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均数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平均数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求平均数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赵芳琴
授课年级:四年级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2013人教出版社)第八单元求平均数例1、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方法,能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和学生自主探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正确、全面地看待问题,同时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小华4天读完60页书,平均每天读几页?
2.小明和小刚的体重和是160斤,平均体重多少斤?
师:上述1题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实际每一份都一样多,
而第2题是把两个数的和平均分成两份,每份不一定是实际数.所以,“求几个数的平均数”与“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是有区别的.
二、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1.引入新课。

以前我们学过“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的应用题,也就是“平均分”的问题,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一下“求平均数”
的问题。

2.明确学习目标。

三、探究新知
1、教师:同学们,保护环境使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课外时间,
同学们可以留心收集矿泉水瓶,这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让废物得到再利用,为我们的生活节约能源。

2、出示例1中小红、小兰、小亮、小明收集矿泉水瓶情况的统计图。

(1)从统计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他们四人收集的矿泉水瓶的个数一样吗?(不一样)同学们
想一想,如果要求他们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是什么意思?
根据统计图的数据,想一想怎样使他们四人的矿泉水瓶一样多?
是多少个?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互相说说,然后指名汇报。

(3)学生汇报操作结果,一般出现两种方法.
第一种:数出共有多少个矿泉水瓶,共52个,再用52÷4=13个,得出平均每个人收集13个。

第二种:直接移多补少.从小红的14个中取1个放入小兰的12矿泉水瓶中,从小明的15个中取2个放入小亮的11个矿泉水瓶中,就可直接得到平均每个人收集13个矿泉水瓶。

也就是说13是这四个数的平均数。

(4)引导学生列式计算.
(14+12+11+15)÷4
=52÷4
=13(个)
答:平均每个人收集13个。

小结:通过上题的计算,进一步明确:求几个数的平均数,应先
相加求出这几个数的数量总和,再用数量总和除以这几个数的个数,
就得到平均数.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3、教学例 2.
(1)下面是第4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踢毽子比赛的成绩。

哪个队的成绩好?
(2)怎么比较哪个队的成绩好?
生A:算出哪个队踢毽的个数多就行了。

生B:这样比较不公平,因为。

两队的人数不一样啊!
生C:用两队的平均成绩比较可以吗?
生D:对!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用平均数表示各队的成绩更

(3)男女分组计算,指名板演。

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
(19+15+16+20+15)÷5 (18+20+19+19)÷4
=85÷5 =76÷4
=17 =19
(4)全班交流,统一订正。

小结:比较几组数据的整体情况,可以平均数来衡量,也就是说平均数可以描述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四、巩固练习
1.(1)把18枝花平均插到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支?
(2)下面3个花瓶各插了几支花?平均每个花瓶插几支?
2.下表是某小组6名同学的身高和体重情况。

请你算出这些同学的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各是多少。

3.拓展应用。

五、课堂总结
你学到了什么?。

相关主题