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卷第6期2014年12月V ol. 16, No. 6Dec., 2014基础英语教育Journal of Basic English Education基于文本阅读的英语词汇教学探讨伊 慧摘 要:本文以高中英语阅读课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口,结合教学实例阐述了以文本阅读为平台的英语词汇教学,旨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素养。
关键词:词汇教学;文本阅读;高中英语中图分类号:G623. 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2536 (2014) 06-0075-08一、引言影响高中生英语阅读理解的因素之一是单词的理解和语法的掌握(黄祖明,2012)。
大部分学习者认为,在阅读方面最需要的是扩大词汇量,他们通过课堂阅读获益最大的也是词汇的识记(周淑清,1999)。
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中,词汇主要出现在阅读材料中,词汇教学与文本阅读教学应相辅相成。
然而,当前英语阅读课的词汇处理仍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一)词汇教学脱离语境理解部分教师认为,阅读课往往任务较多,而课堂时间宝贵,因此学生应在阅读课前就把词汇背熟。
这些教师在阅读课前就领读或讲解本单元生词表中的词汇,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并采用听写的方式检测学生对生词的记忆情况。
语篇以词汇为基本构成单位,词汇又依托于语篇产生特定的语境意义。
有时对一个词或一个短语的理解有误会导致对一个段落甚至对整篇文章理解的偏离,从而使学生逐渐失去阅读的兴趣和信心(王俊星,2010)。
(二)词汇学习脱离策略运用许多教师过于强调阅读中词汇理解的重要性,在学生阅读文本后花大量的时间进行词汇讲解,把记忆词汇留作课后作业,然后用听写或考试的方法来检测词汇学习的效果(陈则航、王蔷,2010)。
许多教师很少或从未对学生进行词汇学习策略的指导,误以为学生只要上课时知道单词的意思,课后去背诵记忆,就等于掌握并且会运用单词了。
实际上,学生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学习词汇,却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其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
教师在文本阅读教学中应帮助学生掌握各种词汇学习策略,如例证法、联想法、语境理解法、构词法等。
(三)词汇巩固脱离实际运用Harmer(2000)提出了ESA(Engage—Study—Activate,即投入—学习—活用)理论,强调了为巩固所学而创设情境的必要性。
然而在读后活动中,不少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复述、讨论课文内容,以达到语言输出的目的;但由于没有明确要求使用哪些词汇,致使学生输出时并未使用新学的词汇,语言输出活动流于形式。
因此,在完成文本的表层阅读理解之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深入挖掘文本知识的同时,通过开展小组活动,加强目标词汇的综合运用。
二、词汇学习与文本阅读并行的教学原则(一)厘清词汇学习与文本阅读的关系英语阅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语言、文化方面的知识,形成良好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王守仁、何锋,2011)。
词汇作为语言的一部分,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学习目标之一,但是不能凌驾于文本阅读之上,更不能代替文本阅读。
词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扫除词汇障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阅读教学应以文本阅读为中心任务,在保证文本阅读的前提下,教师在读前、读中以及读后阶段设计多种形式的词汇练习,使词汇学习与文本阅读并行推进。
(二)把握词汇学习的量与度词汇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有积极意义,但是在阅读教学中如果不能把握好词汇学习的量,可能会造成加重学生记忆负担、影响学生阅读进程的不良后果。
教师在备课时应统计好生词数量,在阅读教学中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词汇的难易程度与学生的接受水平,确定单词应该掌握到何种程度。
掌握一个单词远非掌握“符号—意义”那么简单,而是涉及对一个词的全部特征的了解、熟悉和掌握,但是在外语教学中,要做到完全掌握一个单词的全部特征是非常困难的(白人立,1999)。
根据掌握程度,通常将词汇分为主动词汇和被动词汇。
被动词汇指学习者能够理解的词汇,主动词汇指学习者能够使用的词汇(Richards等,2002)。
在阅读教学中,词汇学习的重点是帮助学生获得大量的被动词汇,学生只要掌握这些词汇的语音和语义即可;对于少数重要的且难度不大的词块或词汇,教师可以创设语言使用的机会,将其拓展成学生的主动词汇。
(三)加强词汇复现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学生在毕业时需要掌握3500左右的词汇。
然而教材中的词汇复现率过低,学生对学过的词汇常感觉似曾相识,但并不能确定词义。
因此,有意识地多次复现所学词汇是词汇教学的重要环节(黄远振,2003)。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提高词汇复现率,让学生反复使用,反复操练,从而加强对词汇的印象,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
1.读前识记,扫除词汇障碍根据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法,识记层次所涉及的是具体知识或抽象知识的辨认(任永佳,2011)。
读前环节的活动旨在加深词汇印象,扫除阅读障碍,为学生顺利理解文章做铺垫。
在新单元开始前,教师可让学生就教材话题预测词汇,即收集该单元可能涉及的一些新词汇。
在新课开始时,让各小组汇报收集的成果,随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利用词汇预测热身活动,运用联想、发散等思维方式,把同话题下相互关联的词汇串联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词汇网,既能扩充学生的词汇量,又能让学生主动学习新词汇,提高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能力,为后续的文本阅读做好准备。
2.读中领会,再现核心词汇在读中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领会、理解核心词汇的意义和用法,并在上下文语境中对核心词汇进行再认读和初步运用。
这一层次的理解包括“转化、解释、推断等”(任永佳,2011)。
学生在读中领会单词的意义,在初步运用中加深对目标词汇的记忆。
3.读后运用,巩固内化词汇读后活动是基于文本和词汇理解的综合性输出,学生要学会正确地把抽象概念运用于适当的情况(任永佳,2011)。
阅读后词汇教学活动的重点在于操练文本中的重点词汇(文本中的高频词汇或关键词汇)。
对于刚学过的词汇,加深记忆的最好办法是在表达中运用,学用结合永远是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最佳途径(文秋芳,2001)。
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方法,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并内化词汇,从而使新学的词汇纳入学生的语言和认知体系中。
(四)重视词语搭配教学Firth(1951)曾把词语搭配定义为“词语间所保持的一种结伴关系”。
词语搭配对母语为非英语的人来说运用起来有一定难度,因为他们容易受到母语的干扰,比如,表达“大雨”,学生很多时候会直接根据中文字义翻译成big rain,而地道的英语搭配应该是heavy rain。
再如,fast和quick 的搭配,我们通常说fast cars和fast food,而不说quick cars和quick food。
反之,我们说a quick glance和a quick meal,而不说a fast glance和a fast meal。
Nation(2001)认为,所有流利和得体的语言使用都包括搭配知识。
如果教师在课堂中能多一些词语搭配的教学,学生在运用词汇时不仅能大大提高准确率,还能加速产出地道语言的过程,达到近似母语的流利程度。
三、教学课例展示(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1 Unit 4 Earthquakes中Reading部分的短文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
课文以地震为中心话题,以新闻报道的方式描写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爆发前的征兆,地震造成的城市建筑、人员、家畜的损失,以及震后人们勇敢面对现实并及时救援和重建的情况。
文章脉络清晰,便于学生掌握其主旨大意;但篇幅长、词汇量大,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
在语言方面,本课文本共有单词529个,生词高达35个,生词量在文本中所占的比例为6.6%。
一般来说,当一篇阅读文本中的生词量高于5%时,就会对阅读理解构成较大的障碍。
(二)教学目标基于上述文本分析,笔者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几个方面。
1. 识记并学会在情境中运用下列与话题有关的词汇:well, crack, pipe, burst, canal, steam, dirt, ruin, injure, destroy, brick, dam, track, quake, rescue, electricity, disaster, organize, bury, as if, in ruins, at an end, dig out。
2. 使用不同的猜词策略猜测出下列单词的意义:suffering, useless, trap, shelter, shock。
3. 通过查读,训练学生根据关键词寻找最主要信息的能力;通过细读,捕捉文章的重要细节,培养学生获取、处理有关震前、震中和震后的具体信息的能力。
4. 学会运用新学目标词汇描写震前、震中和震后的细节情况。
5. 了解地震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破坏性后果,使学生对地震有正确的认识,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到人类应与自然界和谐共处;同时鼓励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积极为灾区人民献爱心;让学生学习唐山人民勇敢面对自然灾难的乐观情怀与重建家园的积极态度。
(三)教学过程Step 1 Pre-reading笔者首先用电影《唐山大地震》的视频片段导入本课。
T: What is happening in the video?Ss: An earthquake.T: Right. An earthquake, one of the most terrible natural disasters, hit the city Tangshan beyond everyone’s expectation. The results of the earthquake can be serious. Let’s look at some pictures to see what happened in an earthquake.接下来,笔者通过展示一些与地震相关的图片,引入以下课文中出现的关键词,给出解释并让学生跟读。
buildings and bridges: fall downwells and roads: be cracked/have crackswater pipes: burstbricks: rivers of dirtelectricity: be cut offthe whole city: be destroyed/in ruinsmillions of people: be buried/get injuredarmy: go to rescue/dig out/put up tents设计意图:在阅读前导入环节播放电影片段,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给学生明确的信息——这节课与地震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