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紫色洋葱是生物学中常用的试验材料。
它的叶分为两种: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富含养分物质。
下面叙述正确的是()A.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大,简洁观看,可用于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试验B.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一般无色,可用于观看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试验C.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呈紫色,可用于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别试验D.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可用于观看细胞的减数分裂试验解析:选B。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已高度分化,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再进行分裂,所以表皮细胞不能作为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试验材料;观看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试验中的材料应为无色或近无色,而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无色,故可以使用;洋葱鳞片叶细胞中不含叶绿体,所以不能作为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别试验的材料;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的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不能用作观看减数分裂的材料,观看细胞减数分裂试验的材料一般使用动物精巢或植物的雄蕊。
2.酒精是生物试验中常用的试剂,不同浓度的酒精在不同的试验中作用有所不同。
下列关于酒精的用法不正确的是()A.在脂肪的鉴定试验中,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可以洗去浮色B.在微生物试验中,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棉球擦拭双手后进行接种操作C.在观看细胞的有丝分裂试验中,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1混合后对根尖进行解离D.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别试验中,无水乙醇能溶解色素,并使色素在滤纸条上分别解析:选D。
苏丹Ⅲ(或苏丹Ⅳ)是弱酸性染料,易溶于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脂肪的鉴定试验需要使用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对细胞中的脂肪进行染色,但在观看前要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
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能够顺当地渗入细菌体内,使细菌体内的蛋白质脱水变性凝固而失去功能,以达到杀菌的目的。
在微生物试验中,为防止杂菌污染,需要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棉球擦拭双手后再进行接种操作。
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1混合,能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解离,在观看细胞的有丝分裂试验中起到分散细胞的作用。
叶绿体中的各种色素均是有机物,能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各种色素在无水乙醇中的溶解度都较大,且乙醇无毒,便利操作,但无水乙醇主要用于提取色素,使各种色素在滤纸条上分别的是层析液。
3.(2021·高考安徽卷)下图是某同学在观看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拍摄的显微照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板上B.乙细胞中染色体被平均安排,移向细胞两极C.甲和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等,DNA含量相同D.统计图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可计算细胞周期长短解析:选B。
甲细胞中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楚,正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着丝点应排列在赤道板上,而细胞板是高等植物细胞分裂末期,在隔膜形成体的中心生成的薄膜结构,是真实存在的,A项错误。
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被平均安排,移向两极,B项正确。
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故甲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乙细胞的一半,核DNA含量相同,C项错误。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只统计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是无法计算出细胞周期的,D项错误。
4.(2021·高考天津卷)为达到试验目的,必需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试验是()A.利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B.测定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的最适温度C.利用重铬酸钾检测酵母菌培育液中的酒精D.观看植物细胞的质壁分别和复原解析:选A。
A项,双缩脲试剂的作用原理是Cu2+在碱性环境下与肽键发生紫色反应。
B项,胃蛋白酶发挥作用的最适pH在2.0左右,适宜的试验条件为酸性环境。
C项,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和酒精反应变成灰绿色。
D项,观看植物细胞的质壁分别和复原必需保证细胞的活性,应在中性条件下进行。
5.在高中生物试验及探究性课题争辩中有多种试验方法,下列试验过程中所用方法正确的是()A.很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力量,所以不适合用样方法采集,一般用标志重捕法采集B.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的方法可以统计培育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C.利用纸层析法提取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D.利用染色法可以分别观看到细胞中的线粒体、叶绿体和染色体解析:选B。
土壤小动物一般有较强的活动力量,而且身体微小,因此既不适合用样方法也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对一个试管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是格外困难的,所以接受抽样检测的方法,血细胞计数板是统计酵母菌种群数量的最常用工具;纸层析法是用来分别叶绿体中各种色素的,提取色素是用无水乙醇(或丙酮);细胞中的各种结构的观看一般都需要进行染色,但叶绿体本身含有色素,呈绿色,所以观看时不需要进行染色。
6.下列关于培育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试验的相关操作,错误的是()A.试验前,应对培育液和培育用具进行灭菌处理B.从试管中吸出培育液进行计数之前,应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C.先将培育液滴在计数板上,轻盖盖玻片防止气泡产生D.血细胞计数板使用结束后,可用清水进行冲洗、晾干解析:选C。
在做培育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试验之前应对培育用具和培育液进行灭菌处理,防止杂菌感染;吸取培育液之前要轻轻振荡试管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否则试验数据可能会偏大,也可能偏小;制片时应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将培育液滴在盖玻片边缘,让培育液自行渗入。
血细胞计数板使用结束后,用自来水冲洗,切勿用硬物洗刷,洗后自行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或用95%的乙醇、无水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脱水使其干燥。
7.下列关于生命科学争辩中所选择的技术(或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使用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条来分别新颖绿叶中的色素B.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和新颖肝脏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C.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低的单基因遗传病来调查其发病率D.格里菲思利用肺炎双球菌争辩遗传物质时,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解析:选A。
干燥处理定性滤纸是为了让层析液能够更快地上升,使色素更好地分别;温度也会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应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来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
格里菲思利用肺炎双球菌争辩遗传物质时,没有运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8.下列试验中有关对比试验的设置不精确的是()A.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试验中,没有特地的对比组,互为对比B.温特运用空白对比来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一种化学物质C.观看植物细胞的质壁分别与复原试验为自身对比D.探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的变化试验中,设置条件对比解析:选D。
探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试验中,设置的是重复试验,不需要设置对比试验。
9.黑藻是一种常见的单子叶沉水植物,其叶片小而薄,叶肉细胞内有大而清楚的叶绿体,液泡无色。
某同学观看黑藻叶肉细胞的质壁分别和复原现象,试验步骤如图所示。
请据图回答:(1)在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时,为了防止产生气泡,盖盖玻片的正确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①中,要将视野右上方的叶肉细胞移到中心,应将装片向________(方向)移动。
(3)若步骤②中使用的试剂是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则在步骤③中能观看到质壁分别现象,这是黑藻细胞通过________作用失水的结果。
步骤④滴加清水后,步骤⑤观看到多数黑藻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别复原现象,最可能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爱好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光照强度对黑藻光合速率的影响。
①用多套图示装置进行试验时,把握自变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②黑藻培育液中加入适量NaHCO3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
光源用荧光灯比用白炽灯更好,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预期试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在制作临时装片时,盖盖玻片的正确方法是先将盖玻片的一侧与水滴接触,然后缓缓放平,目的是防止产生气泡。
(2)因显微镜下观看到的是倒置的像,故视野中的物像偏向哪就将装片向哪移。
(3)质壁分别现象的发生是植物细胞渗透作用失水的结果。
若发生质壁分别的细胞在滴加清水后不能发生复原,说明其可能已因失水过快、过多而死亡。
(4)依据该试验目的可知,该试验的自变量为不同强度的光照,故把握该自变量的方法是把握荧光灯与烧杯之间的距离。
在该试验中,NaHCO3溶液为黑藻进行光合作用供应充分的CO2。
因白炽灯产热量较高,故用荧光灯照射可避开温度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荧光灯与装置距离缩小,说明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强度随之增加,氧气产生量增多,气泡产生速率加快。
答案:(1)先将盖玻片的一侧与水滴接触,然后缓缓放平(2)右上方(3)渗透黑藻细胞失水过快、过多而死亡(4)①把握荧光灯与烧杯之间的距离②为黑藻光合作用供应充分的CO2荧光灯释放的热量少,避开温度对试验结果的影响③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荧光灯与装置距离缩小),气泡产生速率加快(氧气装满试管需要的时间越短;相同时间内收集的氧气越多)10.(2021·高考福建卷)为了争辩从植物中提取的可可碱是否可以作为除草剂,某科研小组开展了可可碱对鬼针草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和种子萌发影响的试验探究,结果如下表。
请回答:注: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观看细胞的总数×100%(1)本试验需要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制片过程中根尖解离需要用到的试剂是__________。
右图为显微镜下观看到的部分细胞图像,箭号所指的细胞处于分裂期的__________期。
(2)试验结果显示,与对比组相比,当可可碱浓度到达1.0 mmol·L-1时,在分裂期的细胞中,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数目相对__________。
产生这种结果的缘由可能是__________,导致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
(3)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可可碱浓度的上升,种子发芽率__________。
为探究可可碱影响种子发芽率的可能缘由,某同学提出假设:可可碱会降低种子中赤霉素的水平。
现欲通过试验检验上述假设,请写出试验设计的基本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在制作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过程中,解离液是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和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的混合液(1∶1)。
图中箭号所指细胞的染色体都集中在赤道板上,可知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2)由表格中数据可知,与对比组相比,可可碱浓度为1.0 mmol·L-1时,在分裂期的细胞中,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所占百分比小,缘由可能是可可碱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导致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