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一)、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妆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

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故临崩臣以大事也②庶竭驽钝,攘除奸凶③思惟北征,宜先入南④今贼适疲于西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先帝知臣谨慎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D.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B. 以奉先帝之遗愿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辍耕之垄上C.而议者谓为非计 D.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水落而石出者以是人多以书假余4.翻译下面句子。

①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② 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5.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①②③(二)、《管宁割席》管宁、华歆(xīn)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

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宁割席分坐,曰:“予非吾友也。

”[注释]席:坐具、坐垫。

轩冕:轩,大马车;冕,大礼帽。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A.又尝同席: B.宁读如故:7.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

(不要求加标点符号)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8.翻译“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一句。

9.故事中管宁、华歆两个人物能给我们很多的启示,请任选一个角度讲讲你从中得到的体会。

(三)、蔡磷坚还亡友财徐珂蔡磷,字勉旃(zhān),吴县人。

重诺责①,敦②风义③。

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

亡何,其人亡。

蔡召其子至,归之。

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

”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

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卒辇④而致之。

注:①诺责:诺言和责任。

②敦:重视。

③风义:情谊。

④辇(niǎn):车子,这里是“用车子运”的意思。

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A.亡何,其人亡(逃走)B.且父未尝语我也(告诉)C.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父亲)D.卒辇而致之(送还)11.对上面短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蔡磷的朋友“以千金寄之,不立券”,是因为了解蔡磷“重诺责,孰风义”。

B.朋友的儿子“愕然不受”,主要是因为父亲不曾把这件事告诉他。

C.“券在心,不在纸”,意思是朋友之间的友谊、信任要铭记在心里,而不是写在纸上。

D.这则短文以具体的事例赞扬了蔡磷的诚信。

(三)蝉虞世南垂緌①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②秋风。

注:①垂緌:緌(ruí),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所以说“垂緌”。

②藉:凭借。

12.你觉得诗人笔下的蝉具有怎样的品性?13.第三、四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四)公孙仪嗜鱼公孙仪①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

公孙仪不受。

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夫即②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注释:①公孙仪:《史记•循吏列传》作公仪休,春秋时鲁穆公的相。

③下人:迁就他人。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枉于法,则免于相免:避免。

B.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尽:都。

C.其弟子谏日…… 谏:规劝。

D.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唯:正因为。

1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16.公孙仪为什么将“受鱼”与“枉法”联系在一起?这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性格?(五)阅读下面两段文字(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乙)与善人居,如入芝兰①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②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③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⑤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乙文注释:①芝兰:一种香草。

②化:同化。

③鲍鱼:咸鱼。

④肆:店铺。

⑤丹:丹砂,矿物名,红色。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故不为苟得也苟得: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是以:18.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所欲有甚于生者游于是乎始B.即与之化矣春冬之时C.久而不闻其臭妇拍而鸣之D.亦我所欲也亦与之化矣19.翻译下列句子。

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20.人生经常面临各种选择,关键看你怎样取舍。

请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式,用现代汉语另写一个句子,表明你的取舍观。

21.请分别说出两文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共同的论证方法。

甲文的观点乙文的观点共同的论证方法(六) 阅读李肇的《王积薪闻棋》王积薪①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

将游京师,宿于逆旅。

既灭烛,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

”媪曰:“第几道②下子矣。

”妇曰:“第几道下子矣。

”各言数十。

媪曰:“尔败矣。

”妇曰:“伏局③。

”积薪暗记,明日复其势④,意思皆所不及也。

【注释】①王积薪:围棋高手。

②道:本文指围棋布子的位置,唐代围棋棋盘纵横各十九道线,双方均在横竖线交叉点布子。

这里,婆媳分居两室,都是心中虚设一盘,攻成过程全凭记忆。

③伏局:认输。

④复其势:复验那盘棋的局势。

意思是按自己暗中记忆的,把那盘棋重新布子走一遍。

2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宿地逆旅( ) ②良宵难遣( )23.从本文结尾“意思皆所不及也”,可见媪妇二人棋艺之高,你认为她们技艺高明具体表现在何处?24.选文短小精粹,趣中寓理,从王积薪最初“自谓天下无敌”,到自叹棋艺不及媪妇,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七)阅读《刺客列传》刺客列传(节选)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

庄公好力。

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①。

鲁庄公惧,乃献遂邑②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③而盟。

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

今鲁城坏④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⑤就⑥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桓公怒,欲倍⑦其约。

管仲曰:“不可。

夫贪小利以自快⑧,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注:①败北:战败。

②遂邑:今山东宁阳县。

③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

④坏:倒塌。

⑤北面:面朝北。

⑥就:趋向,回到。

⑦倍:通“背”,违背。

⑧快:快意。

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①以勇力事鲁庄公。

()②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26.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2分)①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

②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27、通读全文,你认为曹沫这个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八)、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 28——31题。

(一)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二)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白帝城)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

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若嗣子(指刘禅)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献出)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侍奉)之如父。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28.选文(二)具体说明了选文(一)中的哪一句话(用原文回答)?并简要概括选文(二)的内容。

2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夙夜忧叹夙夜:②庶竭驽钝驽钝:③属以后事属:④若嗣子可辅辅: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②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31.读了这两段文字,联系你所了解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诸葛亮这一人物的评价。

只谈一点即可)(九)阅读下面一则文言文岑文本官高而忧岑文本①初仕萧铣②。

江陵平,授秘书郎③,直中书。

校省李靖骤称其才,擢拜中书舍人,渐蒙恩遇。

时颜师古谙④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冀复用之。

太宗曰:“我自举一人,公勿复也。

”乃以文本为中书侍郎,专与枢密。

及迁中书令,归家却有忧色。

其母怪而问之,文本对曰:“非勋非旧,滥登宠荣,位高责重,古人所戒,所以忧耳。

”有来贺者,辄曰:“今日也,受吊不受贺。

”江东之役,几所度支,一以委之,神用顿竭。

太宗忧之曰:“文本与我同行,恐不与我同反。

”俄病卒矣。

(选自刘肃《大唐新语》)注释:①岑文本(595~645)。

②萧铣(583~621),隋末起兵重立梁国号,建都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市)③“秘书郎”“校省”(检校中书省)“中书舍人”“中书侍郎”“中书令”,均为唐朝时的官职。

④谙:熟练。

3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B.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C.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D.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3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长于文诰,时无逮②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③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④其母怪而问之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3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校省李靖骤称其才称:称赞B.及迁中书令,归家却有忧色迁:降职远调C.恐不与我同反返:同“返”,返回D.俄病卒矣卒:死35.下列对文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陵平,授秘书郎。

译文:江陵平定后,岑文本进入朝廷任秘书郎。

B.太宗曰:“我自举一人,公勿复也。

”译文:唐太宗说:“我自己选拔一个人,你(颜师古)就不再担任原职了。

”C.今日也,受吊不受贺。

译文:今天,我只接受安慰,不接受祝贺。

D.非勋非旧,滥登宠荣。

译文:我既不是功臣,又不是皇帝的老朋友,却乱用职权得到了很多的恩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