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多文本阅读课堂教学
实际操作的研究报告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重要价值,将课外阅读推到了一
个极高的地位上,要求九年义务教育过程中学生应阅读不少于400万字的课外
阅读,而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量也要求高于100万字。新课标重视小学生课外
阅读意在从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想象力,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内在素养以及文化内涵。然而,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汉字的认识
量、语句的理解能力都相对薄弱,实现课外阅读的目的相对困难,课外阅读对于
较小的小学生而言主要在于培养其阅读习惯,为中高年级学生实现课外阅读的目
的提供保障。然而,目前我国学生的阅读量远远没有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课外阅读教材方面存在一定漏洞和缺失,家
长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积极课外阅读观念方面重视不足,观念陈旧。总体造成我
国学生课外阅读量不足,课外阅读目的难以实现。
(二)选题的意义
多文本阅读是响应新课标要求,顺应现代学生发展需求的现代科学的教学模
式,教师通过组织学生一起开展阅读的方式对学生阅读习惯培养进行科学的指
导,促使学生参加集体阅读活动,让学生接触到更多课外阅读的同时,加强学生
对课外阅读的理解能力和社交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有针对性的优选课外读物,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大量课外读物,积累阅读量,
拓展阅读覆盖面,帮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开展阅读活动,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
和压力。与此同时,多文本阅读可以通过在紧密结合教材知识的方式,让学生接
触到更多、更丰富的阅读内容。学生在传统家长教育下,会潜意识的重视教材和
课堂,多文本阅读更便于家长配合学校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
兴趣,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研究的价值
《语文新课标》及其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在提出学生课外阅读重要性的同
时,也提出小学期间至少需要阅读100万字的课外读物。然而,我国学生远远
没有达到此阅读量,究其原因主要由于学生自身、教师和家长三方面的缺失造成
的,阅读习惯的培养需要以上三方的共同努力,循序渐进的引导并树立良好阅读
习惯,此项工作任重道远,本课题的研究从主要问题入手、深入剖析原因,并有
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对策,对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语文能力、内涵素质都有着不
可取代的重要价值。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
之处
(一)研究目标
1.提出课外阅读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引起教师、家长和学生本人对于
课外阅读的重视;
2.提出我国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剖析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可行性
解决建议,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式开展课外阅读活
动;
(二)研究内容
1.多文本阅读的概述
2.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
3.中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问题及原因
4.多文本阅读的必要性
5.多文本阅读方法分析
(三)主要观点
1.学生经过积累具有一定识字量的储备,理解能力相对较强,且可塑性强,
因此学生课外阅读量对其发展和成长都至关重要。
2.小学是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最佳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应该从低
年级开始,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
3.我国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教师、家长、学生重视不足;
课外阅读资料选择欠缺科学性、针对性;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缺乏兴趣,理解表面
化、片面化。
4.多文本阅读能够有效解决以上课外阅读的问题,顺应《语文新课标》教学
要求,是现代语文教学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值得广泛推广和实践。
5.多文本阅读的主要方法为:首先,明确各阶段学生阅读的关键点,选择顺应
不同阶段学生发展需求,能够让学生产生共鸣的课外阅读资料;其次,通过不同
故事、不同角度展现主题,帮助学生理解主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想象力;再
次,秉承朴实、落实、自主学习、组织交流、学有所得、符合学生年龄段、激发
学生感同身受的选择课外读物,开展语文教学的原则;最后,注重教学反思,完
善教学途径,建立学校、家庭联合教学,提高多文本阅读效果。
(四)创新之处
本课题研究主体为新兴的多文本阅读,以多文本阅读问题为基础,通过实验
教学,观察教学结果的方式,所求有效的教学模式,剔除问题的教学措施,用事
实说话,通过调查研究、教学实践得出,进行多文本阅读是解决语文教学的最有
效途径之一。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多文本阅读是传统语文教学的补充,它和传统语文教学的课堂形式不一
样。从材料上看,多文本阅读通常有三四篇课文,需要学生在一组的文章阅读中,完
成比对、求异、丰富、互补等思维方式的过程;从形式上看,多文本阅读充分考虑
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相信他们从不同的文本中会有自己的发现。因此,通过讨论,让
学生合作学习,让他们交流想法,集体建构,进而共同发展。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在此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会用到文献检索的方法,查阅大量
国内外相关文献,希望能为文本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2.观察法:观察法是本课题研究运用的最主要的研究方法。针对学生课外阅
读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和效果进行观察,为了保证资料数据真实、客观、有效,课
题组成员特利用课余时间针对中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语文教学情况进行观
察,观察以不打扰其生活、学习为原则,尽量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保证学生将
真实的一面表现出来。最后学生课外阅读情况与语文能力进行对比,最终得出结
论,提出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即多文本阅读语文能力培养模式。
3.访谈法:访谈对象包括学生本人、教师、日常监管人、学生的父母,访谈内
容主要为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语文成绩以及其对课外阅读的的看法,从不同视角
剖析现代语文教学、课外阅读活动开展过程中的问题,深挖原因。
4.经验总结法: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观察到的不同教学方式、不同教育理
念下的教学结果,分析总结出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课外阅读的作用及缺失,并有
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对策。
(三)实施步骤
1.课题研究准备: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研究重点,分配研究小组内各成员
的研究内容、研究时间,明确活动计划。
2.课题研究过程:确定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活动后,有针对
性的开展研究,收集相关资料。本课题研究主要收集研究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课外
阅读的现状、结果。并对以上内容分析总结,得出课题研究结论。
3.课题研究后工作:研究小组探讨总结研究成果,抛出研究结论及研究过程中
的缺失,并通过日后的工作进一步验证结论,弥补缺失。
四、可行性分析、预期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
(一)可行性分析
1.文献资料、调研和访谈结论资料的收集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必要的基
础;
2.研究组全体成员集思广益、共同探讨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保障;
3.不断的实践验证能够不断完善研究结果,提高研究结论的实用性和可行
性。
(二)预期研究成果
主要阶段性研究成果:
2018年1月––2018年2月 多文本阅读课堂教学实际操作
方法相关文献资料整理和研究
论文
2018年3月 多文本阅读课堂教学实际操作 方法访谈、调查结果整理分析总结 访谈、问卷
2018年4月 多文本阅读课堂教学实际操作 方法具体方案 报告
2018年11月 方案实施总结1 报告
2018年12月 方案实施总结2 论文
最终研究成果:
2019年3月 多文本阅读课堂教学实际操作 方法研究1 论文
2019年4月 多文本阅读课堂教学实际操作 方法研究2 结提报告
(三)主要参考文献
【1】付会芳. 中学多文本阅读课堂教学实际操作策略研究[J]. 人间, 2016,
228(33).
【2】许玉兰. 多文本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学
法教法研究, 2015(3):126-126.
【3】李秀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4,03,
(27):22-24。
【4】程军. 小学语文教学中多文本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5,39,
(15),97。
【5】任传江.如何做好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年15期
【6】袁英宁.以学生为本,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J];新课程(下);2013年0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