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测试题及答案隋唐和辽宋夏金元1、秦朝开凿了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隋朝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秦、隋两朝的这一举措都()A.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B.保障了两朝的长治久安C.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D.推动了对外文化的交流2、“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下列皇帝最能秉持这一理念的是()A.汉武帝B.唐太宗C.明太祖D.康熙帝3、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材料中“在上有”的制度是指()A.三公九卿制B.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D.行省制4、唐太宗时期增订完成“十部乐”,分别为燕乐、清商乐、西凉乐、扶南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

这体现出唐代()A.皇帝安于享乐B.奢靡之风盛行C.文化兼容并包D.尚武风气流行5、小明运用下面四幅图进行研究性学习。

他研究的主题应是()河姆渡人的骨耜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汉代牛耕图唐代曲辕犁A.耕作方式的进步 B.冶铁技术的提高 C.铁犁牛耕的出现 D.原始农业的兴起6、唐朝诗人元禛在其诗作《法曲》中写道:“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

……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这反映了当时的唐朝()A.政治清明,社会稳定 B.经济繁荣,国库充盈C.文教昌盛,人才辈出D.民族交融,相互学习7、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把唐朝称为“最具世界色彩的朝代”。

下列史实符合这一观点的是()A.张骞出使西域 B.文成公主入藏 C.鉴真东渡 D.澶渊之盟8、唐朝时期,东亚国家与中国在语言文字、思想意识、社会组织、物质文明等方面联成一体,形成一个以中国为文化源的中华文化圈。

以下促成这一文化圈形成的有()①日本遣唐使来华②鉴真东渡③新罗学习唐朝政治制度④郑和下西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唐朝是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下列描述最能体现唐朝对外开放特点的是()A.双向交流兼容并蓄 B.政策开明和同一家C.恩威并重怀柔为主 D.昂扬进取泽被东西10、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

以下关于唐朝的历史,属于历史观点的是()A.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B.唐太宗时,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C.安史之乱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D.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经11、宋朝的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均高于武将,武将则受到多方面的牵制。

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这反映了当时宋朝()A.藩镇割据B.重文轻武C.重农抑商D.尚武轻文12、关于禁军之策,宋神宗阐述:禁军二十二万,“京师十万余,诸道十万余”,使京师之兵与诸道之兵“内外相制”,天下因此安定百余年。

这一策略()A.导致了武将专权 B.分割了宰相权力C.提高了文官地位 D.加强了中央集权13、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对宋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影响主要表现在( )A.发展了商业经济B.调和了民族关系C.造就了文治局面D.活跃了市民生活14、文旅融合唤醒城市记忆。

下列城市名片可以唤醒南宋都城记忆的是()A.秦俑故乡,丝路源头 B.繁华汴水,精彩开封C.六朝古都,金陵风韵 D.千古宋城,梦回临安15、如图呈现了西汉至南宋时期南北方户数的变化情况,这说明()A.北方财富增长 B.经济重心南移 C.中央集权加强 D.宋代社会气象万千16、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在中国古代货币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几次重要的演变。

下列演变开始于北宋的是()A.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变 B.由杂乱形状向统一货币演变C.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演变 D.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演变17、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这一现象表明()A.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实现南移 B.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C.中国古代丝织生产达到高峰 D.宋代的制瓷水平领先世界18、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藏两族友好交往有着悠久的历史。

为更好地管理西藏,元朝设立了()A.西域都护 B.宣政院 C.驻藏大臣 D.伊犁将军19、“今天下疏远去处,亦列置行省……名称太过,威权太重。

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

”材料评论的是( )A.郡县制B.三省六部制C.行省制D.科举制20、《资治通鉴》是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下列历史人物不可能出现在该著作中的是()A.秦始皇 B.张骞 C.毕昇 D.唐太宗21、据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开封)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

张择端通过画笔也生动描绘了开封繁华和市场繁荣的景象,这幅画作是()A.《兰亭集序》B.《步辇图》C.《清明上河图》D.《盛世滋生图》22、北宋编撰《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该书所记述的历史起止时间位于下图中( )23、他的词“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他极大地提高了词的品位,确定了豪放派在宋代词坛的重要地位。

他是()A.李白B.苏轼C.李清照D.关汉卿24、诗词大会是大家喜欢的一档节目,宋朝有一位女词人的词常在节目中出现。

她的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同时也抒写了深沉的忧患情怀,这位女词人是()A.李清照 B.苏轼 C.辛弃疾 D.白居易25、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中写道:“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

”下列对此解读不准确的是()A.三大发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B.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C.指南针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D.火药的发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26、6月23日9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五I五颗导航卫星,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全面完成。

下列发明中与导航相关的是()A. 造纸术B. 印刷术C. 火药D. 指南针27、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与革新很难推广和服务于社会,如北宋活字印刷术直至明朝时期仍未推广。

而15世纪末,印刷术传入欧洲后,大量印刷人文思想著作和大众文学,促进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正如鲁迅所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

出现这种现象的决定性因素是()A.落后保守的思想B.行业之间的隔绝C.分散的小农经济D.封闭的技艺传承28、下列哪一史实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A.隋文帝灭掉陈朝B.隋朝创立科举制C.隋朝统一度量衡D.隋朝开通大运河29、如图中的历史人物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被日本人民誉为“文化之父”和“律宗之祖”。

下列关于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①他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顺利东渡日本②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③他是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④他只潜心研究佛经而不过问其他领域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30、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 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

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A.对边疆统治加强B.民族交融成为主流C.经济文化的繁荣D.开元盛世成就辉煌31、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的人工水道(下图)。

这一伟大工程()A.中心是①——长安 B.最南端到达②——今天的扬州C.是隋文帝的政绩之一 D.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32、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A.开凿运河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靖康之变33、下列有关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①都完成了全国的统一②都城都位于今天的北京③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34、“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危害之大。

”宋太祖这一政治理念实施后产生的影响是()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②使得军队战斗力增强③士人更加受到尊重④提高了官僚集团的整体素质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35、右面方框内的对话讨论的是()A.宋夏议和 B.宋辽议和C.宋金议和 D.辽金议和3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

其中,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

争论数起。

”这表明,交子()A.产生于商业纠纷中 B.是印刷技术进步的产物C.是民间交易的凭证 D.只在少数育人之间流通37、元朝统治者在划分行省时,打破以往依“山川形便”划分行政区域的原则,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

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一级政区。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分裂割据 B.实现国家统一C.强化思想控制 D.开发边疆地区38、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

下面是某同学用制表法梳理少数民族杰出人物时制作的表格,表格中由上到下应依次填写的人物是()A阿骨打、忽必烈C.阿骨打、孝文帝、忽必烈、铁木真 D.阿骨打、孝文帝、铁木真、忽必烈39、“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

下列诗句能够补证唐朝中外交往的是()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B.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C.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D.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40、有人经过研究发现:两宋时,四川远离中原战火,局势一向较为安定且富庶,成都、眉山成为四川刻书中心。

到十三世纪中叶,蒙古兵攻占四川地区,大肆抢掠,成都、眉山的版刻业自此一蹶不振。

由此可见()A.战争是破坏经济文化发展的罪魁祸首 B.社会安定是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条件C.经济的繁荣促进了雕版印书业的发展 D.两宋时四川地区活字印刷术比较发达41、下列对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杰出首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阿骨打建立金B.阿保机建立契丹国C.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D.成吉思汗建立元朝42、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

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不出10年,一个新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400年。

汉朝在公元前后各经历约200年,全盛时管辖的人口约6000万,足可与罗马帝国相比拟,就是从所控制地域和存在的时间上讲,两个帝国也可以相提并论,只是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