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信社与农商行的关系

农信社与农商行的关系

农信社与农商行的关系农村商业银行是由辖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共同入股组成的股份制的地方性金融机构。

在经济比较发达、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三农”的概念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农业比重很低,有些只占5%以下,作为信用社服务对象的农民,虽然身份没有变化,但大都已不再从事以传统种养耕作为主的农业生产和劳动,对支农服务的要求较少,信用社实际也已经实行商业化经营。

对这些地区的信用社,可以实行股份制改造,组建农村商业银行。

农村合作银行是由辖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入股,在合作制的基础上,吸收股份制运作机制组成的股份合作制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

股份合作制这种产权制度,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合作制,也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股份制,而是合作制与股份制的有机结合。

合作制的特点是“社员入股、一人一票、服务社员”,适合于分散、弱小的个体劳动者的经济互助,是一种劳动的联合;股份制的特点是“大股控权、一股一票、商业经营”,适合于市场经济发达、商业化程度高的地区,是一种资本的联合。

与农村商业银行不同,农村合作银行是在遵循合作制原则基础上,吸收股份制的原则和做法而构建的一种新的银行组织形式,是实行股份合作制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

这种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三农”服务功能和商业功能相结合的产权制度,对我国“二元经济结构”比较明显的广大农村地区的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来说,是一次新的、大胆的尝试。

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在设立条件、股权设置、法人治理结构和服务重点等方面都各不相同。

在设立条件上,注册资本金、资本充足率、资产规模、资产质量等方面均有不同要求。

在股权设置上,农村商业银行的股本划分为等额股份,同股同权、同股同利;农村合作银行股权分为资格股、投资股两种股权,资格股实行一人一票,投资股每增加一定额度就相应增加一个投票权。

在法人治理上,股东大会是农村商业银行的权力机构,同时设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农村合作银行权力机构是股东代表大会,股东代表由股东选举产生,同时设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

农村信用社为入股社员服务,实行民主管理,社员一人一票。

法人治理上,社员代表大会是权力机构,社员代表由社员选举产生,同时设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

在服务重点方面,虽然三者都是主要为辖区内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但由于农村商业银行是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组建,农业比重较低,因此,在满足“三农”需要的前提下,还需要兼顾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

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对象则更多地侧重于农户。

从农信社到农商行:变与不变3月18日,宜章农村商业银行挂牌成立,换下了宜章县农村信用联社的招牌。

从2010年5月浏阳农村商业银行成立至今,我省已有5家县级农村信用联社(农村合作银行)通过改革组建农村商业银行。

来自湖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的消息表明,目前我省还有至少8家县级农村信用联社启动了农村商业银行组建工作。

从农信社到农商行,有哪些变与不变?产权制度变革:迈向股份制农信社改为农商行,表面上是称谓的变化,实质上却是产权制度的变革,标志着我省农信社改革进入“深水区”。

我省新一轮农信社改革始自2004年。

当年8月,我省被国务院纳入全国第二批21个扩大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省份。

2005年成立的湖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成为直属省政府领导和管理的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省级地方性金融机构。

根据省政府授权,湖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对全省农信社履行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并对全省农村信用社实行垂直管理。

同时,省委明确,全省农村信用社党的工作实行垂直领导和统一管理。

省联社成立后,以深化改革为主线,围绕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两个重点,积极稳妥推进全省农信社改革工作。

作为全省第一家农村商业银行,由农村合作银行(前身为农村信用联社)改革而来的浏阳农商行较有代表性。

此前的浏阳农村合作银行股本金1亿元,其中资格股1000万元,投资股9000万元,共有股东8380户,最大法人股东持股金额仅为350万元,最小自然人股东持股金额仅为1000元,股权十分分散,结构极不合理,股东关注度难以有效提高。

同时,产权也不明晰。

浏阳农村合作银行是股份合作制企业,由于股东入股金额小、股权分散,因而在实际运作中,股权仅仅是一种资格证明,股东并不真正具备投资者的理念,导致所有者现实缺位。

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他们推进股份制改革,通过增资扩股、清理股本等措施,一改以往股本极度分散的状况,建立了规模适宜、结构相对合理、股权适度集中的股权结构。

于2010年5月成功组建的浏阳农商行,股本5亿元,其中法人股占比59.6%,最大一个股东持股比例10%,职工股占比12%,股东人数138人,较改革前大幅减少8000多人。

合作制的社员无论投入多少资金,都只拥有一票的权利,因而其资本结构不能反映股东的权利和应承担的风险,而股份制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浏阳农商行董事长罗成林介绍,改革后的浏阳农商行,优化了股权结构,明晰了产权关系,完善了法人治理,服务“三农”能力大幅提高。

2010年,该行累计发放各项贷款67.93亿元,其中涉农贷款50.17亿元,较当年初净增12.87亿元,新增涉农贷款占新增贷款总额的91.34%。

近几年来,湖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深化改革为主线,围绕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两个重点,积极稳妥推进全省农信社改革,基本形成了“国家宏观调控、加强监管,省级政府依法管理、落实责任,信用社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新的监督管理体制。

目前,全省农信社共有机构网点4100家。

至2010年末,全省农信社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682亿元和161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55亿元和260亿元,增长20.2%和16.3%,存、贷款总量均居全省金融机构第2位。

在业务规模扩大的同时,资产质量也进一步提升,不良贷款实现“双降”,县级行社全部实现盈利。

应对农村金融变局:农信社唯有改革自强“形势逼人!”湖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张明久这样分析农信社面临的严峻挑战。

我省农信社改革发展仍处于负重爬坡的关键阶段,长期累积形成的发展瓶颈和制约因素亟需破解。

比如,农信社历史包袱重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力不强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产权分散、法人治理效能不高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管理基础薄弱、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

宏观层面上,中央今年宏观调控的取向强调积极稳健、审慎灵活,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向“稳健”转变。

稳定价格总水平在宏观调控中的位置更加突出,央行通过动态调整差别存款准备金等措施,对包括农信社在内的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进行调控。

从去年11月至今,中小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已由13.5%上调至16.5%,宏观调控直接传导到农信社身上。

微观层面上,农村金融多元化格局正在加快形成,对农信社的压力扑面而来。

农行、农发行、邮政储蓄银行在县域进一步扩张,对农村优质资源的争夺力度加大;全省村镇银行已设立9家,正着手组建的有6家,今年新设步伐将会更快,来势逼人;小额贷款公司已设立44家,批准筹建的有11家,今年将会增加到80家左右,在小额贷款领域表现活跃;新成立的华融湘江银行今年将在各市州设立分支机构,对农村信用社的影响不可低估;上海农村商业银行等省外机构正在湖南县域选址、设点,金融租赁公司、信托公司等也向县域扩展,对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

张明久认为,农村金融格局的多元性、开放性、竞争性不可逆转且日趋增强。

面对日益加剧的竞争压力,农信社唯有改革自强,特别是以构建现代农村金融企业为标杆,着力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从浏阳等改制农商行的实践看,产权制度改革是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核心,是走市场化、商业化路子的必然选择。

张明久介绍,当前,要把深化改革作为破解难题、提升能力、促进发展的治本之策。

重点是推进以下工作:一是推进股份制改造。

今年,全省三分之一的县级联社完成资格股向投资股过渡工作,5年内所有县级联社消灭资格股。

二是推进农村商业银行组建工作。

按照“能商(农村商业银行)则商、能股(股份制)则股”的原则,支持县级联社自愿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符合条件的可组建农村商业银行。

鼓励省内有条件的农村商业银行参股投资,支持引进省内外战略投资者。

三是提高资本充足水平,通过扩充资本金,优化资本结构,清收、处置或置换不良资产,促进资本充足率逐步达到监管标准。

农信社改革:不变服务“三农”方向在过去几十年中,农信社一直承担着“支农”的重任,同时也享受着国家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以及税收上的优惠政策。

农信社在股份制改革后,会不会改变服务“三农”的方向?不必讳言的是,农信社推进股份制改革,也出现了商业化与服务“三农”、行业管理与法人治理等新的矛盾。

比如,由于农商行资本股份化、经营商业化,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因此,经营方向上取决于股东意愿。

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有效信贷需求相对不足,贷款风险高、金额小、成本高,股东基于利益的驱动,经常会有把农商行业务市场主要定位于城市的冲动。

农商行的核心优势还是在“三农”,这也将成为农商行的核心竞争力。

宜章农商行董事长廖阳彪说,农信社已经在农村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金融网络和大批优质客户。

而且经过几十年的积淀,农信社已经与农民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这也是农商行生存发展的根基。

今年以来,宜章农商行累计发放贷款8095万元,其中涉农贷款占比92.3%。

浏阳农商行董事长罗成林总结多年来服务“三农”的经验时说,小额存款最稳定、小额贷款最安全。

我们始终坚持做小做优做强,形成了“小”的优势和较强的竞争力。

目前,在竞争激烈的浏阳市金融市场,浏阳农商行存、贷款市场份额占了44%和38%,中小企业客户资源占了80%以上。

服务“三农”是推进农信社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

农信社的改革,不应改变服务“三农”的方向。

张明久介绍,农信社改革要实现两大目标,即最大限度地满足“三农”金融服务需求和有效防范、化解农村信用社风险。

要以这两个目标为基本点、关键点和着力点,确保改革不偏向、不走样、不走调。

在推进改革过程中,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帮助农村信用社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注意选择与农村信用社战略利益趋同的股东,严把股东准入关,科学设计股权结构,促进股权适度集中;注意通过增强资本约束促进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提升法人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支农服务能力和水平。

如何保证改革不变方向?张明久说,必须坚持深化改革的四项原则不动摇,即:坚持股份制、商业化的改革方向不动摇,按股份制内在要求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着力推动农信社向现代农村金融企业迈进;坚持服务“三农”、服务社区的市场定位不动摇,提高支农服务能力和水平,着力强化农村金融主力军地位和作用;坚持稳定县域、做实农村的总体要求不动摇,下大力气做实做强县级行社,着力增强县级行社的竞争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坚持机构体系框架完整性不动摇,把保持体系框架完整作为推进改革的大前提,在深化改革中不断巩固和扩大由此内生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优势,着力提高省联社为县级行社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