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级网络技术考试复习资料 第3章 局域网基础

三级网络技术考试复习资料 第3章 局域网基础

第3章局域网基础【考点一】局域网基本概念1.局域网的主要技术特点(1)局域网覆盖有限的地理范围,它适用于机关、公司、校园、军营、工厂等有限范围内的计算机、终端与各类信息处理设备连网的需求。

(2)局域网具有高数据传输速率(10Mbps~1 000 Mbps)、低误码率、高质量的数据传输环境。

(3)局域网一般属于一个单位所有,易于建立、维护和扩展。

(4)决定局域网特性的主要技术要素是:网络拓扑、传输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5)局域网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角度可以分为两类:共享介质局域网与交换式局域网。

2.局域网拓扑构型局域网在网络拓扑上主要采用了总线型、环型与星型结构;在网络传输介质上主要采用了双绞线、同轴电缆与光纤。

3.局域网传输介质类型与特点局域网常用的传输介质有: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与无线通信信道。

局域网产品中使用的双绞可以分为两类:屏蔽双绞线(STP,Shielded Twisted Pair)与非屏蔽双绞线(UTP,Unshiekede Twisted Pair)。

【考点二】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目前被普遍采用并形成国际标准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1)带有冲突检测的域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方法。

(2)令牌总线(Token Bus)方法。

(3)令牌环(Token Ring)方法。

1.IEEE 802模型与协议IEE 802委员会为局域网制定了一系列标准,统称为IEEE 802标准。

这些标准主要是:(1)IEEE 802.1标准,它包括局域网体系结构、网络互连,以及网络管理与性能测试。

(2)IEEE 802.2标准,定义了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功能与服务。

(3)IEEE 802.3标准,定义了CSMA/CD总线介质访问控制子层与物理层规范。

(4)IEEE 802.4标准,定义了令牌总线(Token Bus)介质访问控制子层与物理层规范。

(5)IEEE 802.5标准,定义了令牌环(Token Ring)介质访问控制子层与物理层规范。

(6)IEEE 802.6标准,定义了城域网MAN介质访问控制子层与物理层规范。

(7)IEEE 802.7标准,定义了宽带技术。

(8)IEEE 802.8标准,定义了光纤技术。

(9)IEEE 802.9标准,定义了综合语音与数据局域网IVD LAN技术。

(10)IEEE 802.10标准,定义了可互操作的局域网安全性规范SILS。

(11)IEEE 802.11标准,定义了无线局域网技术。

2.IEEE 802.3标准与Ethernet局域网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角度可以分为两类:共享介质局域网与交换式局域网。

IEEE 802.2标准定义的共享介质局域网有3类:采用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总线型局域网、采用Token Bus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总线型局域网与采用Token Ring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环型局域网。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局域网是基带总线局域网--Ethernet(以太网)。

Ethernet的核心技术是它的随机争用型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即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方法。

3.IEEE 802.4标准与Token BusIEEE 802.4标准标准定义了总线拓扑的令牌总线(Token Bus)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与相应的物理规范。

Token Bus是一种在总线拓扑中利用"令牌"(Token)作为控制结点访问公共传输介质的确定型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在采用Token Bus方法的局域网中,任何一个结点只有在取得令牌后才能使用共享总线支发送数据。

令牌是一种特殊结构的控制帧,用来控制结点对总线的访问权。

4.IEEE 802.5标准与Token Ring令牌环介质访问控制技术最早开始于1969年贝尔研究室的Newhall环网,最有影响的令牌环网是IBM Token Ring。

IEEE 802.5标准是在IBM Token Ring协议基础上发展和形成的。

IEEE 802.5标准对以上技术进行了一些改进,这主要表现在:(1)单令牌协议环中只能存在一个有效令牌,单令牌协议可以简化优先级与环出错恢复功能的实现。

(2)优先级位令牌环支持多优先级方案,它通过优先级位来设定令牌的优先级。

(3)监控站环中设置一个中央监控站,通过令牌控位执行维护功能。

(4)预约指示器通过令牌预约,控制每个结点利用空闲令牌发送不同优先级的数据帧所占用的时间。

IEEE 802.5标准定义了25种MAC帧,用以完成环维护功能,这些功能主要是:环监控器竞争、环恢复、环查询、新结点入环、令牌丢失处理、多令牌处理、结点撤出和优先级控制等。

5.CSMA/CD与Token Bus、Token Ring的比较与确定型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比较,CSMA/CD方法有以下几个主要的特点:(1)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算法简单,易于实现。

目前有多种VLSI可以实现CSMA/CD方法,这对降低Ethernet成本、扩大应用范围是非常有利的。

(2)CSMA/CD是一种用户访问总线时间不确定的随机竞争总线的方法,适用于办公自动化等对数据传输实时性要求不严格的应用环境。

(3)CSMA/CD在网络通信负荷较低时表现出较好的吞吐率与延迟特性。

但是,当网络通信负荷增大时,由于冲突增多,网络吞吐率下降、传输延迟增加,因此CSMA/CD方法一般用于通信负荷较轻的应用环境中。

与随机型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比较,确定型介质访问控制方法Token Bus、Token Ring有以下几个主要的特点:(1)Token Bus或Token Ring网中结点两次获得令牌之间的最大间隔时间是确定的,因而适用于对数据传输实性要求较高的应用环境,如生产过程控制领域。

(2)Token Bus与Token Ring在网络通信负荷较重时表现出很好的吞吐率与较低的传输延迟,因而适用于通信负荷较重的应用环境。

(3)Token Bus与Token Ring不足之处在于它们都需要复杂的环维护功能,实现较困难。

【考点三】高速局域网技术1.高速局域网研究基本方法为了克服网络规模与网络性能之间的矛盾,人们提出了二种解决方案:第一种方案是提高Ethernet数据传输速率,从10 Mbps提高到100 Mbps,甚至到1 Gbps,这就导致了高速局域网(Fast Ethernet)的研究与产品开发。

在这个方案中,无论局域网的数据传输速率提高到100 Mbps,还是1 Gbps,但它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上仍采用CSMA/CD的方法;第二种方案是将一个大型局域网划分成多个用网桥或路由器互连的子网,网桥与路由器可以隔离子网之间的交通量,使每个子网作为一个独立的小型Ethernet,通过减少每个子网内部结点数N 的方法,使每个子网的网络性能得到改善,而每个子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仍采用CSMA/CD的方法。

2.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1)使用基于IEEE 802.5的单令牌的环网介质访问控制MAC协议。

(2)使用IEEE 802.2协议,与符合IEEE 802标准的局域网兼容。

(3)数据传输速率为100 Mbps,连网的结点数≤1000,环路长度为100 km。

(4)可以使用双环结构,具有容错能力。

(5)可以使用多模或单模光纤。

(6)具有动态分配带宽的能力,能支持同步和异步数据传输。

FDDI主要用于以下4种应用环境:(1)计算机机房网(称为后端网络),用于计算机机房中大型计算机与高速外部设备之间的连接,以及以可靠性、传输速度与系统容错要求较高的环境。

(2)办公室或建筑物群的主干网(称为前端网络),用于连接大量的小型机、工作站、个人计算机与各种外部设备。

(3)校园网的主干网,用于连接分布在校园中各个建筑物中的小型机、服务器、工作站和个人计算机,以及多个局域网。

(4)多校园的主干网,用来连接地理位置相距几公里的多个校园网、企业网,成为一个区域性互连多个校园网、企业网的主干网。

3.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00 Mbps,Fast Ethernet保留着传统的10 Mbps速率Ethernet的所有特征,即相同的帧格式,相同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CSMA/CD,相同的接口与相同的组网方法,而只是把Ethernet每个比特发送时间由100 ns降低到10 ns。

1995年9月IEEE 802委员会正式批准了Fast Ethernet标准IEEE 802.3u。

IEEE 802.3u标准在LLC子层使用IEEE 802.2标准,在MAC子层使用CSMA/CD方法,只是在物理层作了些调整,定义了新的物理层标准100 BASE-T。

100 BASE-T标准采用介质独立接口(MII,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它将MAC子层与物理层分隔开来,使得物理层在实现100 Mbps速率时所使用的传输介质和信号编码方式的变化不会影响MAC子层。

100BASE-T可以支持多种传输介质,目前制定了三种有关传输介质的标准:100BASE-TX、100BASE-T4与100BASE-FX。

4.千兆以太网Gigabit Ethernet在1998年2月,IEEE 802委员会正式批准了Gigabit Ethernet标准(IEEE 802.3z)。

Gigabit Ethernet的传输速率比Fast Ethernet快10倍,数据传输速率达到1 000 Mbps。

Gigabit Ethernet保留着传统的10 Mbps速率Ethernet的所有特征(相同的数据帧格式、相同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相同的组网方法),只是将传统Ethernet每个比特的发送时间由100 ns降低到1 ns。

IEEE 802.3z标准在LLC子层使用IEEE 802.2标准,在MAC子层使用CSMA/CD方法,只是在物理层作了一些必要的调整,它定义了新的物理层标准(1000 BASE-T)。

1000 BASE-T标准定义了千兆介质专用接口(GMII,Gigabit 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它将MAC子层与物理层分隔开来。

这样,物理层在实现1 000 Mbps速率时所使用的传输介质和信号编码方式的变化不会影响MAC子层。

1000 BASE-T标准可以支持多种传输介质。

目前,1000 BASE-T有以下几种有关传输介质的标准:(1)1000 BASE-T1000 BASE-T标准使用的是5类非屏蔽双绞线,双绞线长度可以达到100 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