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
各系、部、科(室):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文件、《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校实践教学工作,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性
(一)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坚持向实践学习、向社会学习,是大学生成才成长的必由之路。

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对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对此,学校各级管理部门、各教学单位应有充分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也须得到全面的体现。

(二)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院的实践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拓展,取得
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实践教学环节依然是我校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各教学单位要切实转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以加强实践教学基地为依托,以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为保障,强化实践教育环节管理,构建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规范管理、改革创新是提升实践教学环节质量的保证
(三)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具体要求,各专业须对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形式、实践教学方法等开展系统设计和优化。

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逐步压缩验证性实验实训比例,增加设计性、综合性为主的实验实训项目比例;强化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内容的专业性和针对性;把第二课堂纳入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实现课内课外实践教学的一体化。

健全实践教学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实验实训教学环节的分级质量管理制度,优化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过程管理体系,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的运行管理机制,建设第二课堂的多元协调管理机制。

(四)开展实验实训教学环节改革。

全院公共性、基础性实验实训教学改革由学校教务处负责推动,专业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实训教学的系统性改革主要由各教学单位负责推进。

改革的重点是调
整实验实训教学内容的结构和层次,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和组织形式。

大学英语、计算机等公共性、基础性实验实训教学要根据生源特征的变化,调整实验实训项目,逐步实现分层次教学;金工实习等实验实训教学要根据专业大类特点,优化设计实验实训项目,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各专业要根据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推进专业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实训教学改革,尤其要加大实验实训项目开发与更新力度,项目年更新率不低于5%;同时,滚动开发开放性实验实训项目,以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的选择空间,满足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需要。

(五)推进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和管理模式创新。

集中实践包括课程设计、学年论文、各类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教学环节。

课程设计和学年论文等教学环节,要通过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的协同,充分利用社会调查、学科竞赛、学生科研等第二课堂平台,着力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集中实习环节,要突出其专业性,加强教学过程的组织化程度,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创新,充分利用校外实践教学资源,提高其教学效果。

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学校层面上突出结果管理,而各教学单位强化过程管理,逐步形成倒逼机制,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毕业环节的教学质量。

(六)健全第二课堂管理体制。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科学、规范、系统地安排学生第二课堂各项活动,按照主题化、项目化的原则以及“模块为框架、活动为载体、项目给学分”的思路,设立学科竞赛、文化、艺术、体育竞赛项目,学术研究训练,论文、作品、专利等科研成果等课外学分项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

各学院要建立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搭建平台,给学生提供更多机会,鼓励老师为学生开设学术讲座和开放性实验项目、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

三、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是实践教学效果提升的重要支撑
(七)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加强校内实验中心(综合实验室)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建立大学生实践培训和创新创业训练中心,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我校现有的5个实验中心(综合实验室)达到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标准,1-3个实验中心(综合实验室)成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八)推进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

构建基于双赢格局的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模式,在现有五矿期货班、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试点成功案例的基础上,以国家级、省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申报建设为契机,以“卓越计划”等教学改革项目为重点,进一步推动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和校企合作模式创新。

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实行分
类管理,建立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准入和退出机制。

每个专业需建设2个以上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校级以上的建设专业需建立1个产学研型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十二五”期间,学校拟建设20个校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四、完善质量监控体系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九)建立实践教学质量标准。

各教学单位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各实践教学环节的特点,制订明确、具体及可操作的基于过程的实验实训、课程设计、学年论文、各类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教学环节实践教学质量标准。

对照质量标准要求,做到计划、大纲、经费、教师、场所和考核落实,加强全过程质量管理。

(十)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完善由质量标准、评价、反馈、调整四个系统组成的基于过程和结果相结合的校院两级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学校评估处、教学督导委员会等作为学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主体,对学校实践教学质量进行宏观监控,对各教学单位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进行指导;同时,建立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评价系统;利用各种渠道及时将评价信息反馈给评价对象,以便于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

学院也要成立相应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小组,负责日常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工作,落实质量保证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