏大、偏小)。

3.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忽略绳重和摩擦):(1)利用图甲装置进行实验,若重物以0.1m/s的速度匀速上升,则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移动的速度为______m/s。

(2)只改变动滑轮重,提升同一物体进行多次实验,获得数据并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被提升物体所受的重力相同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______。

(3)分析图像中的A点可知,被提升物体所受的重力为______N。

(4)小明同学分别使用动滑轮重相同的甲、丙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甲、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4.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滑安装了如图甲、乙所示的滑轮组,实验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每个滑轮重0.5N)。

次数物体的重力/NG物体提升高度/mh拉力/NF绳端移动的距离机械效率/s/m1 2 0.1 1 0.366.7%2 3 0.1 1.40.371.4%3 4 0.1 1.80.374.1%4 2 0.1 1.50.2(1)表格内的第4次实验中应补充的数据是______ (结果精确到0.1%),这次数据是用图中______ (填“甲”或“乙”)所示的滑轮组测得的;(2)如图乙,若动滑轮重120N;忽略绳重和轮与轴的摩擦,一个质量为60kg、站在地上的人向下拉绳子自由端运送货物时,此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最大值是______。

5.如图装置为某学生在科技创新大赛时发明的可以直接测量液体密度的“密度天平”。

其制作过程和原理如下:选择一根长lm的杠杆,调节两边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在左侧离中点10cm的A位置用细线固定一个质量为150g、容积为80mL的容器。

右侧用细线悬挂一质量为50g的钩码(细线的质量忽略不计)。

测量时往容器中加满待测液体,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钩码悬挂位置直接读出液体的密度。

(1)在调节平衡螺母使该“密度天平”平衡时,若左端下沉,应将右侧平衡螺母向_______移动,直到杠杆水平平衡。

(2)该“密度天平”的“零刻度”应标在右端距支点___________cm处。

(3)该“密度天平”的最大称量密度值为___________kg/m3。

(4)若将钩码的质量适当增大,该“密度天平”的量程将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拓展)该同学还想利用此装置测量一小石块的密度,测量步骤如下:①如图乙所示,用细线将小石块和钩码拴好,分别挂于杠杆两侧,并改变二者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②分别测出小石块和钩码到支点的距离L1和L2;③在容器中盛适量的水,将小石块浸没于水中,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测出钩码到支点的距离L2′;④小石块的密度ρ石=________。

(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水的密度为ρ水)6.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第1、2、3次实验装置分别如图的甲、乙、丙所示。

次数钩码重G/N 钩码上升高度h/m有用功W有用/J测力计拉力F/N测力计移动距离s/m总功W总/J机械效率η1 4 0.1 0.4 1.1 0.5 0.55 72.7%2 4 0.1 0.4 1.6 0.3 0.48 83.3%3 2 0.1 0.2 0.9 0.3 0.27(2)比较第2次实验和第3次实验,可得出初步结论:使用同样的滑轮组,______;(3)第1次实验中动滑轮个数比第2次实验多,因而,由第1、2次实验可知:______。

7.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下图中的四个杠杆,正处于平衡状态的是:(______)(2)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进行实验,这是为了:(______)A.使用控制变量法;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更好的减小误差;B.使每组数据更为准确;D.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具有普遍性的物理规律。

(3)若改用弹簧测力计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拉动C位置,若每个钩码重10 N,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10 N(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8.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1)将杠杆的中点O挂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________。

(2)杠杆平衡后,小英同学在图甲所示的A位置挂上两个钩码,可在B 位置挂上_______个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取下B位置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拉杠杆的C点,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当弹簧测力计由位置1转至位置2的过程中,杠杆在水平位置始终保持平衡(如图乙),测力计示数将________。

(4)完成实验后,小英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测量杠杆的质量:①将杠杆的B位置挂在支架上,在B的右侧挂质量为m的钩码,前后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丙);②用刻度尺测出此时钩码悬挂位置E到B的距离L1和_______的距离L2;(用题目中③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计算出杠杆的质量m杆=________所给物理量表示);④用刻度尺测量E到B的距离L1,如图丁所示,则L1=________。

9.密度是物质重要属性,生产、生活中常常需要测量各种液体的密度。

某同学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自制了测量液体密度的杠杆密度计,可以从杠杆上的刻度直接读出液体密度的数值,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表扬,结构如图所示。

所用器材:1只轻质杠杆(自身重力忽略不计)、2只相同的合金块M和N、103kg/m3)。

细线和水(密度为ρ水=1.0×设计过程如下:步骤1:将杠杆在中点O悬挂起来,合金块悬挂在A、B两点时,杠杆水平平衡.测出B点到O点的距离l0=18cm;步骤2:将合金块M完全悬挂到水中,移动合金块N至C位置时,杠杆又在水平位置平衡,测得B点到C点的距离l C=6cm;步骤3:在杠杆上标注刻度线。

请回答下列问题:(1)密度为1.2×103kg/m3刻度线与零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______cm;(2)该液体密度计的量程是0至______×103kg/m3。

(3)要使制作的杠杆密度计测量精度更高一些,可以采取的办法是______ (4)设某个密度刻度线到B点的距离为l x,则l x与液体密度ρx的关系式是:______(用题中所给物理量的符号来表示)10.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1)杠杆静止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杠杆处于___________状态(填“平衡”或“不平衡”);(2)将杠杆调成水平平衡后进行图乙实验,在杠杆左侧某位置挂上钩码后,在A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当拉力逐渐增大到弹簧测力计最大值仍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接下来可行的操作是________。

A.将左侧平衡螺母向右调B.将弹簧测力计的悬挂点向右移动C.将钩码的悬挂点向右移动(3)如图丙所示,仍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将弹簧测力计由竖直向上拉变为斜向上拉,测力计的示数将变___________。

11.为庆祝建党100周年,科技小组制作了如图所示的展示牌(含牌面和支架),展示牌的重力为40N、重心为O,支架的夹角为60°。

为测试该展示牌的抗风力大小,以防止展示牌倾倒,小组同学将展示牌放在水平地面上,进行模拟测试,测试中假设风力F始终集中作用在展示牌的重心。

(1)第一组同学施加的力F1始终与牌面垂直,当支架刚刚离开地面时,力F1的大小为___________N。

(2)第二组同学施加的力F2始终与水平面平行,当支架刚刚离开地面时,则力F2___________F1(选填“>”“<”或“=”)。

(3)为防止展示牌倾倒,可行的措施是___________(说出一条即可)。

12.如图所示是某学习小组“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下表是实验数据记录表。

斜面倾斜程度物块重/N斜面高/m沿斜面拉力/N斜面长度/m机械效率较缓10 0.1 5.0 1 20%较陡10 0.3 6.7 1最陡10 0.5 8.4 1 60%(1)沿斜面拉动木块时,为使测力计的示数稳定,应尽量使木块做______运动。

(2)沿斜面的拉力为6.7N时,斜面的机械效率为______(精确到1%)(3)分析数据可知,斜面长一定时,斜面倾斜程度越陡,机械效率越_______13.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提出问题)如图甲所示,是一种常见的杆秤。

此时处于水平位置平衡。

发现一:小明在左侧挂钩上增加物体,可观察到提纽左侧下沉,他认为这种改变杠杆在水平平衡的方式是通过改变作用在杠杆上的______来实现;发现二:接着小新移动秤砣也使其恢复水平位置平衡,说明通过改变______的长短也可以改变杠杆的平衡。

那么,杠杆在满足什么条件时才平衡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实验前,轻质杠杆处于如图乙所示的状态使用时,首先应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实验结论)如图丙、丁、戊所示,他们进行了三次实验,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拓展应用)如图已所示,图中前臂可以看作是一个______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此杠杆的支点是图中的______点。

14.同学们为了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省、费力情况”,装置如图甲所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