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梦想教育个性化辅导授课案科目:年级:时间:年月日类型:◎基础◎中等◎偏难授课目的:自然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⑴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⑵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⑶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选考〕⑷掌握地球的结构补充:本章难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要求掌握灵活运用和计算授课内容:〔Ⅰ、知识点梳理Ⅱ、典型例题讲解Ⅲ、随堂练习巩固Ⅳ、附带课后练习〕注意:授课案必须按照四部曲完成,上完课后授课案必须要有教师红笔批注.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认识过程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可见宇宙:半径140亿光年天体系统的形成: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太阳系:银河系中心天体〔太阳〕:质量占99.86% 地月系: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组成地球和月球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他行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普通性:外观和所处的位置〔地球在一个安全的宇宙环境中〕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自身条件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自转和公转周期适当,使地表温度变化小,有利于地球上存在液态水〔适宜的温度、合适的大气,充足的水分〕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恒星、星云、行星、彗星、流星、卫星等〕.天体又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八大行星:共面性、近圆形和同向性深度拓展:1、航天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维度:纬度越低,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离心力越大.方向:向东发射,可获得较大的初始速度,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惯性,节省燃料.气象条件:阴天少,雷雨天气少,云量少,云层离地表高,风速小.〔最关键的因素〕人口密度:要选择人烟稀少的地区,沙漠地区.地形、地质:地形平坦,视野开阔,地质结构稳定.2、航天返回基地的区位选择人烟稀少的地区地势平坦开阔的草原地区,水面少,便于发现目标和开展营救的地区距离发射场、控制中兴位置适中,有利于监控、抢救等工作开展.随堂练习:1、宇宙中能自身发光发亮的天体是〔〕A行星B卫星C恒星D月球2.、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的宇宙X围是:< >A、河外星系B、银河系C、总星系D、地月系3、地球是一颗普通行星的具体表现是〔〕A.自转方向同其它行星一致B.质量和体积同太阳相近C.公转轨道同太阳系其它行星几乎在同一平面D.有生命的存在4、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上标出各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2〕填写天体名称A B C D E F G H I<3>J天体的周期是________〔4〕小行星带的位置在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概念: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发射的能量太阳辐射波长X围:0.4~0.75为可见光波段太阳辐射与地球太阳常数:8.24焦/平方厘米·分太阳辐射→能源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水循环概念: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太阳活动黑子→出现于光球层类型耀斑和日珥→出现于色球层太阳活动与地球太阳风→出现于日冕层黑子与气候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周期11 年〕对地球的影响耀斑→磁暴→影响短波通信太阳风→极光光球层:肉眼可见色球层:在日全食时或者用特殊的望远镜才能看到日冕层:在日全食时或用特制的日冕仪才能看到.随堂练习:1、太阳能量的来源是:< >A、氢气燃烧B、氦气爆炸C、核裂变反应D、核聚变反应2、关于地球大气上界接受太阳辐射叙述正确的是A赤道接受太阳辐射较少 B两极接受太阳辐射最多 C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D全球接受太阳辐射均匀3、下列哪些时间可能发生日食〔〕A初一 B初七 C十五 D二十三4、下列地理现象中,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的是A.酸雨的形成 B."磁暴〞现象的产生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 D.扬尘、沙暴天气的出现5、剧烈的太阳活动产生的太阳风吹袭地球,可能引起A.人口迁徙加快 B. 风力电厂增产C.生活耗能降低 D.卫星导航失效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绕转中心太阳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角速度平均1º/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º〔两极除外〕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º26'〔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º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冬至日:由23º26'S向南北降低23º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随季节的变化23º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A.日界线的东侧是东十二区,西侧是西十二区 B.东侧是东经度,西侧是西经度C.东侧时区的钟点比西侧时区的钟点早一天 D.东侧时区的日期比西侧时区的日期晚一天9.下列城市中,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A.悉尼 B.新加坡 C.## D.读"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图〞,回答10~12题:10.有关黄赤交角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 B.度数永远不变C.地轴与自转轨道的夹角 D.自转轨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的交角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的黄赤交角是66.5° B.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C.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D.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12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则下列现象正确的是〔〕A.热带变小 B.寒带变小 C.温带变小 D.五带X围不变13如果黄赤交角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的太阳高度角无日变化B.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全年不变C.原来的温带地区仍然存在四季D.极昼极夜X围变大14、关于地方时和区时的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条纬线地方是相同B地球自转自西向东自转,西边的时刻比东边时刻早C东八区的区时为8时,东九区的时间应该比早1小时为7时D时间就是所在的东八区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15.我国的常用春季是〔〕月 B.2.3.4月 C.3.4.5月 D.4.5.6月16、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图上适当的位置标出地球自转方向,公转方向.〔2〕填空A节气_______,日期________ ;直射纬线__________B节气_______,日期_________;直射纬线__________C节气_______,日期_________;直射纬线__________D节气_______,日期_________;直射纬线__________<3>在轨道中画出近日点和远日点第四节地球的结构一、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地震波纵波〔P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速度较快横波〔S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慢划分界面 莫霍面:距离地表平均约17 千米,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 增加古登堡面:距离地表约 2900千米,纵波传播速度明显 下降 ,横波则突然消失位置:莫霍面以上厚度:平均约 17千米,变化规律:大陆较 厚 ,约 33 千米,海洋较 薄 ,约6 千米地壳. 海拔越高,厚度 越大 .组成:含量最多的3种元素是O 、Si 、Al ; 硅酸盐类 矿物在地壳中分布最广 结构: 上层为 硅铝 层,相对密度较 小,分布不连续. 下层为 硅镁 层,相对密度较 大 ,分布连续. 位置: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 结构: 上地幔 具有 固态 特征,主要由 含铁、镁的硅酸盐类 组成. 地幔 下地幔岩石圈: 地壳 和 上地幔顶部 〔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组成.软流层:位于上层地幔中,一般认为可能是 岩浆 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位置:古登堡面以下地核 组成: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 铁 和 镍 结构: 外核 呈 液态 或 熔融 状态 内核 呈 固态 态 二、地球外部圈层大气圈 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 减少.一般把 2000~3000千米这个高度作为大气圈的上界. 水 圈 由 液态 水、 固态 水和 气态 水组成.按照存在位置可分为 海洋 水、陆地 水、 大气 水和 生物 水,其中 陆地 水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生物圈 生物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三大圈层随堂练习:3.某地地下30千米深处发生地震,这时地面上的人、附近不远处的飞鸟和池塘中的游鱼,都会感到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C.P波,上下颠簸 D.S波,左右摇晃4.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莫霍界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A.S波、P波都明显增加 B.S波、P波都明显下降C.S波完全消失、P波突然下降 D.P波完全消失、S波突然下降5.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6.为了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以下图中的A、B、C、D四点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迟得到从莫霍界面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20XX7月30日《##晚报》消息:为了研究和了解地震破裂过程和发生机制,寻求监测余震的有效方法.经过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讨论,建议在龙门山断裂系实施科学钻探工程.在其主破裂区、余破裂区以与南端未破裂地区布设三口2 000~3 000米主孔科学钻,以加强对比分析和规律总结.据此回答7~8题.7.此次科学钻井的深度位于A.地幔B.地壳 C.地核 D.软流层8.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实施,被称为"伸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成果是通过直接观测得到的B.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地球内部的认识大多是通过地球物理等间接方法获得的C.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可以揭示整个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与结构构造D.科学钻探并不能有效地监测某些地震活动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结合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 回答9~10题.9.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10.A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①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②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③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多米④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②④读下图,完成11~13题.11.有关①~④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②属于内部圈层 B.③④属于外部圈层C.②圈层密度最大 D.③圈层物质在不断循环更新12.②圈层的主体是< >A.生物 B.各种岩石 C.海洋 D.冰川13.铺路、建楼用的建筑材料主要来源于< >A.① B.② C.③ D.④1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________是地震波纵波曲线,A是________界面.<2>字母A以上是________,主要由________组成.<3>图中A、B之间是________.<4>从图中可以看出,外核的物质接近________态,因为________波不能通过.答案:<1>N 莫霍 <2>地壳岩石 <3>地幔 <4>液横<S>授课案完成情况:①学生○已完成○需分次课完成◇优秀◇良好◇差课后巩固计划:②学生○已完成○需分次课完成◇优秀◇良好◇差课后巩固计划:③学生○已完成○需分次课完成◇优秀◇良好◇差课后巩固计划:④学生○已完成○需分次课完成◇优秀◇良好◇差课后巩固计划:⑤学生○已完成○需分次课完成◇优秀◇良好◇差课后巩固计划:⑥学生○已完成○需分次课完成◇优秀◇良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