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第七讲地球的公转(二)昼夜长短的变化及四季更替与五带划分学案

2020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第七讲地球的公转(二)昼夜长短的变化及四季更替与五带划分学案

第七讲地球的公转(二) 昼夜长短的变化及四季更替与五带划分[考试说明]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昼夜长短及其变化 1.典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2.特点分析二、四季和五带 1.四季更替(1)四季的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2)四季的划分:①天文 四季⎩⎪⎨⎪⎧夏季:一年中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一年中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春季和秋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②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3、4、5月为春季,依次类推,每三个月为一个季节。

2.五带划分(1)五带的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

(2)五带的划分:一、知识联系串一串二、核心问题想一想1.如何表述昼夜长短的纬度和季节变化规律?2.怎样根据昼夜分布和变化规律进行昼夜长短的计算?3.你知道哪些与四季、五带有关的地理现象?考点(一)昼夜长短的变化[学法:研一题·悟一法·通一类][典题领悟](2017·江苏高考·节选)某乘客乘航班从悉尼起飞,约9小时后抵达广州。

如图为航班起飞时的全球昼夜状况图。

读图回答下题。

该日悉尼和广州()A.日出同为东南方向B.正午树影朝向相同C.正午太阳高度相同D.昼夜长短状况相同[学审题析题](在“____”上填关键点)[备考方略]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抓住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昼夜长短的分布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如下图所示:2.抓住直射点的移动,分析昼夜长短的变化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了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如下图所示:3.抓住特殊现象,突破昼夜长短纬度分布特点(1)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主要指赤道与极圈之间),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变化区间为0~24小时。

(2)极昼、极夜现象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纬度越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越多。

二、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方位的判定[题组冲关]题点1昼夜长短及其变化规律(2019·常州一模)如图中弧AB为某经线圈的一部分,O为该经线圈的圆心。

AB两地位于同一纬线上,(某日)太阳光线与弧AB相切于A,α为半径OA和OB的夹角,读图,完成1~2题。

1.根据图文信息可知()A.全年α变化范围是0°~43°08′B.全年弧AB长度变化范围是0~4 700 kmC.此日极夜纬度范围是90°~(90°-α/2)D.此日阳光直射点纬度度数是23°26′-α2.若A地在南半球,且α逐渐变小的过程中,我国可能发生的人文现象是() A.守岁迎春B.清明祭祖C.七夕相会D.中秋赏月解析:1.C 2.A第1题,图中弧AB为某经线圈的一部分,说明A点和B点所处的经度差是180°,并且A点与B点的纬度相同,B处于正午太阳高度时,A的太阳高度是0时的太阳高度,可知该纬度是极昼现象,经线圈上弧AB的中点是极点。

α为半径OA和OB的夹角,AB所在的纬度范围是从极圈到极点之间。

全年α变化范围是0°~46°52′;全年弧AB长度变化范围是大约在0~5 217 km,此日极夜(或极昼)纬度范围是90°~(90°-α/2);此日阳光直射点纬度度数是α/2。

第2题,若A地在南半球,且α逐渐变小的过程中,说明南极地区极昼范围在变小,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太阳直射点正向北移动。

时间应在冬至—春分之间,我国可能发生的人文现象是守岁迎春(春节的时间在2月初前后);清明(4月6日前后)祭祖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七夕相会(农历七月初七)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向南移动;中秋赏月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题点2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方位的关系(2019·南师大附中模拟)某旅游爱好者在我国塔克拉玛干沙漠旅行,如图为他面向正北方向拍摄的日落景观。

据此完成下题。

3.照片拍摄时的北京时间最可能是()A.4月19日19时B.6月22日22时C.10月20日20时D.12月22日22时解析:选B据题意分析可知,图示为旅游爱好者面向正北方向拍摄的日落景观,图中骆驼的影子指向东南方面,日落方向为西北方向,说明我国此时昼长夜短,当地日落时间晚于18时,北京时间与当地时间相差3小时,所以,照片拍摄时的北京时间最可能是6月22日22时。

(2019·海门中学模拟)北京时间2018年4月2日8 时15 分左右,在太空中飞行了六年半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坠入大气层,绝大部分器件在坠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少部分落入位于南太平洋中部航天器坟场。

如图为天宫一号坠落前某时刻的轨迹图,读图,完成下题。

4.该日后一周内()A.地球公转速度变快B.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大C.全球昼变长夜变短D.全球日出方位在东偏北解析:选D据题意分析可知,该日后一周内(4月2~9日)内,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且向北移动,全球日出方位在东偏北;地球公转速度变慢;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变小;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

考点(二)昼夜长短的计算[学法:研一题·悟一法·通一类][典题领悟](2019·无锡一模)家住北京的王先生酷爱旅游,他在如图中所示P城旅游时,拍摄下了当地正在举行的升国旗仪式(升国旗与日出同步)。

王先生拍摄的照片显示,当时的北京时间为5时30分。

读图回答下题。

这一天的北京夜长约为()A.9小时B.11小时C .14小时D .16小时[学审题析题] (在“____”上填关键点)[备考方略]一、常规计算1.利用昼弧或夜弧的弧度数进行计算 昼(夜)长=昼(夜)弧/15°2.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进行计算 (1)依据:①白天,日出、日落时间关于正午12点对称;②夜间,日出、日落时间关于0点对称;③上午时长=下午时长;④前半夜时长=后半夜时长。

如下图所示:(2)计算方法:①昼长时间=日落时间-日出时间=2×(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4-夜长②日出时间=12-昼长/2=夜长的一半3.特殊地点的昼长确定(1)赤道上,昼长=夜长=12小时。

(2)极昼区,昼长=24小时,夜长=0;极夜区,昼长=0,夜长=24小时。

二、规律计算1.利用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计算(1)同一纬线上各地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2)北半球某度数纬线上各地的昼长=南半球同度数纬线上各地的夜长。

2.利用时间的对称性规律计算相对于夏至日或者冬至日对称的两个时间,某地的昼长、夜长都是相同的;相对于春分日或者秋分日对称的两个时间,某地一个时间的昼长等于另一个时间的夜长。

如下图:a与b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是相同的,c与d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也是相同的;b 与c两个时间中,b时间的昼长等于c时间的夜长。

[题组冲关]题点1光照图型计算(2019·海安中学检测)如图所示,MQ、MN、NQ分别为晨线、纬线、经线的一部分,P点的地理坐标为(30°N,30°W),M与N的经度差为30°,此时M点的地方时为5时。

据此完成下题。

1.有关该日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M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P地B.Q地的昼长等于M地的夜长C.N地的日出时物体影子朝向西北D.P地昼长大于14小时解析:选B据题意分析可知,MQ为晨线,即M、Q地为当地日出地,也就是M地的日出时间为5时,夜长为10小时,昼长为14小时,M、N的经度差为30°,即Q地的日出时间为7时,夜长为14小时,昼长为10小时;M、P两地均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且M地纬度高于P地,故此日M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P地;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各地日出东北方,物体影子朝向西南方;此时北半球各地随纬度增高,昼长逐渐变长,故P地的昼长应小于14小时。

题点2规律利用型计算2.下表为天津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

此时()A.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D.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台风活动频繁解析:选C根据表中日出、日落时间,天津当日昼长13小时8分钟,次日昼长13小时10分钟,昼长夜短,可判断为北半球夏半年。

昼渐长,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A错;地球公转速度变慢,B错;北极圈内极昼范围扩大,C正确;东南沿海地区台风主要出现在8、9月份,D错。

考点(三)四季更替和五带[学法:练全悟透·快速通关][题点全练]题点1判断所属季节或节气我国北方某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连续一周观测该校旗杆的正午影长(单位:m)变化,如下表所示。

据此回答1~2题。

1.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2.此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适宜前往南极洲观测极光B.我国华北地区盛行西北风C.塔里木河水位最高D.地中海沿岸森林火险等级高解析:1.D 2.B第1题,读表可知,周二时旗杆正午影长达到最长,正午太阳高度应最小,此时太阳应直射南回归线,所以周二的节气是冬至。

第2题,冬至日前后,南极圈内出现极昼,不适宜前往南极洲观测极光,A错误;我国华北地区在亚洲高压的控制之下,盛行西北风,B正确;塔里木河位于内陆地区,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气温最高,融水量最大,水位最高,C错误;地中海沿岸此时正值雨季,森林火险等级低,D错误。

题点2判断所属五带位置下图中甲、乙、丙分别示意地处不同纬度的三座房屋二至日时的阳光照射情况(a或b)。

读图,完成3~4题。

3.对三地位置判断正确的是()A.三地都位于北半球B.甲地位于赤道附近C.乙地位于南温带D.丙地位于北温带4.在甲图中,当b代表的节气出现时()A.太阳直射南回归线B.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达最小值C.悉尼正午太阳高度角达最大值D.地球公转速度较慢解析:3.B 4.D第3题,乙图太阳始终位于南边,说明乙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属于北温带地区,排除C;丙图太阳始终位于北边,说明丙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属于南温带地区,排除A、D;甲图中,太阳分别位于南边和北边,甲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且南边与北边的太阳高度基本相同,应位于赤道附近。

第4题,根据题意,如甲图所示,a为北半球冬至日,b为北半球夏至日,即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排除A;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夏至日达最大值,排除B;位于南半球的悉尼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小值,排除C;北半球夏至日接近7月初,太阳公转靠近远日点,公转速度慢。

[知能全握]利用地球运动规律判断季节的方法(1)根据光照图判断季节不同季节,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线与经纬线的位置关系不同,根据某时刻地球的光照状况,或晨昏线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可以判定季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