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限时练7(限时30 分钟)
1. 蛋白质和核酸是细胞内重要的大分子物质,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二者主要在细胞核内合成,都能通过核孔出入细胞核
B. 二者都是线粒体、高尔基体和染色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C. 合成蛋白质需要核酸参与,合成核酸不需要蛋白质参与
D. 蛋白质和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别为氨基酸和核苷酸
2.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
在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中,以及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
A.血液运输,突触传递
B.淋巴运输,突触传递
C.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递
D.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
3.幽门螺旋杆菌(简称Hp)主要寄生于人体胃中,是很多消化道疾病的首要致病细菌。
体检时可通过13C 尿素呼气试验来检测Hp感染情况。
受试者口服13C标记的尿素胶囊后,尿素可被Hp产生的脲酶催化分解为NH3和13CO2。
定时收集受试者吹出的气体并测定其中是否含有13CO2。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Hp的遗传物质可能是DNA也可能是RNA
B.Hp具有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的细胞膜
C.脲酶由Hp细胞中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
D.感染者呼出的13CO2是由人体细胞呼吸产生
4.在有丝分裂中期,若出现单附着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粒只与一侧的纺锤丝相连,如下图所示),细胞将延缓后期的起始,直至该染色体与另一极的纺锤丝相连,并正确排列在赤道板上。
此过程受位于前期和错误排列的中期染色体上的MAD2 蛋白的监控,正确排列的中期染色体上没有MAD2 蛋白。
用玻璃微针勾住单附着染色体,模拟施加来自对极的正常拉力时,细胞会进入分裂后期。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双附着染色体
细胞停滞在
分裂中期
单附着染色体微管
细胞进入
分裂后期
用针施加拉力
A.细胞分裂能否进入到后期与来自两极纺锤丝的均衡拉力有关
B.当所有染色体上的MAD2蛋白都消失后细胞才能进入分裂后期
C.MAD2 蛋白功能异常,细胞将在染色体错误排列时停止在分裂中期
D.癌细胞的染色体排布异常时仍然能继续分裂可能与监控缺失有关
5.在培养人食管癌细胞的实验中,加入青蒿琥酯(Art),随着其浓度升高,凋亡蛋白Q表达量增多,癌细胞凋亡率升高。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为初步了解Art对癌细胞的影响,可用显微镜观察癌细胞的形态变化
B.在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Art,可确定Art能否进入细胞
C.为检测Art对凋亡蛋白Q表达的影响,须设置不含Art的对照实验
D.用凋亡蛋白Q饲喂患癌鼠,可确定该蛋白能否在动物体内诱导癌细胞凋亡
6.某初级精母细胞在发生减数分裂时,两对同源染色体发生特殊的联会现象(如图,字母为染
色体区段的标号,数字为染色体的标号),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四条染色体随机两两分离,遗传信息不丢失的配子才成活。
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可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这种特殊联会现象
B.②、④发生了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C.图中四条染色体共有4种分离方式
D.含①、③或②、④的配子可以成活
7.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8.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C.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D.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9.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皮质醇能够抑制巨噬细胞的抗原呈递,从而抑制T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其分泌淋巴因子。
在病毒感染引发的免疫反应过于强烈时,会使用皮质醇进行治疗。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皮质醇通过体液运输到达靶细胞并与相应受体结合
B.外源皮质醇作用于患者下丘脑和垂体促进皮质醇分泌
C.皮质醇治疗使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受到抑制
D.皮质醇治疗使患者并发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可能性增加
10.如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
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内流
11.在双子叶植物的种子萌发过程中,幼苗顶端形成“弯钩”结构。
研究发现,“弯钩”的形成是由于尖端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
研究者探究SA(水杨酸)和ACC(乙烯前体)对“弯钩”形成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弯钩”形成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B.ACC可能影响生长素在“弯钩”内外侧的分布
C.SA和ACC对“弯钩”形成具有协同作用
D.“弯钩”可减轻幼苗出土时土壤对幼苗的损伤
12.某校学生在长白山地区种植过人参的撂荒地进行调查。
在撂荒6 年、8 年、9 年的样地得到草本植物的密度(株/m2)并发现撂荒第9年的样地木本植物已经占据上层空间。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选取样地时,应注意坡度、坡向等非生物因素基本相同
B.随撂荒年限延长,群落垂直结构逐渐趋于复杂
C.各样地内物种多样性随时间推移发生变化
D.表中数据应是同一样地同一样方多次调查数据的平均值
13.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
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14.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将M 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
B.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的
C.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
D.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
15.为使玉米获得抗除草剂性状,需进行如图所示的操作。
报告基因的产物能催化无色物质K 呈现蓝色。
转化过程中,愈伤组织表面常残留农杆菌,导致未转化愈伤组织也可能在选择培养基上生长。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筛选1需要用氨苄青霉素培养基筛选出成功导入表达载体的农杆菌
B.筛选2需要用无色物质K处理愈伤组织并筛选出呈现蓝色的组织
C.报告基因在玉米的愈伤组织和农杆菌细胞中均能正确表达
D.诱导幼胚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培养基需添加植物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