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的名人故事(精选)数学的名人故事篇1欧拉(1707~1783),瑞士数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欧拉从小着迷数学,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数学天才。
他13岁便成为著名的巴塞尔大学的学生,16岁获硕士学位,23岁就晋升为教授。
1727年,他应邀去俄国圣彼得堡科学院工作。
过度的劳累,致使他双目失明。
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的工作。
欧拉具有惊人的记忆力。
据说,1771年圣彼德堡的一场大火,把他的大量藏书和手稿化为灰烬。
他就凭着惊人的记忆,口授发表了论文400多篇、论着多部。
欧拉这个18世纪的数学巨星,在微积分、微分方程、几何、数论、变分学等领域都作出了巨大贡献,从而确定了他作为变分法奠基人、复变函数先驱者的地位。
同时,他还是一位出色的科普作家,他发表的科普读物,在长达90年内不断重印。
欧拉是古往今来最多产的数学家,据说他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够当时的圣彼得堡所有的印刷机同时忙上好几年。
欧拉作为历史上对数学贡献最大的四位数学家之一(另外三位是阿基米德、牛顿、高斯),被誉为"数学界的莎士比亚"。
数学的名人故事篇2阿基米德(约公元前287-212年),希腊物理学家、数学家。
阿基米德的父亲是一位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特别喜爱数学。
有一次,国王请他去测定金匠刚刚为其做好的王冠是纯金的还是掺有银子的混合物,并且告诫他不得毁坏王冠。
起初,阿基米德茫然不知所措。
直到有一天,当自己泡一大满盆洗澡水里时,溢出水量的体积等于他身体浸入水中的那部分体积。
那么,如果把王冠浸入水中,根据水面上升的情况算出王冠的体积与等重量金子的体积相等,就说明王冠是纯金的;假如掺有银子的话,王冠的体积就会大一些。
他兴奋地从浴盆中跃出,全身赤条条地奔向皇宫,大喊着:"我找到了!找到了!"他为此而发明了浮力原理。
除此之外,他还发现了著名的杠杆原理。
伴随着这一发明,还产生了一句众所周知的名言:"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在阿基米德的老年岁月里,他的祖国与罗马发生战争,当他住的城市遭劫掠时,阿基米德还专心地研究他在沙地上画的几何***形,凶残的罗马士兵刺倒了这位75岁的老人,伟大的科学家扑倒在鲜血染红了的几何***形上……阿基米德死后,人们整理出版了《阿基米德遗着全集》,以永远缅怀这位科学巨匠的伟大业绩。
数学的名人故事篇3高斯(1777~1855),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高斯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幼年时,他在数学方面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华。
3岁能纠正父亲计算中的错误;10岁便***发现了算术级数的求和公式;11岁发现了二项式定理。
少年高斯的聪颖早慧,得到了很有名望的布瑞克公爵的垂青与资助,使他得以不断深造。
19岁的高斯在进大学不久,就发明了只用圆规和直尺作出正17边形的方法,解决了两千年来悬而未决的几何难题。
1801年,他发表的《算术研究》,阐述了数论和高等代数的一些问题。
他对超几何级数、复变函数、统计数学、椭圆函数论都有重大贡献。
作为一个物理学家,他与威廉。
韦伯合作研究电磁学,并发明了电极。
为了进行实验,高斯还发明了双线磁力计,这是他对电磁学问题研究的一个很有实际意义的成果。
高斯30岁时担任了德国著名高等学府天文台台长,并一直在天文台工作到逝世。
他平生还喜欢文学和语言学,懂得十几门外语。
他一生共发表323篇(种)着作,提出了404项科学创见,完成了4项重要发明。
高斯去世后,人们在他出生的城市竖起了他的雕像。
为了纪念他发现做出17边形的方法,雕像的底座修成17边形。
世人公认他是一位和牛顿、阿基米德、欧拉齐名的数学家。
数学的名人故事篇4陈景润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
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求学时,勤奋的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书院,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丧,不想因战事被滞留家乡。
几所大学得知消息,都想邀请沈教授前去讲学,他谢绝了邀请。
由于他是英华的校友,为了报达母校,他来到了这所中学为同学们讲授数学课。
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
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
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它像一个美丽的光环,在我们不远的前方闪耀着眩目的光辉。
”陈景润瞪着眼睛,听得入神。
从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课余时间他最爱到***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因此获得了“书呆子”的雅号。
兴趣是第一老师。
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出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数学的名人故事篇5在二十世纪之初,著名的德国数学家大卫希尔伯特发表了二十三个吸引人,但却让绝大多数天才数学家也大伤脑筋的问题。
其中第十问题描述为是否存在一般的算法可以判定所有的丢番***方程(整系数多项式方程)的可解性。
设想,存在一个机器对于任意一个丢番***方程可以判别这个方程是否可解。
数学家们常常通过简单而广泛的观察来处理大自然中无穷无尽又超乎解决能力范围的谜题。
这个特殊的问题引起了伯克利数学家茱莉亚罗宾逊的兴趣。
经过了几十年的研究,罗宾逊与她的同事包括马丁戴维斯与希拉里普特南合作,最终给出了一种情况,否定回答了希尔伯特第十问题。
在1970年,一位年轻的俄罗斯数学家尤里马季亚谢维奇利用罗宾逊,戴维斯和普特南提供的思路解决了该问题。
由于其在数论方面杰出的贡献,罗宾逊成为了杰出的数学家,那是一个最重要的数学问题之一,罗宾逊为它的解决铺平了道路。
在美国数学协会的一篇文章,“茱莉亚罗宾逊自传”中,她的妹妹和传记作家康斯坦斯里德写到“通常情况下,她永远不会刻意去收集自己的故事。
但就她而言,她在数学上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重要的。
”数学的名人故事篇6在1842年,剑桥数学教授查尔斯巴贝奇在都灵大学做了一场关于他的解析机器(第一台计算机)的设想的讲座。
此后,数学家路易吉蒙博将讲座笔记转录为法语。
年轻的女伯爵阿达洛夫莱斯被查尔斯惠斯通(巴贝奇的一位朋友)委托把蒙博的笔记翻译成英语。
由于其在记录时富有远见的记法,她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位程序员。
这份笔记在1843年被发表,洛夫莱斯在G部分增加了她个人的笔记,其中列出了一份计算伯努利数的算法。
实际上,她利用了巴贝奇的理论机器,将它变成了可计算的现实。
阿达洛夫莱斯为那些想要探索计算奥秘的人提供了一条路,并持续地影响着科技的发展。
尽管她们的贡献意义深远,这三位女性数学家的发现却经常被男性数学家的贡献所遮蔽。
据2023年联合国的估计,在世界上男人与女人的数量基本相同(101.8位男性对100位女性)。
由此我们受到启发,工作在数学领域的女性应该和这一领域的男性有大致相同的数量。
我们之所以没能看到这一点,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我们错误地认识了女性数学家的历史贡献。
考虑到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的重要地位,我们认为促进和鼓励更多的女性进入数学领域,在一个文明社会里,是大势所趋的。
数学的名人故事篇7苏步青,是我国蜚声海内外的杰出数学家。
在读初中的时候,苏步青凭着自己的天资聪明、勤学好问,成绩一直非常好,但对数学还没什么兴趣,因为他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
在浙江省立十中念初三时,学校来了一位教数学的老师,听说这位老师是很出众的,所以听说他能来给上数学课,苏步青也稍微地提起了一点兴趣。
“铃......”上课铃响了,从门外走进一个身材瘦高、穿白色西装的年轻人,他的脸色很白,棱角很分明,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
这样年轻还穿西装的老师真是罕见,一进门便引起班里的一片哗然。
走上讲台,杨老师表现得很镇静,把课本向桌上一摔,说了声:“同学们,我姓杨,大家今天不用担心没还课本而被老师骂了,因此今天我们不讲课本,我们要讲国家!”他讲话的声音不算大,但每个字都像晶亮的子弹射进每个人的心房。
于是下面又是一阵骚动,没精打采的苏步青也亮起了精神。
杨老师接着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
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存,在此一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该负起应有的责任。
”他旁征博引随后又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为了救亡***存,必须振兴科学。
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这一堂课使苏步青明白了数学的真正意义和自己身上肩负的历史责任,就是这节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把他引入了神秘的数学王国。
从那以后,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
功夫不负有心人,苏步青在数学上渐渐地崭露了头角。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
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国任教。
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
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心甘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数学的名人故事篇8维纳是最早为美洲数学赢得国际荣誉的大数学家,维纳最有名的故事是有关搬家的事。
一次维纳乔迁,妻子熟悉维纳的方方面面,搬家前一天晚上再三提醒他。
她还找了一张便条,上面写着新居的地址,并用新居的房门钥匙换下旧房的钥匙。
第二天维纳带着纸条和钥匙上班去了。
白天恰有一人问他一个数学问题,维纳把答案写在那张纸条的背面递给人家。
晚上维纳习惯性地回到旧居。
他很吃惊,家里没人。
从窗子望进去,家具也不见了。
掏出钥匙开门,发现根本对不上齿。
于是使劲拍了几下门,随后在院子里踱步。
突然发现街上跑来一小女孩。
维纳对她讲:“小姑娘,我真不走运。
我找不到家了,我的钥匙插不进去。
”小女孩说道:“爸爸,没错。
妈妈让我来找你。
”数学的名人故事篇9在抽象代数中浸润一段时间,会接触到一个经常出现的名字,那就是艾米诺特。
她的工作涉及的领域从物理到近世代数,使得诺特成为数学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她1913年在变分法上的工作,诞生了诺特定理,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数学定理之一,并且这个定理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