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中西医治疗进展慢性功能性便秘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甚明了,属于顽固难治性疾病。
慢性功能性便秘由于基础病、合并症较多,愈后效果不理想,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
本文以文献研究结果为基础,就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中西医研究现状作系统性回顾,探讨中西医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进展。
标签:慢性功能性便秘;中西医;治疗进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发病率逐年上升。
据报道,亚洲发病率约为8.75%,欧洲为17.1%[1],我国发病率达4%~7%,其中老年患者占多数[2]。
长期慢性便秘所引起的诸多并发症,如易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引发痔疮、肛裂等肛肠疾病,提高罹患肠道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以及滥用通便药物后的副作用[3],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威胁。
因此,如何有效地给予治疗,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现对中西医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分析,总结中西医研究现状,探讨中西医对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治疗进展,以期更好指导临床。
1疾病概述慢性功能性便秘存在结直肠肛管盆底的功能异常,其典型症状包括:患者无排便欲望与诉求,肠道内容物在结肠内停留时间较正常人延长,肠道蠕动减慢、便质干燥、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虽有便意而排出困难。
患者往往靠刺激性泻剂排便,结肠传输功能试验提示慢传输。
目前慢性功能性便秘发病原因及机制并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同精神心理因素、饮食因素、器质性因素、药物因素、遗传等因素有关外,还涉及激素、神经递质等调节因子异常、排便动力学异常等[4]。
国际上多根据结肠动力学特点进行分型,将慢性功能性便秘分为三种类型:慢传输型、出口梗阻型及混合型[5],其中以慢传输型便秘最为常见。
中医学认为,慢性功能性便秘基本病变属大肠传导失职,且与肺、脾、胃、肝、肾功能失调有关。
病因归纳起来有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邪犯胃、禀赋不足等。
病性可概况为寒热虚实四个方面。
基本病机为热结、气滞、寒凝、气血阴阳亏虚致大肠传导失司。
实者病机在于邪滞胃肠,壅塞不通,可分为肠胃积热型、气机郁滞型、阴寒积滞型;虚者病机在于肠失湿润,推动无力,包括气虚、血虚、阴虚、阳虚。
2西医治疗进展西医传统疗法除一般的饮食调节法、行为训练法外,尚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目前临床使用的治疗药物主要为泻剂、促胃肠动力剂、微生态制剂及大便软化剂。
常用泻剂主要通过增加肠蠕动、减少肠内粪便停留时间、改变肠黏膜的局部吸收与分泌、增加肠道水分等机制促使患者排便,包括刺激性泻剂、容积性缓泻剂、渗透性泻剂、润滑性泻剂等。
促动力药物以5-HT4受体激动剂为主,微生态制剂主要通过纠正肠内异常菌群促进排便[6]。
对于非手术疗法治疗无效者,通常采用手术助其肠黏膜恢复正常活动。
结肠次全切术和回直肠吻合术专门针对慢传输型患者,且后者成功率更高;出口梗阻型患者则采用肛管直肠括约肌切除术。
重度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采取结肠次全切除术或全切除术[7]。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方法也随之发生变化,生物反馈疗法、心理干预疗法、结肠水疗法、神经肌肉刺激疗法等新治疗手段层出不穷。
20世纪90年代起逐步用于便秘及其失禁的治疗的神经肌肉刺激疗法,国外研究十几年并作为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有效且首选方法的生物反馈疗法,相较之药物治疗具有无药物依赖性、成本低、无创伤性等优点,近年来亦被国内多地区用于临床[8]。
国内另有对便秘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疗法,使得患者排便次数明显增加的报道。
近几年发展迅猛的结肠水疗,可有效减轻患者对泻性药物的依赖,被公认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安全有效的非手术疗法[9],其优势在于临床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易接受。
另有穴位离子透入、肛直肠腔内理疗、肛门直肠手术等综合治疗。
传统手术疗法的不断改进,治疗药物不断更新换代,加上新技术新手段的运用,均大大增加了治疗方法的可选性,使得临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最优治疗方案,从而达到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目的。
但以上新兴疗法有待于通过更深层次的临床研究来验证其疗效并从中得到改进。
值得一提的是,临床研究表明,以上各种疗法单一治疗效果均有限,故根据病情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治疗手段,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3中医治疗进展中医强调辨证施治,从整体上调理气血阴阳、调整脏腑机能,恢复肠道正常传输功能,中医复方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以益气温阳、养血润肠、疏肝理脾、补气益肺、行气润肠等为基本治则,结合患者个体情况进行辨证加减,分别予以遣方用药。
目前用于治疗便秘的中成药种类繁多,疗效亦不错,如复方芦荟胶囊、新清宁片、麻仁润肠丸、麻仁滋脾丸、麻仁软胶囊、四磨汤口服液、六味安消胶囊麻仁丸、苁蓉口服液、通便灵等。
运用中成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需辩证施用,不可滥用。
文献报道,中药单方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值得关注。
生白术、车前子、全瓜蒌、肉苁蓉、当归、白芍、草决明、牛蒡子、芦荟、女贞子单用均能有效促进肠蠕动,通便作用明显,疗效确切[10]。
又如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等润肠通便药,泻下力较缓和,用于治疗老年性慢性功能性便秘[11]。
李红对不同剂量车前子对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的治疗作用研究中发现,大剂量车前子通便作用明显传统的针灸推拿作为中医特色疗法,用于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其临床疗效已得到肯定。
高希言教授针刺八髎穴,同时刺激骶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增强肠道蠕动和分泌功能[13]。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针刺八髎穴结合艾灸疗效满意[14]。
印淑均用针刺法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根据疾病不同分型选穴,运用补泻手法,临床疗效显著[15]。
赵富生使用推揉、拿抖、挤压腹部、揉按背腰、滑按夹脊等手法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16]。
左静对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足底反射治疗,明显改善患者的腹胀痛指数,且临床随访复发率显著降低[17]。
随着对慢性功能性便秘研究的深入,人们对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认识不断提高,治疗方法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用指针疗法结合穴位注射、针刺腧穴配合中频治疗仪、针刺配合汤药治疗、针刺配合推拿治疗等新的治疗方法。
另有用穴位注射埋线法、腰背部走罐加耳穴贴压法、耳针直肠穴、耳穴压丸加穴位贴敷法等,上述疗法均有相应的临床报道,临床疗效值得关注。
4小结目前中西医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方法多样,各有优势和不足。
西医传统药物疗法短时疗效尚可,但长期使用毒副作用大,易造成药物依赖,甚至停药后出现疾病反弹现象。
另研究发现,促动力药临床疗效较好,但有诱发心律失常的可能,而微生态制剂疗效则十分有限。
手术疗法适应症严格,花费大、风险高,患者承受的痛苦较大,且预后不甚理想,术后出现并发症和复发的几率较高。
因此,应谨慎合理地使用。
中医药强调辨证施治,须辨明寒、热、虚、实、气、血、阴、阳,从整体上调节脏腑机能,调理气血阴阳,故不主张偏执一方一法,不一味追求疗效而妄用泻下药;加上成本低廉、灵活多变、极具特色的中医各式疗法,同西医疗法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但中医疗法目前尚缺乏统一的临床分型标准和严格的疗效判定标准,缺少科学规范化的大型临床对照研究,可操作性和重复性差;临床研究多停留在总结医家治疗经验和疗效观察层面,而在探索治疗机制、追踪远期疗效方面的研究甚为欠缺;有关复方制剂的药理研究较少,科研设计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尚有待提高。
任何一种疗法都有其利弊,很难客观评价孰优孰劣,且单一疗法越来越不能满足临床需要,故我们不应把精力放在争论上面,而应该思考如何将西医治疗方法与中医辩证施治有机结合起来,以期更好服务于临床。
参考文献[1] George P,Vangelis GA,Eleni M,et al.Epidemiology of constipation in Europe and Oceania:a systematic review[J].BMC Gastroenterology,2008,8(5):1-7.[2] 乔靖,林亮.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39(1):[3] 孟玲,张迎泉.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9):2724-2725.[4] 辛海威,方秀才,柯美云.功能性便秘性别差异及其原因[J].协和医学杂志,2011,2(3):281-283.[5] 阚志超,姚宏昌,龙治平,等.天津市成年人慢性便秘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04,24(10):612-614.[6] 姜入铭,李毅平.慢性功能性便秘中西医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12,34(10):1585-1586.[7] 周峰,张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治疗进展[J].光明中医,2010,25(7):1310-1311.[8] 杨柳明,林济宝,赵延龙,等.慢性功能性便秘与生物反馈[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4,12(1):202-204.[9] 梁仲惠,杜平,彭丽琼,等.慢性功能性便秘结肠水疗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消化及介入治疗,2008,13(1):58-59.[10] 聂慧芳,黄亚娟.中医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概况[J].湖南中医杂志,2012,28(3):166-167.[11] 杨静,张声生.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北京中医,2007,26(1):61-62.[12] 李红.不同剂量车前子对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的治疗作用.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11):70.[13] 徐翠香,高崚.高希言教授八髎穴临床应用举隅[J].中医学报,2012,27(1730:1279-1280.[14] 向萍,张苏闽,方健,等.非药物方式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9):1147-1148.[15] 印淑均.针灸治疗习惯性便秘10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22(3):163.[16] 赵富生.按摩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体会[J].按摩与导引,2007,24(4):15.徐洋,张素蕾,龚枚.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治疗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1(03):93-94.[17] 左静.足反射疗法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08,24(8):33-34.[18] 马继征,刘绍能,吴泰相,等.中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效果的系统评价[J].中医循证医学杂志,2010,10(10):1213-1221.[19] 王幸,杨关根.中医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进展[J].江西中医药,2011,42(342):74-75.雒福东,代述东,何涛,等.慢性功能性便秘中医临床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6):1041-1042.[20] 耿学斯,肖秋平.慢性功能性便秘中西医结合经验性治疗方案的优化研究[J].陕西中医,2009,30: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