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觉
你看到的 是一个老 人的脸? 或是一对 情侣在接 吻呢?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
● 客观因素
a 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越容易选择
例:黑板上的白粉笔;书中的黑体字;用有色笔改作 业、书中标重点、讲课声音大小有变化
b 新颖的、运动的对象,容易被选择出来
教学:使用活动教具
● 主观因素
人的知识经验、兴趣爱好、情绪、动 机等影响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 选择性
知觉的 理解性
知觉的 特性
知觉的 整体性
知觉的 恒常性
1、知觉的选择性
● 当我们面对众多的客观事物时,我们 的感觉器官会从众多的刺激物中优先选择 少数事物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它事物作 为知觉的背景,以便产生清晰的知觉。
● 对象和背景是相互依存、互相转化的。
达利的作品:《贩卖奴隶市 场与伏尔泰头像》
典 型 的 几 何 图 形 错 觉
三、感知觉的基本规律及特性
(一)感觉的基本规律 (二)知觉的基本特性
(一)感觉的基本规律
听觉:16~2万赫兹
● 人的感官并不是对所有的刺激随时都能感 觉到,只有在一定范围内的刺激才能引起 人的感觉。
● 刺激强度与感觉的关系可以从感受性与感 觉阈限上反映出来。
同时对比
中间小灰色方块的颜色是否一样?
(1)空间知觉
➢ 空间知觉是人对事物的空间特性与关系的认识。
➢ 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 以及深度知觉等。
视觉悬崖实验
● 人类在婴儿的时候,就已经发展出深度知觉的能力。实 验者设计了一个台子,左右半边有高度的落差,在台子上铺 一层透明玻璃,让婴儿在上面爬行,婴儿爬到中间时,即使 他手摸得到前方的透明玻璃,仍然不敢再向前爬过去,证明 人类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对深度有了警觉心,这种能力具有帮 助物种生存的作用。
感觉
95% 85%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觉
2、知觉的种类
空间知觉
根据所反映的 事物特性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错觉与幻觉
1、 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 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
2、幻觉:虚幻的知觉。
错觉是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产生的,是对 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幻觉却是在没有外界刺激物的情况下出 现的虚幻知觉。
胖人最好不要穿横条文衣服
辣的食物会引起痛觉
世上本无鬼,他只是被自己 的眼睛欺骗了
月亮在云朵中穿行
教师用红色墨水批改学生的 作业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不完整图形 你觉得这个图形像什么?
4、知觉的恒常性
● 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 知觉的印象仍然相对地保持不变,知觉的 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
大小恒常性
●
形状恒常性
●
明度恒常性
●
颜色恒常性
大 小 恒 常
形状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四、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 (一)合理利用直观的教学手段 • 直观:实物、模象、言语直观
感
二、感知觉的分类
知
三、感知觉的基本规律和特性
觉
四、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感知觉的概述
● (一)感知觉的概念 ● (二)感知觉的关系 ● (三)感觉的意义
(一)感知觉感的观觉事概是物一念直种接直作接用反于映人,的它感要官求。客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 性,而不是事物整体和全貌。
2、知觉的整体性
● 知觉的对象由不同的部分、不同的属性组成,但 我们 并不把它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 它知觉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这种特性叫做知觉 的整体性或组织性。 知觉整体性的组织定律: 接近律 相似律 连续律 封闭律
(1)接近性:距离上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知觉组 织在一起。
(2)相似性:凡物理属性相近的物体容易被 组织在一起。
皮肤觉适应——“戴眼镜找眼镜”、“棉衣穿久了不觉得
重运”动觉适应
听觉适应
但痛觉的适应很难发生
味觉适应
(3)感觉的相互作用
A 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 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 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同时对比:万绿丛中一点红、黑白对比、月朗星稀 继时对比:先吃糖再吃苹果,觉得苹果是酸的
B 不同感觉中的相互作用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 的整体(或综合)的反映。
客观事物 个别属性 感官
形状
颜色
眼
大小
滋味
舌
气味
鼻
质地
重量
皮肤
温度
整体属性
脑
肤觉 嗅觉
味觉
视觉
知觉
(二)感知觉的关系
感觉
知觉
区别 个别属性的反映 整体属性的反映
低级阶段
高级阶段
联系 都是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
都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我们如何认识世界? 我们的知识又是怎样得到的?
这一切均始于我们的感知觉!
第六感
● 每对队员选一个搭档。 ● 每对搭档面对面站立,相距约1米,相互伸
胳膊摸到对方的手后,把手收回。 ● 在随后的游戏中,大家要始终保持沉默。 ● 所有队员紧闭双眼,旋转三圈,然后面对
自认为搭档应该站立的位置,伸手摸搭档 的手。
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指人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不同的人对剌激的感受性是不同的。检验 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称感觉阈限。
感觉阈限是恰好能引起某种感觉,并持续 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 绝对感觉阈限
差别感受性 差别感觉阈限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2)时间知觉
➢ 人脑对客观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3)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 知觉。
通过运动知觉,我们可以分辨物体的静止和运动 状态以及运动速度的快慢。
一般按照人所知觉到的各种运动现象的形成条件, 将运动知觉分成真动知觉、似动知觉、诱导运动和 自主运动。器
记录生理 数据的导线
护目镜 耳机 麦克风 手铐
感觉剥夺实验
实验结果 实验过程
大多数被试在实验开始后 24—36小时内要求退出,没
有人坚持72小时以上。
睡觉
厌倦、不安
制造刺激
唱歌 吹口哨 自言自语
? 出现幻觉
二、感觉和知觉的分类:
1、依信息的来源不同,可把感觉分为: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绝对感觉阈限指最小可觉察的剌激量。
即光、声、压力或其他物理量为了引起刚能觉察的感觉 所需要的最小数量。感觉阈限越低,感受性越高。不同 的人感受性有很大差异,实践证明它能通过训练而改变。
人类各种感觉的绝对感觉阈限 ● 视觉:30英里以外的一烛光 ● 听觉:安静环境中20英尺以外的手表滴答声 ● 味觉:两加仑水中的一匙白糖 ● 嗅觉:弥散于6个房间中的一滴香水 ● 触觉:从一厘米距离落到你脸上一个苍蝇的翅膀
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 差别感受性是刚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之间
最小差异的能力。
♠ 差别感觉阈限是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
类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量。即觉察刺激之间微 弱差别的能力
2、感受性的变化
(1)感受性的发展与补偿
♠ 人的感受性不是固定不变的,通过实践和专门的
训练可以得到提高,这一规律在感觉缺陷者和专 门从事某种特殊职业者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
联觉:一种感受器受到刺激而产生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微光刺激能提高听觉的感受性,而强光会降低听觉感受 性。呈现音乐可以减轻牙科手术中病人的 疼痛。
(4)后像
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 现象并不立即消失,而是保留一个短暂时 间,随后逐渐减弱,这种感觉残留的现象 就叫后像。
(二)知觉的特性
第二节 感知觉
——认识世界,从这里开始
青山绿水入你眼帘时,你是否感受到 了轻松和舒畅;空灵的天籁之音传入耳中 时,你的心是否也随韵律起舞;美食入口 时,你的舌头一定会享受到一种快感吧; 香气扑鼻时,你的内心是否会无比喜悦? 这就是感觉。
如果缺少了这些感觉,人生会是什么 样子呢?
主要内容:
一、感知觉的概述
♠例:印染工人可以分辨出30—40种黑色色度,
而一般人只能分辩出3—4种 盲人:以耳代目、以鼻代目
(2)感觉适应——相同的刺激物持续地作用于某一 特定的感受器而使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变化现象。
视觉适应 暗适应:明 暗(10秒)(感受性提高)
明适应:暗 明(1分钟)(感受性降低)
嗅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三)感觉的意义
1)、感觉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的开始 2)、感觉是一切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 3)、感觉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感觉剥夺实验
感觉剥夺实验
贝克斯顿(Boxton) 在美国麦吉利大学所 做的感觉剥夺研究, 募集了大学生志愿者 作为参加实验的人。 观察窗
志愿者每天躺在床 上睡觉,并有每天20 美元的酬劳。他们可 以自己决定何时退出 实验。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 1、观察: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 2、观察力的培养 ● (1)要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 ● (2)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 (3)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 (4)要指导学生做好观察总结 ● (5)要经常进行观察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
品质: ● 观察的条理性、敏锐性、精确性、创造性
(3)连续性 :凡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的 刺激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
(4)封闭性 :人们倾向于将缺损的轮廓加以补 充使知觉成为一个完整的封闭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