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反贫困理论学科化的依据、价值与实现路径
向亚雯;罗正茂
【期刊名称】《理论建设》
【年(卷),期】2022(38)3
【摘要】后扶贫时代,我国反贫困理论研究亟须进行学科化建设。
将走更加专业化、系统化和制度化的发展道路,建立一门以减贫为导向,以贫困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贫困生成规律,最终实现减贫目的的新学科。
目前我国反贫困理论研究具有良好的知识、组织和制度基础,为其学科化发展提供了依据。
反贫困理论学科化不仅可以促
进知识专门化和系统化,而且可以培养高层次减贫专门人才和指导减贫实践,解决贫
困理论研究与减贫实践创新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推动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学科化建设,需要遵循“由外而内”“内外兼修”的学科发展路径;建立学科范式,界定学科边界;开展跨学科研究,克服学科边界带来的障碍。
【总页数】11页(P95-105)
【作者】向亚雯;罗正茂
【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经济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1
【相关文献】
1.马克思反贫困理论的经济伦理特质及其在当代中国的价值实现
2.马克思贫困理论及对新时代我国反贫困事业的实践价值
3.构建中国特色出版学科体系的历史依据、理论价值和实践路径
4.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视域下的中国化的反贫困道路及其
当代价值5.反贫困理论背景下工会参与乡村振兴的遵循原则和实现路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